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惊心动魄的“捡漏转天价”故事!

 RK588 2025-01-11 发布于美国

图片

众多收藏爱好者心中常存疑惑,何以高端收藏领域内,“海外回流”之风备受推崇?其实,这背后不仅承载着“文物归国”的深远意义,更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

相较于国内对“非正规渠道文物”的严格限制,海外环境则显得宽松许多,这为寻宝者提供了诸多“捡漏”的良机。而媒体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它们擅长将一件起初不起眼的物件,经由炒作,摇身一变成为天价之宝,这样的戏码屡屡上演。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五个惊心动魄的“捡漏转天价”故事,通过这些实例,见证收藏界那些令人咋舌的疯狂与传奇!

一、乾隆澄泥直方砚

图片
近日有一事值得提及,即在不久前落幕的西泠印社秋季二十周年拍卖盛典上,一款刻有乾隆御铭的宋代澄泥直方砚,自380万元起拍,历经竞价,最终含佣金以816.5万元的高价成交。

回顾往昔,仅在去年,这枚砚台首次亮相于日本的一场规模较小的拍卖活动中,当时的起拍价折合人民币,仅在1.1万至1.6万元之间,显得颇为亲民。最终,一位来自中国的收藏家以大约6.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
图片
在短短一年内,其价值从6.8万激增至816.5万,这归因于买家独到的眼光。他们深入研究《西清砚谱》后,确信此砚乃泽州吕道人之手的澄泥砚佳作。更因其曾被乾隆皇帝题铭,并在古籍中有所记载,从而真正彰显了其非凡的价值。

二、乾隆如意双耳瓶
图片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消息,一名男子在赫特福德郡的慈善商店内,仅以1英镑的超低价格购得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黄色花瓶,对此爱不释手。随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花瓶以区区几十英镑的价格挂在了eBay上进行拍卖。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众多网民迅速响应,竞相出价,最终竞价竟飙升至数万英镑之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热潮,男子深感事有蹊跷,当即决定撤销拍卖,并将花瓶送往英国当地的一家知名拍卖行,请求专家进行鉴定。

专家的鉴定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原来,这个不起眼的花瓶竟是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御用的宫廷瓷器,价值连城。想到自己仅以1英镑便将其收入囊中,男子不禁感叹这份不可思议的幸运。
图片
随后,该物品自然而然地被送上了拍卖台,并在英国本土以大约440万人民币的高昂价格成交,这对于那位英国男子而言,无疑是意外之喜,如同天上掉落的馅饼。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这件来自乾隆时期的双耳如意瓶,最终被一位中国买家购得。几年后,它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再度亮相,并以惊人的1150万元高价售出。

从起初的1块钱到最终的1150万元天价,这样的传奇增值历程为何频繁在国外上演?

三、霁蓝釉双耳尊
图片
这件霁蓝釉描金粉彩、形如如意且配有双耳的瓷尊,颇具传奇色彩。在2013年的苏富比拍卖盛会上,起初拍卖方对此瓷器并未寄予厚望,仅视其为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虽工艺精湛,但估价并不高昂。

因此,其起拍价被设定在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区间,即800至1200美元。然而,当拍卖正式开始后,现场竞购者的热情却异常高涨,竞价之声此起彼伏,犹如被激情点燃。

最终,这件瓷尊以惊人的1800.25万美元成交,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1.18亿元。
图片
随后,众多质疑之声纷至沓来。在此背景下,匡时拍卖的董事长董国强挺身而出,进行澄清。他指出,那件被竞拍方误判为民国仿品的瓷器,实则是纽约享有盛誉的古董商“戴润斋”的旧藏之物。鉴于戴润斋在古董界的权威地位,许多人转而相信此瓷器应为清代官窑精品,而非仿制品。

这归根结底又绕回了“名家旧藏”的效应!一时间,国内众多人士对苏富比的专家嗤之以鼻,其中翟健民更是将其讽刺为“世纪级的笑话”。至于国内这位买家,是慧眼识珠捡了个大便宜,还是真的成了笑柄,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四、《砥柱铭》
图片
在字画领域中,有一幅作品不仅占据了价格之巅,同时也深陷于重重争议之中,这便是黄庭坚的《砥柱铭》。2010年,于保利春季拍卖会上,《砥柱铭》以惊人的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其内含600余字,折算下来,每字价值逾70万元人民币。

这一价格,远远超越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平安帖》在拍卖中所获的3.08亿元人民币,彰显了其非凡的价值与独特的地位。
图片
《砥柱铭》曾历经长时间在民间广泛流传,直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其流传轨迹从广东延伸至日本,并被日本的有邻馆纳入珍藏。随后,一位来自台湾的收藏家亲赴日本,以一笔相对不高的费用(具体金额未公开)将其购入,而依据后续拍卖的价格来看,这无疑是一笔极为难得的“超值收获”。

然而,在国内众多专家的眼中,这幅字画的笔墨线条缺乏应有的浑厚感,其艺术风格与黄庭坚晚年成熟作品的特征并不吻合,因此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件赝品。尽管如此,由于拍卖交易已成既定事实,要改变这一结论恐怕极为困难。

五、永乐大帝头盔
图片
最后提及的是马未都在节目中亲自揭露的一个重大发现。他叙述道,在欧洲旅行期间,偶然间步入一家古董店,店内陈列着一顶头盔,其纹饰精致繁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上所采用的兰扎体梵文,这类梵文正是宣德年间常用的样式。

更令他确信无疑的是,头盔上雕刻的经典五爪龙图案,以及经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比对后,他断定这顶头盔源自永乐时期,甚至有可能是属于明成祖朱棣的御用品(也有说法认为是仪仗队所用),这无疑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接着,马未都施展了他那标志性的“沉着冷静,佯装无意”的策略,以3万欧元的价格购得店内另一件瓷器,并“顺带”将这件意义非凡的头盔一并收入囊中。
图片
老马是不是吹牛?至少从后续圈内反应和媒体的报道来看,他应该是真的捡漏了。以市场价估算,有人甚至说至少是8位数。

说实话,欧美和日本确实能捡到很多漏,尤其是中国古董。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真正可以称得上“流传有序”的古董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古董都只是讲故事,这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他们所说的故事。

谈到“捡大漏”,这种现象确实引人注目,但背后的原因往往复杂且难以解释清楚。这可能涉及到收藏品市场的复杂性和人们的心理因素。这种现象的存在可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和惊喜的渴望,以及对于一夜暴富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