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和亲,又或者是世父被俘不通过武力营救,秦襄公都只有一个目的:和戎。 这一步似乎有点儿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也正是这一步,体现了秦襄公的非凡胆识和深谋远虑。 秦襄公即位于公元前777年,由于他父亲秦庄公在位长达44年,而秦庄公在刚刚移居西陲时,就封秦襄公为太子了。这么推算的话,秦襄公继位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此时的秦襄公精力旺盛,社会经验丰富、群众基础牢固、政治能力成熟,因而眼光和眼界也绝非一般君主可比,更别提后时代那些娃娃君主们了。 按宗法体制构筑的西周贵族政治,从懿王时即渐趋衰落,夷王时已“荒服不朝”,厉王时更因残酷变革,且施行高压政策而导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周宣王即位后虽号称“中兴”,局面略有稳定,但终不能遏止王朝的颓势,对异族的连年征战又进一步耗尽国力。而当今天子周幽王,更是不管不顾,一往无前地走在亡国灭种的大道上。 秦襄公看得明白,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周朝内部正酝酿着大变故,而这正是秦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但想要抓住了,抓稳了,就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做支撑。 因而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秦襄公认为只有和戎,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风暴中站稳脚跟,所谓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和戎,正是这实力的重要部分!”秦襄公临阶而立,表情严肃,眼神泛光,似乎看到了大秦国,那不可阻挡,不可一世的未来。 “可我们和犬戎是宿敌啊,世代拼杀,早已经结下很深的仇怨了。”一位胡子花白的长者表情充满疑惑。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秦襄公顿了顿,继续道,“不过与犬戎关系紧张,也是事实。所以为了缓和关系,咱们首先要尽量避免跟他们起冲突,其次偶尔给犬戎一些好处,帮他们解决问题,借此加强他们对咱们的依赖。时间一长,所谓的宿敌,也不过是旧时代的名字,终归被人遗忘。” “可犬戎一向狡猾多变,实在是不可信任,又如何做得了盟友呢?” “风吹幡动,无论犬戎多狡猾,也不过是利益驱使。我们一方面提防犬戎,另一方面,利用利益这个大风,将犬戎吹往咱们想的方向。” “可我觉得如今我们已经很强了,国库充足,兵力强盛!”年轻的将军叫喊道,像个愣头青。 秦襄公听罢,哑然失笑,随即斥责道:“若是这么想,就真是井底之蛙了,我们应了解如今秦国所处的位置,先自知,在知他。 作为附属国,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三点: 第一、我们不能向东方诸国靠近,因为后方不够稳,所以我们担心 第二、我们不愿同东方诸国沟通,因为地位不够高,所以我们自卑 第三、我们不敢与东方诸国交战,因为实力不够强,所以我们害怕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如芒在背,如何敢说国家已经很强盛了? 一语言罢,众臣默不作声,刚才的楞头将军更是将头低下,不敢言语。 秦襄公环视众人,语气放缓:“而和戎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人员杂居,分邑共处,非常有利于后方稳定。而族群相互信任,融合之后,战斗力强劲的戎人也可以为我所用,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咱们更可以在这种较为安定的环境里,休养生息,充实国力。这种一举多得的策略,谁还有疑问吗?”隐隐透出一丝君主威严。 “我主英明!”群臣纷纷附和。 在这次讨论大会之后,秦襄公仿照当年周人灭商后经营洛邑,迁殷民而居之的方法,在汧邑边上兴建西新邑,迁戎居住,使秦、戎分邑而居,共处一地,快速缓和了秦、戎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杂居,两个民族相互交流,有效融合,果真实现了当初的设想,西垂地区再也没有受到戎族的侵扰,赢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实力有了,机会还会远吗? 这不,秦襄公便迎来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历史机遇。 |
|
来自: zd山笑 > 《先秦史话/秦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