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中期 翡翠观音

 书楼寻踪馆 2025-01-14
清中期 翡翠观音。创作年代清中期,尺寸高68.5cm,估价RMB 28,000,000-32,000,000。
 
翡翠本为鸟名,《说文》载:“翡,赤羽雀也,出郁林,从羽非声;翠,青羽雀也, 出郁林, 从羽卒声。”红绿二色极为艳丽,人们常将其用于装饰,尤其是青绿色的翠鸟,一直到清代,其羽毛依然被用于大量的点翠饰品。但翡翠一词被借用到类似颜色的石头上,并出现以此命名的实物目前在清以前的考古发现中还没有被证实,仅在文献中见到少许记载。本件翡翠观音难得可贵的是无论其翡翠种、色均可圈可点。所选用的石材质地细密均匀,应为“老坑种”翡翠;通体呈现均匀的翠绿色,颜色均一,局部带有黄翡巧色;几乎没有杂质和绺裂,微瑕,净度高。质地一流,耗材也十分可观,这不但在当时即便是现在来讲也是极为奢侈难得的。最早关于翡翠的文献记录在雍正五年,此时的翡翠还被称为石。在雍正朝,翡翠更多地被称为“云产石”,雍正七年至十二年,每年都有进贡。云产石为缅甸所产,只因为是云南进贡,因此称为云产石。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七年,翡翠石在还曾经被作为原料收贮“七月二十一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六日太监张玉柱、王常贵交来:翡翠石大小八块、红白荆州玛瑙大小四块,传旨着交造办处收贮。” 雍正朝唯一一次直呼翡翠之名的记载是在雍正十年:“二月十五日, 首领(太监)李久明来说,太监沧州交:霁红瓶二件、翡翠瓶一件,传旨着配座子,钦此。”可见清代宫廷对于翡翠原料极为珍视。翡翠工艺在清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两个阶段十分重要,一是乾隆时期,另一个则是慈禧执政期间,搜罗清宫旧藏翡翠,制作数量最多的正是这两个时期,而论翡翠雕刻工艺当推乾隆至嘉庆中期为最,乾隆皇帝对“玉厄”的整顿直接将清代玉雕推向鼎峰,这也是清中期翡翠盛行的原因之一。翡翠在有清一代为名贵玉石类,在清朝覆灭之前一直被宫廷垄断,民间不曾见有翡翠器皿,凡所见清中期翡翠皆质地上乘,工艺非凡之品。评价一件翡翠玉雕作品时,“神韵”也是极其重要的标准。对那些设计巧妙,做工精细,整件作品有神韵的佳作时,往往不能与一般翡翠玉雕作品相提并论。这尊翡翠观音整体用料高大,有明显的变斑晶交织结构,玻璃光泽明亮,抛亮度较好,翠绿色中有红翡斑点,有白色及紫罗兰色互相搭配显多种纹理。采用圆雕技法,头顶螺发,发中插有如意头簪,眉如弯月,双目细长下视,鼻梁尖挺,唇线分明,身着曳地襦裙飘逸,腰间以丝带系束打结垂下。左手持宝瓶作洒水状,以教化众生,解救苦难,以甘露洒于人间,右手携佛珠一串。造型端庄,面带微笑,神情祥和,全身比例均匀,手脚写实细腻,衣纹起伏流走自然显质感。整个造像简洁明快,面相清秀,体态文静,层次分明,刀法线条含蓄刚劲,雕琢精湛,翠绿丰富,纹理全面,用料质佳,是较少见的上等翡翠中难得的宝石雕件。观音像下以木质描金为托座,雕水波浮托荷莲纹饰似后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