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跟其他领域一样,也经历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转变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人工智能能够减轻高校教师的基础教学负担,将大量基础性的、无创新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利用其撰写基础性教案、制作ppt等内容,使教师摆脱繁琐化的内容,有更多精力进行专业化提升和创新性教学设计,深耕学术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创造热情,从而在真正的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敏度。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大学生相比,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具有枯燥性,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干自己事情的情境时有出现。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不理解的某个点进行实时提问和获取答案,降低了对于高深学问的理解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提问也是不同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所给出的解答也是不同的,这就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其实现进一步的自主能动学习。 在教育内容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在大学课程这一核心领域变革显著,其涵盖了课程观、课程价值、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形态以及课程评价等多个层面。[1]信息技术将传统的人工和纸质化教学内容转变为电子化系统,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备课、教学,学生利用电脑和平板做笔记,克服了唯“纸质论”的弊端,提高了授课和听课效率,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便捷,教学深度也得以提高。同时,现代社会教育和科研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便捷的学术交流、文本管理与出版方式技术的革新、全球化文献检索系统的完善和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等的出现,都为学术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诸多便利,实际上,技术是学术环境的一部分,其普遍可被学术界共享。[2]在科研领域,信息技术重塑了知识的存储、获取和共享的过程,提高了研究的效率、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在教育方式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可持续、重复的终身学习。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人们获取知识渠道的快速变化,从仅限于大学到互联网随处可获取,大学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为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找准角色定位,承担起新的科研和育人责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讲的方式,进行探究式讨论。与传统的课堂观察、作业布置、考试评定的教学方式相比,伴随着人工智能所出现的新兴的教学方式逐渐被高校教师与学生所认可。例如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布置的文章后,自主查询、探索更多的信息,实现交互式问答。这就改变了“师讲生听”的固化模式,使其融合为“师讲生听”与“生讲师听”的更加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之中。ChatGPT等人工智能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精准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给每个学习者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从而调整教学进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工智能还扩大了大学继续教育的覆盖范围。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高考录取比例较低,特别是在扩招之前录取比例更低,导致有大量的有学习意愿的人无法获得教育机会。[3]作为高等院校向社会提供的知识服务,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夜校和函授的形式开展,但这些传统形式由于其固有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大规模教育发展的需求或迅速更新知识的要求。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大规模发展给了更多人学习、受教育的机会,拓宽了大学继续教育的受众群体,适应了快速更新的知识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 [1] 高江勇,祁隽.信息技术视野下大学课程建设的迷失与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4):69-73. [2] 王建华.大学落后于时代了吗?——技术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32-44. [3] 江凤娟,吴峰.信息技术对高等学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04):152-158. 高教课堂研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