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行岁月,安享流年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这句话宛如一股清泉,在现代人浮躁的心田中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颗渴望安宁与和谐的心灵。在快节奏的社会洪流中,人们常被无形的力量驱赶,步履匆匆,却无处安放疲惫的心灵。然而,真正的美好人生,并非在于急促的奔跑,而在于那份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态度。 岁月如珠,串联起人生的点点滴滴,每一颗都承载着过往的印记。古代贤士深谙“缓行”之道,以平和的心态书写着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陶渊明,东晋的田园诗人,便是典范。他远离官场喧嚣,投身田园宁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每日清晨,伴随着鸡鸣而起,他在田园间踱步,欣赏露湿草叶的清新,享受自然为伴的宁静。他的诗篇,如同潺潺溪流,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宁静而芬芳的气息,令人心生向往。 苏轼,宋代文学巨匠,同样以豁达的心面对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在黄州的日子里,他虽居所简陋,却能创造出彩的生活境界。他在东坡耕种,食粗粝之食,却能写出诱人垂涎的美食诗,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苏轼的一生,是对“缓行岁月,安享流年”的最好诠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如陶渊明、苏轼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隋炀帝杨广便是反面教材,他营建东都、开凿运河,虽有发展的考量,但更多的是对繁华的渴望与追求。宫殿奇珍盈室,出行规模浩大,却不顾百姓疾苦,终致国破家亡,繁花盛景如烟花般消散。这一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平淡知足的心,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 慧远和尚,东晋高僧,在庐山修行,远离尘嚣。他不慕功名利禄,生活简单纯粹,以诵经礼佛为乐,与山水为邻。在东林寺遭遇洪水时,他镇定自若地带领僧众应对,成功抵御了洪水。慧远和尚的一生,奏响了不慌不忙、知足安然的旋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现代社会,诱惑与压力如影随形,困扰着每一个渴望安宁的心灵。年轻企业家林强,一心追求商场成功,日夜奔波于工作之中,企业虽发展迅速,但他的身体却垮掉了,家庭也破碎了。在病床上反思后,他终于放下了部分工作的重担,开始陪伴家人,调整生活作息。他学会了珍惜平淡的瞬间,与家人散步、做饭、读书,生活变得充实而轻松。林强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人生的全部,珍惜眼前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事缓则圆”的智慧。如同烹饪美食需要慢炖,让食材充分融合;生活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不应冲动决策,而应冷静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与人相处时,我们要给对方思考的空间,通过温和的沟通交流来化解矛盾、增进感情。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缓行岁月,安享流年”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它要求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匀速前行,不急于追赶也不故意停留。我们可以品味清晨阳光的温暖、午后香茗的惬意、夜晚星空下的思索与感悟。不必去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繁华与梦想,而是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 生命如同一幅画卷,需要我们不慌不忙地绘制。平淡与知足是这幅画卷的底色,而成功与挫折则是点缀其上的色彩。我们要像大雁一样,以稳健的姿态向着目的地飞翔。途中的风雨不能让我们慌乱失措,暂时的迷路也不会让我们轻易放弃。凭借智慧与耐心,我们终将到达温暖的南方,享受那里的阳光与温暖。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要以优雅的姿态前行,坚守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不被内心的欲望所左右。每一个步伐、每一个眼神都是人生画卷的珍贵笔触。回首往事,我们渴望因从容不迫而自豪,而非因慌乱盲目而后悔。在喧嚣时代中,以不慌不忙的姿态书写美好人生篇章,让生命的平淡与知足在复杂世界中闪耀独特光芒。生活是一场修行,缓慢行进中不断成长、领悟,平凡日子蕴藏无限可能与希望。愿我们用心浇灌,耐心等待,在人生的花园绽放独特花朵,悠悠岁月中缓行不辍,安然度过一生。 ![]()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 张宏,笔名宏逸,江苏东台市人,现居南京市。1979年至2002年在部队服役,2002年至2020年在央企工作,2020年退休。爱好文学,善于利业余时间写作,先后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评论、诗歌等作品数百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翟大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