783年春,李希烈指挥叛军攻陷汝州,生擒汝州别驾李元平。 李元平本是湖南判官,好大言不惭,纸上谈兵,却入了中书侍郎关播法眼,视为奇才,认为有出将入相之能,于是向唐德宗推荐。唐德宗继承了其父祖眼拙不识人的特点,将之升任为汝州别驾,代理汝州知州,让他据守汝州,抵御叛军。 李元平到任之始,就开始大张旗鼓招募工匠,修缮城防。 李希烈得知消息,悄悄派出数百名麾下猛士前去应募。可笑夸夸其谈的李元平根本没有发现,悉数收下。 如此多的间谍加入竟然没有察觉,李元平也真是奇才;而如此奇才却被皇帝及朝廷中枢重臣看重,大唐朝廷能强盛起来才是怪事。 不管城防修缮的如何坚固,李希烈叛军到达时,不等攻城,城中那数百间谍一拥而上,将李元平绳捆索绑,开城请叛军入城。 叛军将士将李元平押到李希烈面前。没等李希烈开口威胁恫吓,这位素日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奇才,居然吓得屎尿齐下,痛哭流涕的要求投降了。李希烈气得破口大骂:“瞎了眼的宰相居然派这种货色来抵挡我的大军,分明是轻视于我。真是气煞我也。” 随后,李希烈所部叛军继续攻掠各处,并围攻郑州。 郑州被围,吓坏了不远处东都洛阳城中的官吏百姓,纷纷逃亡。 唐德宗也颇为紧张,问计于宰相卢杞。 让人无语的是,直到此时,这位掌控朝政的大唐宰相,想的依然不是如何破敌,还是排斥异己、党同伐异。卢杞嫉妒太子太师颜真卿之德高望重,厌恶颜真卿之刚正不阿,早有陷害之心,于是趁机施行。 卢杞向皇帝进言:“李希烈之所以会发动叛乱,是因为他年轻气盛,居功自傲,他身边将领谋臣无人敢于规劝。陛下您只需要派遣一位温文尔雅的朝廷重臣前往,向他宣示陛下的恩泽,给他讲清楚逆顺祸福的道理,李希烈必然会洗心革面,幡然悔悟。如此可以不必兴师动众就使叛臣归服。” 接下来,卢杞郑重推荐颜真卿,三朝老臣,忠正刚直,名重海内,人所信服,是最佳的使者人选。 唐德宗深以为然,当即下诏让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安抚、招降叛军。 诏书一下,满朝震惊。这分明是让颜真卿去送死啊。 颜真卿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国事如此衰微,君命又已经下达,虽然明知此去必死,但又怎能惜身?无非一死而已。 时间紧急,颜真卿来不及与儿子当面告别,仅仅留下书信,告诉儿子需用心“供奉家庙,抚育孤子”后,就不顾一路上各臣僚的阻拦,轻车简从,直驱许州李希烈叛军大营。 到达叛军大营后,颜真卿当即打开诏书准备宣读。李希烈却暗中命令麾下亲信猛士千余人,围绕在颜真卿身边,不断侮辱谩骂,甚至拔刀抡剑,做出一副随时准备将颜真卿碎尸万段的架势。 此时的颜真卿,已经七十六岁,满头白发,形容憔悴,但面对成千凶猛的叛贼,密布的刀剑,却是神色凛然,岿然不动,脸上毫无惧色。 李希烈见吓不住颜真卿,急忙出面喝止部众,客客气气的接待了颜真卿。当然,指望几句劝说就使李希烈归顺朝廷是不可能的,谁来也没用。 因为颜真卿名望传于天下,李希烈试图收归己用,因而,既没放颜真卿返回长安,也没杀掉他,而是将之软禁起来。 不久,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相继派出使者面见李希烈,以臣子的礼仪劝李希烈称帝。当然,四人此举,也未尝没有希望将李希烈推到前面,吸引大唐朝廷注意力的打算。 看着面前舞拜的四位使者,志得意满的同时,李希烈希望借此说服颜真卿,于是将颜真卿召来,指着使者说:“现在冀、赵、魏、齐四王使者共同推举我,太师您看,我这也算是众望所归了吧。”颜真卿厉声呵斥:“这四人乃是四凶,哪里有什么四王?你不能自保功业,做大唐的忠臣,却偏偏与乱臣贼子为伍,你这是自寻死路。”李希烈被骂的无言以对。 过了几天,李希烈又让颜真卿和四位使者共同宴饮,酒席间,四位使者笑嘻嘻恭维道:“早就听说太师德高望重,现在都统(指李希烈)即将称帝,恰好太师来到这里,这是上天将最佳的宰相人选赐给都统啊。”颜真卿拍案而起:“说什么宰相。你们知道当年怒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那是我的兄长。我现在快八十岁了,只知道恪守臣节为国尽忠而死,怎么会受你们这群乱臣贼子威胁利诱?”四位使者被骂的诺诺无言。 李希烈勃然大怒,命人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威胁颜真卿,再不归顺,就将之活埋。颜真卿面不改色,从容说道:“从出使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你又何必弄那么多花样。赶快一剑杀了我。何必多言。”李希烈仍然幻想着收服颜真卿,没舍得下杀手。 眼见送出去一个颜真卿,也没能说服李希烈,唐德宗只得调动兵马征讨。他任命哥舒翰的儿子,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率军一万出击。同时诏令李希烈叛军周围各路节度使,共同出兵,讨伐李希烈。 双方激战连连,朝廷所属军队逐渐占据上风,叛军中一些不愿追随李希烈叛乱的将领也纷纷投降。 李希烈见形势不妙,向朝廷上表,装作悔过自新的样子,然后带着颜真卿,趁朝廷犹豫不决的时候,率军迅速返回老巢蔡州,并联系朱滔等人,让他们派兵来援。 不久,荆南节度使张伯仪率军与李希烈叛军交战,唐军惨败,张伯仪仅以身免。李希烈得意洋洋的将消息告诉颜真卿,并以张伯仪的旌节以及割下的唐军被俘士卒的左耳为证。颜真卿痛哭失声,昏厥在地。 唐德宗再任命永平、宣武、河阳都统李勉为淮西招讨使,率领哥舒曜、张伯仪等人,讨伐李希烈。 双方继续乱战不止,互有胜负。朱滔、王武俊等处叛军也不时出兵袭扰,唐军疲于应对。 四月,哥舒曜屯军襄城,李希烈派军攻打未果。 八月,李希烈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再次围攻襄城。唐德宗闻讯,立刻诏令李勉派兵救援。李勉上表建议皇帝,趁李希烈率主力在外,许州空虚之际,偷袭许州,并派出军队前往。可是,这支大军却在半路上接到皇帝诏令,偷袭许州计划被否定。唐军匆忙间改道救援襄城,却被早有准备的叛军杀得惨败。 唐军士气低落,襄城形势更加危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