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工资表的编制与处理是一项关键工作,但其中也隐藏着诸多税务风险。以下将通过实际案例剖析企业常见的工资表避税行为及其后果,并提供税务局稽查工资的方法与企业自查的风险点,以帮助企业增强税务合规意识。 一、企业工资表避税行为案例剖析 (一)深圳市某装卸有限公司少代扣代缴个税案 1.案件详情 深圳市某装卸有限公司在 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经税务局检查发现存在严重涉税违法问题。税务局通过银行代发工资明细、社保缴费清单、代扣代缴个税明细等多方面证据资料进行核查,认定该企业在 2017 年发放职工工资薪金时少代扣代缴 “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所得税 213749.64 元,2018 年少代扣代缴 247415.22 元,2019 年少代扣代缴 28870.62 元。 2.处罚结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该企业因违反代扣代缴义务,最终被开出超 84 万的罚单。这一案例充分表明,企业在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环节必须严格依法履行义务,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二)江西某有限公司骗取残疾人税收优惠案 1.案件详情 江西某有限公司在 2020 年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被查出存在骗取享受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的违法行为。该公司在没有聘用足够比例残疾员工且虚假发放部分残疾员工工资的情况下,利用残疾人福利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骗取退税金额 267.9 万元。 2.处罚结果 宜春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对该公司依法追缴少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 632.88 万元。此案例警示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必须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真实条件,任何虚假手段骗取优惠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处。 (三)甲高新技术企业工资薪金违规列支案 1.案件详情 某税务局在对甲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情况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三年来销售额虽以每年 20% 的比例增长,所得税税负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 “本年研发人员数”“本年职工总数” 及 “本年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 三个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特征。经核查,发现甲企业将部分员工工资以劳务费的形式列入了成本费用,试图减少职工总数以达到某些目的。 2.法规依据及违规判定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2016〕195 号)规定,企业职工总数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且在职人员报酬应计入 “工资薪金”,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若累计工作时间满 183 天以上也应归入职工总数。甲企业虽将部分员工工资以劳务费形式列支,但符合条件的人员仍应计入职工总数范畴,其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 (四)无锡市某公司虚列工资偷税案 1.案件详情 无锡市某公司几年前的虚列工资偷税行为,直至近年才被查出。该公司通过虚列工资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虽然具体金额未达巨大规模,但仍无法逃脱税务处罚。 2.处罚结果及案例启示 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其作出处理决定,包括追加税款和加收滞纳金。此案例提醒企业,即使违法行为发生时间较早,一旦被发现仍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基本义务,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五)广东省某制造企业冒用身份信息偷逃个税案 1.案件详情 广东省鹤山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举报信息对某制造企业实施税收检查。该企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采取虚列人员、分解工资的方式逃避代扣代缴义务,偷逃个人所得税 20 多万元。 2.处罚结果及案例分析 税务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 40 多万元的处理决定。在本案例中,虽由举报引发税务机关关注,但举报信缺乏实质性证据,税务机关主要依靠金税三期系统中的同行业信息和征管数据搜集企业破绽。这表明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税务行为处于严密监管之下,任何违规操作都难以遁形。 二、税务局稽查工资的方法 (一)审核工资凭证 税务局会仔细检查企业人员花名册、考勤表、工资明细账和工资条,将企业发放工资数据与银行代发工资数据进行比对,审核两者是否一致。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企业工资发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企业通过虚构工资支出来逃避纳税义务。 (二)检查企业职工人数、薪酬标准 1.分析记账与原始凭证 检查企业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深入分析其中与职工人数和薪酬相关的信息。例如,查看工资发放记录、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等,以确定企业实际雇佣的职工人数。 2.结合经营情况判断合理性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生产规模,判断企业所申报的职工人数和薪酬标准是否合理。如一家小型加工厂申报的职工人数远超其生产能力所需,或支付的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相比过高或过低且无合理理由,都可能引起税务机关的怀疑。 (三)审查账实差异 1.核对 “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 审查企业 “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余额与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是否相符,确保企业账目如实反映工资支出情况。 2.审查津贴、补助和奖金发放 仔细核对企业各种津贴、补助和奖金的发放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或未如实申报的情况。例如,企业可能通过虚增津贴、补助项目来增加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四)结合第三方信息系统分析企业数据 1.利用金税三期系统和社保系统 借助金税三期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比对功能,以及社保系统中企业社保缴纳信息,核查工资表中人员与企业交社保人员是否一致。若存在大量人员工资发放但未缴纳社保,或社保缴纳人员与工资表人员严重不符等情况,可能存在税务风险。 2.检查个税与收入情况 对企业缴纳个税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综合检查,通过比对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和个人所得税扣缴数据,查找可能存在的差异和疑点,如企业所得税申报中工资薪金支出与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的收入额是否匹配等。 (五)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数据对比 1.数据来源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数据来源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数据来源于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中的全年累计收入额。 2.稽核比对目的 通过对比这两组数据,税务机关可以发现企业在工资薪金申报方面是否存在不一致或异常情况,如企业所得税申报中工资薪金支出过高但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收入过低,可能暗示企业存在少代扣代缴个税或虚列工资成本等问题。 三、企业发工资的 9 大风险点及自查要点 (一)工资个税计算是否正确 企业应重点自查工资表中代扣的个税金额是否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计算。需检查计算公式、税率适用、扣除项目等是否准确无误,防止因人为计算错误或故意少交个税而引发税务风险。 (二)人员是否真实 仔细核对工资表上的员工是否均为公司真实雇佣人员,检查是否存在虚列名册、假发工资现象。企业可通过查看劳动合同、入职手续、工作记录等资料进行核实,确保工资支出真实用于企业实际员工。 (三)工资是否合理 依据《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应自查工资薪金制度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工资发放是否相对固定且调整有序,同时已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个税义务,且工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四)是否申报了个税 企业需检查工资表上的所有人员是否均在金税三期个税申报系统中依法申报了 “工资薪金” 项目的个人所得税,确保无一遗漏,避免因未申报而产生税务问题。 (五)是否存在两处以上所得 根据《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国税发 [2006] 162 号)规定,企业应提醒员工,若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按规定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多退少补。企业可自查是否存在员工有多处所得但未按规定申报的情况。 (六)是否存在已经离职人员未删除信息 企业应及时清理工资表中已离职人员信息,避免继续为离职人员申报个税,造成税务申报与实际人员情况不符,引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七)适用税目是否正确 企业在计算个税时,应自查是否存在故意将 “工资薪金” 项目转换为 “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等低税率项目的情况,确保个税计算适用税目准确无误,避免少申报个税。 (八)年终奖计税方法是否正确 对于雇员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企业应按照规定采取除以 12 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的计税办法。同时注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企业需自查年终奖计税是否符合规定。 (九)免税所得是否合法 企业应检查工资表中的免征个税所得项目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条件,如免征个税的健康商业保险是否符合政策要求、通讯补贴免征个税是否达到标准等,确保免税所得项目合法合规,避免因错误享受免税政策而产生税务风险。 企业应高度重视工资表税务管理,以实际案例为鉴,了解税务局稽查方法,对照风险点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工资表编制与税务处理合法合规,避免陷入税务风险泥潭。同时,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工资表相关税务处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税收法规要求。 内容来源:财税最前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