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最新一期 Nature 更新了 35 篇研究论文,其中有 17 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1月8日,慕尼黑工业大学 Wu Ming 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Precursors of exhausted T cells are preemptively formed in acute infection(耗竭T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急性感染中已预先形成)的研究论文。1月8日,Scripps 研究所余金权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β-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of ketones and esters by cationic Pd complexes(阳离子钯配合物对酮类和酯类的β-碳-氢键的官能化)的研究论文。1月8日,清华大学李海涛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普渡大学郑庆飞、清华大学赵帅等人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Bidirectional histone monoaminylation dynamics regulate neural rhythmicity(组蛋白单胺化双向动力学调节神经节律)的研究论文。1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卢炯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Janus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localized states on a single zigzag edge(具有单个锯齿形边缘局域态的Janus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论文。1月8日,梅奥医学中心 Huang Huaizhi 作为第一作者、Hu Chunling 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BRCA2 variants(BRCA2突变体的功能评估和临床分类)的研究论文。1月8日,加拿大湖首大学大学陈汉作为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晨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eta-analysis reveals global variations in plant diversity effects on productivity(荟萃分析揭示了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影响的全球差异)的研究论文。1月8日,天津大学胡文平、Wu Huang、王雨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Dynamic supramolecular snub cubes(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的研究论文。1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丘勇才、严克友、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李泓、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Li2ZrF6-based electrolytes for dur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用于长寿命锂金属电池的 Li2ZrF6 基电解质)的研究论文。1月8日,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杨泗春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sequence–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intrinsic ERα disorder(ERα内在无序的序列-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论文。1月8日,哥伦比亚大学傅熙作为第一作者,邢波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foundation model of transcription across human cell types(跨人类细胞类型的转录基础模型)的研究论文。1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春飞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ulfide-rich continental roots at cratonic margins formed by carbonated melts(克拉通边缘碳酸盐熔体迁移形成富硫化物大陆根)的研究论文。1月8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王力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王诚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nd cellular dynamics of the developing human neocortex(发育中的人类新皮质的分子和细胞动力学)的研究论文。1月8日,香港科技大学 Gyu-Boong Jo、北京大学刘雄军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Two-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skin effect in an ultracold Fermi gas(超冷费米气体中的二维非厄米趋肤效应)的研究论文。1月8日,康奈尔大学林松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Light-harvest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for wireless electrosynthesis(用于无线电合成的光捕获微电子器件)的研究论文。1月8日,布朗大学李嘉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Excitons in the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激子)的研究论文。1月8日,斯坦福大学李瑞江、杨森作为共同通讯作者(项进喜、王熙月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A vision–language foundation model for precision oncology(精准肿瘤学的视觉-语言基础模型)的研究论文。1月8日,莱斯大学 Wang Zhiyuan 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Particle exchange statistics beyond fermions and bosons(超越费米子和玻色子的粒子交换统计学)的研究论文。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451-4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281-4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71-3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296-x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88-8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407-8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266-3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294-z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400-1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91-z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16-w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51-7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47-3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73-1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274-3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378-w https://www./articles/s41586-024-08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