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南疆边境风云涌动,中越之间的冲突在老山地区持续升温。越南人民军步兵第 141 团,这支有着 “巴维团” 之称的劲旅,在越南战史中留下过诸多印记。1948 年 12 月成立后,它很快编入 312 师 ,与越军头号主力师 308 师齐名的 “战胜师”。在抗法、抗美战争中,141 团历经 13 次较大规模战役和上百次战斗,擅长山岳丛林地运动战与长途奔袭,堪称越军的头等主力团。 然而,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1984 年 4 月底,越军第二军区丢失老山地区,河内总参谋部急忙调兵遣将,意图 “收复失地”。141 团奉命于 6 月底抵达河江,代号 “14B 团”。312 师为增强其战力,将 165 团 4 营及部分炮兵、工兵部队配属给它,参战人数达 3000 人,还特派参谋长陶重乐加强指挥。 第二军区前指赋予 141 团重任:与 316 师 174 团、356 师 876 团、149 团协同进攻,夺回老山地区,随后构建稳固防御,确保河江市安全。141 团的具体攻击目标,便是 1030 高地 —— 八里河东山。 7 月 3 日,141 团战斗序列各部抵达渭川县。7 日,部队进至距国境线 5 公里处集结,修筑工事与指挥机构,同时派出侦察分队打探情报。10 日,312 师炮兵第 186 团部分兵力赶到。但因准备时间仓促,炮兵部队申请推迟作战时间,却未获第二军区前指批准。 7 月 11 日 17 时,141 团沿泸江逆流而上,抵达进攻出发地域。12 日 4 时 30 分,部队进入冲击出发阵地。6 时 50 分,进攻正式打响。尽管行动力求隐秘,然而八里河东山山势险峻,仅有一条机动道路,其炮兵部队的行动早被解放军察觉。越军刚发起炮击,便遭解放军猛烈反击,炮兵与步兵瞬间出现伤亡。 按照越军战前方案,先由炮兵对 1030 高地轰击,再由步兵冲锋夺占目标。但实战中,越军炮火无法压制解放军火力,部队推进艰难。解放军炮火反击猛烈,致使越军伤亡惨重,通信中断,各营与团部失联,各进攻方向均无进展。16 时,第二军区前指无奈下令 141 团停止战斗。接到命令后,141 团让 1 营和 165 团 4 营后撤,留 2 营组织防御。此役,141 团阵亡 300 多人。 将时间拨回到 1984 年老山 “7.12 大战” 的宏大背景下,越军此次行动并非孤立。为在老山战场取得突破,越军将主力 2 个加强步兵团和 1 个特工团置于中路,重点进攻松毛岭和那拉地区,这里是连接东西盘龙江两岸战线的中枢,若能撕开突破口,便可掌控战场主动权。同时,越军在东西两翼的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各安排 1 个加强步兵团,在部分特工配合下发起攻击,以牵制解放军兵力。 根据侦察情报,解放军和第 14 军迅速形成作战部署,指示坚守一线的陆军 40 师将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于松毛岭、那拉方向,与越军进攻重点正面交锋。解放军各方向阵地呈一二线配置,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依托坚固工事严阵以待。 7 月 12 日凌晨,战斗全面爆发。但因协同组织不完善,越军各方向进攻未能有效配合。中路那拉、松毛岭方向率先打响,而两翼的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却迟了 1 至几个小时。这一失误,让解放军得以先集中火力打击中路最强之敌,待其他方向越军进攻时,再适时转移火力应对。 8 时许,越军步兵 312 师出动 141 团这个加强团,在炮兵和特工配合下,向八里河东山阵地发动进攻。越军先以 3 个连的兵力,分三路向 34 号高地南北侧、33 号高地以及副 34 号高地东侧发起冲击。与此同时,29 号高地的越军高射机枪向 30 号、31 号高地疯狂扫射,42、43、44 号高地的越军则以重机枪和 82 无坐力炮向 33 号、34 号、副 34 号高地射击,其炮兵也对东山主峰和 1175.4 高地展开轰击,一时间,解放军阵地周边弹如雨下。 坚守阵地的解放军步兵 122 团 6 连 1 排、3 排和 4 连 3 排沉着冷静,待敌人靠近后猛烈开火,在团炮兵群和防守 30 号、副 30 号高地的边防连火力支援下,成功击退越军三路进攻。为进一步支援一线,团首长命令 4 连 1 排前出到 34 号高地西侧,随时准备增援。 越军重新组织兵力,增至 1 个营,在特工配合与炮火掩护下,从东、南、北三面围攻副 34 号高地。6 连 1 排以各种火器全力阻击,4 连 3 排和 6 连 6 班从侧翼夹击。越军此次进攻异常凶狠,整排整连呈密集队形冲锋,不顾伤亡,持续冲击 40 分钟,将轻重机枪和 40 火箭筒推进至 6 连 1 排阵地前沿数米处,对解放军阵地构成极大威胁。 122 团指挥所接到前沿呼唤后,果断组织团 100 迫击炮连和营 82 迫击炮分队,集中 20 门迫击炮,向逼近前沿的越军队列倾泻炮弹。同时,炮火延伸射击,压制周边越军机枪,拦截后续冲锋集群。在解放军猛烈炮火打击下,越军伤亡惨重,残余人员四处逃窜,纷纷倒在前沿步兵枪口之下。 此役,越军 141 团的进攻彻底失败。战后,312 师总结认为,对解放军情况了解不足、战斗准备不充分、训练与实战脱节等主观主义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解放军则凭借准确的情报、合理的部署和强大的火力,尤其是迫击炮的有效运用,成功粉碎了越军的进攻,捍卫了祖国的领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