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词汇和事情,其实藏着很深的学问哲理。想要强大,在精进过程中,必须过“善护念”这一关卡。念头,我们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它在我们脑海深处荡来荡去,你观察过每天都生灭多少念头吗? 一些研究指出,普通人每天可能会产生1.2万到6万个念头,其中80%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相同。觉察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而且已经不需要我的指令,它会自动化运行。就我的体感而言,念头是随时在生灭,经常被自己觉察捕捉,我并没有计算过数量,此外很多念头它们是在脑海里重复来回,经常出没。念头就像一个反射器,它是一切的开端。因为它会从意念,传导至语言和行为系统,从而完成主宰人的过程,每一种念头都饱含着不同的能量,所以念头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如同吸引力法则,你升起了什么念,就会吸引到什么来到生命中。我们日常里的贪嗔痴等烦恼忧苦,很多都是念头导致的。尤其是有精神内耗的人,念头的生灭更加频繁,而且很多念头都是不良性质的,对能量消耗特别大,每天各种胡思乱想无法止息,都是念头的泛滥,久而久之烦躁压抑,身心也被拖垮了。fo教用于有一个词叫做“善护念”,意思是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念头。具体该怎么来护念呢?结合我的亲身经验,跟你分享几条。首先我们要给意识端植入一套程序,也就是写入评判的标准,目的在于让自己意识深处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念。这样每当脑海升起一念,当我们觉察到是不好的,就能及时熔断,并去干预。遇到好的念,意识层就会自动强化给予肯定。此后,自动化正念的次数就会变多。这套评判标准在哪里?寻找路径就是多读国学经典,类似道德经和金刚经等等都是很好的书籍。我们从中学习的不是“表面道理”,而是这些书籍会促使我们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规律,达到错误认知被纠偏,从而拥有了正见。所以,正见才是正念的必要条件,正见有了,正念就水到渠成。觉察觉知能力,也就是元认知,我们开启上帝视角和第三者视角,去观察自己的言行,包括生灭的念头。觉知,是最基础的能力,如果这个能力缺失,就不会发现捕捉到自己想了什么,有什么念头。至于如何锻炼这种能力,日常需要养成反省习惯,从反省说话与行为开始,进而走向对想法念头的反省。当我们觉察到了某些不好的念头,确实对当下状态有所影响,可借助转念的方式,让念头得以转换。治本的方式,当然是正见带来的正念。当不具备这个条件时,就可以采用治标性的转念动作,刚开始可以是通过自我下达指令,中断自己的念头,如果仍不生效就采用常说的:转移注意力法。立刻换个环境,调换吸引注意力的人事物。冥想的作用,就是在于让我们进入无念的空间,达到念头止息清净的境界。而且,你发现了吗,大多数念头都是无用的,是搅屎棍,哪怕我们没有念头,也可以活的很好,并不会对当下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无念,可以帮助解压,恢复能量。我们需要刻意地自己进入无念的状态,可以是发呆,冥想,瑜伽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我比较常用的是发呆,就是刻意让自己坐着,深呼吸,然后脑子什么也不想,哪怕这个状态只有几分钟也有明显效果。正念,觉念,转念,无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责备自己做的不好,不然又多出了一念,我们只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可以了,去接纳,去调整。如果要问这一套动作下来,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回答是:正见。正见,是药引子,缺了这个,效果就打了折扣。就写到这里了。如果你很喜欢,可以点赞收藏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