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期报告案例:“生·长”课程体系下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5-01-10 发布于河南

“生·长”课程体系下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概述

(一)研究背景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所学校只要把营造书香校园行动做到位了,新教育实验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大半。我校一直比较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毕业的新老师,家长也忙于做生意,导致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层面:只注重了阅读环境的建设,对于书香校园建设缺乏整体的课程设计和评价,对师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指导不足。

2.教师层面自身阅读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应试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内在阅读的价值意义。

3.学生层面: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读书缺乏长久的兴趣,也没有掌握正确、系统的读书方法,普遍对“为什么要阅读”、“怎么阅读”,感到迷茫和无助。

4.家庭层面:只注重孩子课业的成绩,对阅读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督促和陪伴,再加上家庭阅读氛围的丢失,导致学生很难养成阅读习惯。   

这样的现状,导致学校阅读工作处在“难知、难导、难管”的困境,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也一直无法落到实处,更别说是走特色发展之路。因此我们提出《“生·长”课程体系下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教师自身阅读能力和班级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为学生阅读做好引领;同时,完善学校“生·长”课程体系,提升办学品质。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深度剖析学校现有的阅读环境、课程设置以及评价机制,精准识别书香校园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一套科学、完善且基于“生·长”课程的书香校园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与教研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级阅读指导策略,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阅读意识,强化其班级阅读指导能力,为学生的阅读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3.通过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全面把握各个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实际现状,深入分析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全面了解家庭阅读的实际状况,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家庭阅读观念的积极转变,形成强大的家校合力,共同营造一个浓厚、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研究内容

1.基于“生·长”课程的书香校园课程体系架构研究。深入分析“生·长”课程理念与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在联系,探索书香校园课程体系的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    

2.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研究。从阅读理论知识、指导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持续进行教师培训,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评价机制,持续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建立书香学子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养成定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4.家校合作阅读的实践研究。通过家长培训、亲子阅读活动等方式,转变家长的阅读观念。建立书香家庭评价机制,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度。

二、课题前期已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确定人员分工,保障课题顺利进行。

2024年3月, 我课题组依托校本实际,针对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研究思路规划,进行课题论证,申请立项,并确定了人员分工。成员具体分工如下:

课题负责人冯胜负责课题组的管理和日常研究工作,组织协调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及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及阶段性总结,保障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成员胡芳负责子课题1《基于“生·长”课程的书香校园课程体系架构研究》。

成员曹梦爽负责子课题2《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研究》。

成员张瑜负责子课题3《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

成员武昕负责子课题4《家校合作阅读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学习,明确书香校园建设的相关要求。

从2024年4月开始,我课题组成员围绕课程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进行了理论学习,阅读了《学校课程发展的实践范式》、《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书香校园建设经典案例》、《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朗读手册》、《以阅读为翼——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操作手册》等专业书籍,并在知网、百度等知名网站上查询了关于“书香校园建设”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我们对学校的课程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些理论依据。学校课程是一所学校的顶层设计,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真正落地,学校必须有科学规范的规划、有独具特色的阅读课程和评价体系,以及阅读为基础的校家共连体。朱永新教授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一,始终坚持以教师的成长为起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主要途径,强调了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文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调查分析,准确把握书香校园建设现状。

2024年6月,为了在新学年更好的打造书香校园,分析出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准确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利用问卷星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共有81位教师,375位学生,368位家长参与了问卷,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1.教师方面 

经常与学生一起阅读的教师仅占30.86%,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每年阅读书籍5本以上的教师只占22.22%,大多数教师虽对阅读有一定的热情,但阅读时长不够。打造书香校园,教师是主导力量,只有教师热爱阅读才能更好地去带动学生。为提升教师整体阅读水平,我们接下来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组织书籍分享会、读书俱乐部等活动,在学校公众号设置书香教师专栏,鼓励老师们交流阅读心得,增加阅读的乐趣和动力。 

2.学生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建设书香校园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说明这一项目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方面获得了积极的反馈。但是,有23.77%的参与者认为帮助一般,可见在组织实施中我们仍有改进空间。

从读书时长来看,60.93%的学生表示“时间不多”,这表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缺乏阅读动力,或难以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这需要学校整体进行课程规划,将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并明确布置阅读方面的相关任务,帮助学生阅读。

3.家长方面

从家长对学校书香校园工作的支持度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支持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并会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这表明,我校家长对课外阅读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益。    

从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类型来看,家长们更倾向于推荐学生阅读少儿读物,占比高达55.16%。这表明家长们认为少儿读物在学生成长和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部分家长也会为孩子购买科学类的书籍,反映出家长们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视。

(四)实践研究,找准书香校园建设路径。

2024年8月起,我课题组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结合学校顶层设计,不断探索书香校园建设路径,逐步归纳出五条路径:架构基于“生·长”课程的书香校园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阅读和指导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组建家校共读联合体、完善评价体系。每条路径的提出都结合实际需要,并在实践中进行论证,逐步进行修正与完善。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针对书香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修改完善学校“生·长”课程之际,在启智课程中开设了经典诵读、梦溪讲坛、竹香雅韵等课程,并且细化各年级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书香校园课程”,助力书香校园建设。此外,还将打造书香校园纳入学校新一轮的三年规划当中,并当作重点工作。在教师中倡导“书香为伴”的理念,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的理念,让读书融进孩子的精神生命;在家长中倡导“书香家庭”的理念,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同时以省、市相关评选书香校园文件为依托,从组织保障、书香建设、管理服务、书香活动、建设成果等多方面进行努力,打造真正的书香校园。

(一)基于“生·长”课程,架构书香校园课程体系。

1.明确课程目标

基于学校“生·长”课程,明确书香校园的课程目标。

(1)培养阅读兴趣,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感受阅读的快乐。   

(2)能在阅读中运用精读、略读、默读等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作品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的熏陶下,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架构课程体系

围绕课程目标,整合“启智课程”部分内容,将书香校园课程分为整本书阅读、经典诵读、主题阅读、自由阅读四部分,四大课程以整本书阅读为主,携手并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1)整本书阅读

我们借鉴温儒敏教授的理念,以“快乐读书吧”推荐书单为切入点,和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携手推进整本书阅读,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无缝对接。

在实施过程中,以月为单位,提前安排各年级共读书单,读前开设导读课,并为学生提供导读单,帮助学生阅读。导读单的设计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读中开设推进课,还利用导读单进行检测,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读后开设分享交流课,梳理全书内容、总结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从而深入探究书籍的核心价值。例如,六年级在阅读《童年》过程中,教师提前收集了与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创作背景等辅助素材。导读课上,通过播放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风貌视频,引入《童年》。介绍作者高尔基的生平,讲述作品创作背景,展示小说片段引发学生兴趣,再指导阅读目录,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框架。接着发放了导读单,引导学生利用导读单每日坚持阅读。推进课上,学生分享了阅读计划和进度,借助导读单梳理了前半部分情节,分析阿廖沙、外祖父等人物形象,并围绕“阿廖沙苦难童年中的温暖”进行了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课上,学生分享感悟,教师总结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最后拓展延伸,推荐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布置小练笔。三种课型的有序推进,加上导读单的合理使用,有效推动了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深入发展。   

(2)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学校从建校来就坚持的课程,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精选《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宋词三百首》、《论语》等中华经典篇章和优秀的小古文、现代诗歌,固定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通过教师示范诵读、学生领读、集体朗诵、音乐伴读、拓展研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诵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由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生教授最早提出,是指为了阅读而阅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选择阅读材料,享受阅读乐趣。这也是我们大力倡导的读书形式,除了每天晚上的30分钟自由阅读外,还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班级图书角、开放阅览区进行自由阅读。这一阅读既有效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主题阅读

为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减少功利性阅读倾向,增加阅读乐趣,语文教师巧妙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围绕同一主题的优质文章,或教师鼓励学生从作者角度出发,探寻更多同主题文质兼美的作品,或寻找其他作家创作的同类主题佳作进行拓展阅读。这种阅读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又弥补了单一文本阅读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同时,与课外主题阅读内容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但能拓宽阅读视野,还能使课内外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比《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四篇课文,分析不同作者是如何描写动植物来表达感情的。还推荐阅读了郭沫若的《石榴》,感受其对石榴独特的描写与赞美;阅读琦君的《春酒》,感受作者对故乡食物的怀念。 

3.课程实施

为扎实推进书香校园课程的落地实施,我们精心制定并推行 “四个一” 举措:

年度一读书节:将每年的4月设定为专属的读书节。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月份里,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不仅涵盖经典诵读、读书心得分享,还有创意阅读表演等,力求让读书节成为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的阅读盛宴。

学期一读书日:每学期特别选定一天作为读书日。在这一天,学校的所有课程与作业都紧密围绕 “读书” 展开。课堂上,老师们以书为载体,开展深度阅读研讨、跨学科阅读探索等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也以阅读拓展、创意写作等为主,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

月度一读书会:每月组织一次意义非凡的读书会。对于教师群体,这是一个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平台,大家分享近期阅读的教育经典、前沿著作,探讨如何将书中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对于学生而言,班级读书会是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通过小组讨论、故事演绎等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每日一阅读时:每天专门划出一段固定的时间用于静心阅读。在学校,利用课间、自习等时段,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尽情遨游书海,充分保障了学生的校内阅读时间;同时倡导学生在家也养成固定阅读的习惯,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共读好书,增进亲子关系。  

4.课程评价

在书香校园课程体系中,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评价着重聚焦于阅读兴趣、阅读理解力等多维度的综合阅读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借助《我的悦读手册》、图书室与阅览区详实的借阅记录,还有整本书阅读导读单上呈现的思考与分析等阅读轨迹,来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倾向、喜好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素养,评估不同年级学生在书香校园课程中的阅读表现与成长。

(二)实施三大举措,提升教师专业阅读和指导能力。

为了让老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从2023学年开始,学校每学期为全体教师提供共读书目,开设整本书阅读课程,参加相关培训,以此让老师们端正思想,当好学生阅读的引领人。

1.坚持每日阅读

在定期参加阅读培训和研讨会的同时,还利用小程序“小小签到”每日进行读书打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打卡10分钟,节假日期间则是共读20分钟,有效督促教师进行阅读。除了完成共读书目外,可以自选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基本上每学年每人都可以读5本以上书目,有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2.分享交流共进

为了提升教师的阅读鉴赏能力,有效将阅读经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每周利用学科教研的时间进行读书沙龙、每月还进行共读书目的交流分享会。在读书沙龙中,老师们自由分享近期阅读的一本好书,讲述书中最令自己触动的章节或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书中的理念或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阅读了《数学思维养成记》后,分享了如何通过书中的趣味数学游戏和思维训练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共读书目的读书分享会中,老师们围绕共读书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或聚焦专业成长,或聚焦个人修养,或聚焦教育格局,或聚焦工作细节,畅谈收获,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这些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阅读能力,还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并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3.提升指导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和书香班级的建设中,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果。为提升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我校与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丰富,理论层面剖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实践层面系统传授精读、略读、批注等阅读方法,结合不同类型书籍展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还着重训练教师提问技巧,借助启发式、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持续跟踪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成长平台,助力他们更新理念,提升能力,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

同时,从教师阅读素养的提升和指导书香班级建设两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阅读素养提升方面,考察教师阅读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否将知识融入教学、为学生树立榜样;指导书香班级建设方面,注重阅读环境营造、图书角藏书量、阅读活动组织、成果展示多元等角度。通过多维度评价,助力教师成长。

(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是书香校园的核心主体,要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除了学校设立书香校园课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固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浸于书海。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书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以此提升其阅读效果。   

1.提倡自由阅读

说起来阅读,学生第一反应往往是没精力,没时间,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这样把阅读与负担等同在一起,极大程度上浇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为了打消学生的这一心理负担,提倡自由的阅读方式,意在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生午餐结束后,每天都会让学生去阅读区自由阅读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不给学生设置阅读任务,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让阅读纯粹变成一场惊喜的发现之旅,发现世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古代圣贤诸子百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徜徉于书山之林,来一场心灵的释放,自由的奔跑。真正做到在阅读中发现世界,用兴趣主导阅读。 

2.开展多彩活动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依托书香校园课程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意在展示学生阅读风采,激发阅读活力。比如,为激发学生朗读经典诗文的热情,依托经典课程开展了“诵圣贤书 做智慧人”经典验收、“我是朗读者”、“读更好的诗 做更好的人”诗词背诵比赛,以读办赛,以赛促读。此外,还组织了读书社团,在组织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喜爱读书的同学走在前列,以此来引领更多的人。学校在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所有学生均参与篇目选择、音频制作、文稿修改、形式排编、诵读彩排、正式比赛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听、说、读、写、看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些多彩活动的实施,极大地点燃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实现了阅读长效发展,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结合书香校园课程和读书活动的开展,评选“书香学子”。一看是否每日坚持阅读,将阅读融入日常,积累知识、提升思维;二看能否积极参与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等阅读活动;三看能否展现阅读成果,如写作妙笔生花、讨论旁征博引、以书中智慧应对生活难题等。这种全面考察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悦享成长之旅,构建家校共读联合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构建书香家庭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以下措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终身受益。

1.构建“两有”书香家庭


       

“两有”即有家庭图书角,有固定的亲子共读时光。在家中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设立专门的图书角。配备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书籍类型涵盖多种题材,如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等。图书摆放整齐,方便孩子取阅,定期更新和补充新书。每天固定一段时间作为亲子共读时间,如晚上睡前半小时。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或者各自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鼓励孩子朗读,父母可以适时给予指导。例如,三二班小怡同学的家长在谈及亲子共读时,眼中满是温柔与满足:“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这段日子里,我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进步。每天能和孩子一起坚持读书,我感到很欣慰。这不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还让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书香爸妈进课堂

定期邀请有阅读经验或文学素养较高的家长,走进课堂,带领学生进行一堂特别的阅读课。他们有的为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有的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书籍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家长还根据自己的专长,设计成了有趣的阅读课程,如故事创作、经典导读、阅读技巧等。例如,四(3)班小辉同学的爸爸,以精美的蝴蝶标本引入,生动讲解蝴蝶蜕变过程,让孩子们分组用放大镜观察标本细节。面对孩子们的积极提问,他耐心解答,还分享了屎壳郎推粪球等有趣故事。最后,他推荐《昆虫记》、《酷虫学校》等和昆虫相关书籍,鼓励孩子们深入探索。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昆虫的兴趣,拓宽了视野,还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与阅读的种子。    

同时,聚焦家庭阅读氛围的塑造、家长示范引领且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等方面,对书香家庭进行评价,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阅读不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家庭共同成长的阶梯。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课题经过半年的研究,我们提炼出了书香校园建设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形成了有形及无形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要依靠语文学科教师,没有覆盖到所有学科。

在课题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还是家校的联动,主要依靠语文教师来组织,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性不明显。其覆盖面还较窄,路径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阅读应该是和各个学科联系紧密的大融合,不能孤立的只和语文学科联系,其他学科该如何有效为书香校园建设服务,还有待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没有进行细化,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

在课程设计上,只有大的框架,缺乏各学段的明确目标,评价上也只有整体性的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中间的督促不到位,各方面的阅读积极性都难以持久。另外,聚焦学校“生·长”课程,这些路径该如何进行整合或延伸,以更好地为书香校园建设服务?随着研究的深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论证。

五、课题下一步研究计划    

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会在专家指导下,针对课题现有成果进行实践验证,并不断优化,整理过程性材料,形成结项报告。

(一)拓宽建设渠道,推动书香校园持续发展。

首先,结合课题研究目标,根据已实践学科(语文学科)的经验,组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开展跨学科活动,对课题提炼出书香校园建设路径进行研讨、论证、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

其次,和德育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融合,有效减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负担。

(二)细化课程目标,完善书香校园评价体系。

1.结合学校“生·长”课程,进一步细化各学段书香校园阅读课程的目标,明确各年级阅读能力培养重点。

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阅读素养。

(课题主持人:冯胜;课题组成员:胡芳、曹梦爽、张瑜、武昕;学校名称:中牟县梦溪路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