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工匠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产生与发展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并发扬其价值导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工匠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执着专注地解决科技难题的实践中凝结成的精神品质,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追求卓越的价值指向。这一精神不仅蕴含了多维度的构成因素,同时也包含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这一精神的塑造和影响。在考察工匠精神时,我们既要依据不同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特征考察典型人物践行工匠精神的独特方式,也要考虑到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以量子信息科技为例,中国量子科研领域几代人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取得了从理论到实验的全面进步,实现了诸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并带来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变革。在科研实践中,一大批科学家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甘于奉献、协同合作等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剖析其中的科技突破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铸就,源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中,量子技术是一种将前沿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实现的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将量子物理现象应用于信息技术,可以延伸一系列基础技术边界,补充并扩大技术链条的根基,创造出巨大的技术社会内涵。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益求精。量子物理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应用实践,可以说是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的要求不断增多所引发的。这一过程让原本相对分离的专攻量子物理或信息技术的专家学者走到了一起。首届全国光量子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35周年纪念会议的议题包括:光量子信息技术、量子物理基础问题、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微纳光量子技术、多模光场调控及应用、光学非线性效应及应用等。这是我国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其明显特征是集合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同时也囊括了量子物理及其基本物理效应等科学领域,这说明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已经处于“科学+技术”的模式中。科学与技术齐头并进,在我国量子信息科技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量子信息科技工作者坚持精益求精,是当前适合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工匠精神新维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量子信息科技从业者的优秀成果,也成为工匠精神的新指标量化维度。 二是爱岗敬业。量子信息科技发展至今,发展出了一个谱系繁杂的体系,囊括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学科方向,而每一个方向又有树状式多级学科分支。与之相应,每一个分支节点都有对应的多个科学家团队。在学科成果上,则涉及构成系统的元器件(如量子光学所涉及的高质量稳定光源、光学放大器、各类线性与非线性晶体材料等)和具体应用(如“墨子号”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从点到面再到多维研究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作为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先行者的代表,郭光灿曾多次提到,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郭光灿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同时,也将这份具象化、通俗化的“工匠精神”种在了量子信息科技领域从业者的心中。如今,我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部分方向上的成果已实现了世界领先,这标志着我国量子信息科技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广度上,也体现在深度上。从1984年郭光灿组织中国第一次量子光学会议开始,到2001年潘建伟带领团队在自主量子密码方向发力,这就是一个追求深度的过程。多年的科研积累,塑造了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多领域的“精锐师”。先驱们的研究起步异常艰难,当时我国经济与科技都不够发达,郭光灿的工作重心经常是四处找经费。而潘建伟在建设我国量子通信团队初期,也需要从头开始搭建实验基础设施。而后,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我们要看到,这一重大成就,离不开工匠们前期的艰辛探索。从我国量子通信方向的单点优势,到以点带面初现整体优势,整个过程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这期间至少形成了两代参与主体,实现了一次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三是守正创新。作为前沿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量子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会造成一系列相关交叉科技领域的架构变革,从而带来社会层面的新型关系。因此,为促进量子领域的科技伦理发展,构建和完善科学伦理规范体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决策与引导工作,明确责任和方向,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守正创新,即要在“守住道德之正”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这是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创新和科技伦理监管的基础,也是规范量子信息科技产业工作者科研伦理的基本要求。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通过劳动创造世界、解放自我中产生的,并且随着这一精神在历史中的发展,人们对工匠劳动观念的认知不断提高,最终在工匠传统不断外化的历史演进逻辑中产生了对当代科技发展现实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工匠精神。这为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旨向和文化氛围。所以,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与前进的需要。 (摘编自程鹏、谭浩、张志会《工匠精神助推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等,它是在长期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凝结成的精神品质。 B.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越来越大,工匠精神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C. 当前量子信息科技已经处于“科学+技术”的模式中,在我国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科学与技术齐头并进,表现明显。 D. 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先行者的代表郭光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他认为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突破与科技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国量子科研领域取得了从理论到实验的全面进步,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B. 我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部分方向上的成果已实现了世界领先,这和工匠们的艰辛探索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相关。 C. 量子信息科技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它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它的快速发展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D. 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守正创新,指要在“守住道德之正”的前提下进行创新,道德伦理体系优于科学发展体系。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 詹天佑完成京张铁路的修建后,美国某大学为表彰他的成绩,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邀请他出席典礼,詹天佑毅然拒绝了,他说这是大家的功劳,不是他个人的功劳。 B. 捞纸工周东红为制作要求极高的“扎花”宣纸,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不断翻阅相关材料。他还积极参与多项技术革新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C. 数控铣工董礼涛在传统工具和加工方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成套系列化夹具,创造性地制定独特的加工方案,又成功实现了多项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D. 周建民从业39年来完成的专用量具从没出现过质量问题。经过反复练习,他能做到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 4. 请结合材料相关信息,给“工匠精神”下一个定义。 5. 在当今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D 3. A 4. 工匠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执着专注地解决科技难题的实践中凝结成的,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追求卓越的价值指向、甘于奉献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品质。 5. ①推动科技创新:工匠精神包含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品质,在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得到体现,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②培养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强调的专注、坚韧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的科技人才队伍。 ③引领社会风尚:工匠精神所展现的无私奉献、协同合作等品质,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弘扬正能量。 ④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工匠精神推动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工匠精神在时代科技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通过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实例,阐明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体现。文章强调工匠精神的三个核心特征: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并剖析了这些特征如何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整体而言,文章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以量子科技为例,深入探讨了工匠精神对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和价值导向。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工匠精神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错误。由第一段“剖析其中的科技突破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知,这里的“重要作用”并不等同于“决定性作用”,所以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道德伦理体系优于科学发展体系”错误。由第五段“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守正创新,即要在'守住道德之正’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这是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创新和科技伦理监管的基础,也是规范量子信息科技产业工作者科研伦理的基本要求”可知,表述过于单方面,材料指出的是在创新过程中需守住道德底线,但并未表明道德伦理高于科学发展。原文强调的是在科技发展中要同时注重道德伦理和科学发展,并未比较两者的优劣。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不能体现。选项主要体现了詹天佑的谦逊和团队精神,虽然谦逊是一种美德,但这一行为本身并不直接体现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或对职业的热爱和专注等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此选项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当代工匠精神。 B.能体现。选项体现了周东红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及他的敬业精神和乐于分享的态度,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C.能体现。选项体现了董礼涛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他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是工匠精神中创新元素的重要体现。 D.能体现。选项体现了周建民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职业的热爱与专注,他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了极高的技能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这是工匠精神中追求卓越和敬业精神的体现。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工匠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执着专注地解决科技难题的实践中凝结成的精神品质,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追求卓越的价值指向”,“在科研实践中,一大批科学家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甘于奉献、协同合作等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和第四、五、六段内容,首先,确定邻近属概念为“精神品质”; 其次,筛选种差,即“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执着专注地解决科技难题的实践中凝结成的”“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追求卓越的价值指向”;最后,按照下定义的表述形式,连结成单句“工匠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执着专注地解决科技难题的实践中凝结成的,包括精益求精的创新本性、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追求卓越的价值指向、甘于奉献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品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结合“因此,剖析其中的科技突破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对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可知,工匠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品质,它包含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在量子信息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中国量子科研领域的科学家们通过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取得了从理论到实验的全面进步,并实现了多项应用场景的落地。这种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卓越品质的不懈努力,正是工匠精神在科技领域的生动体现。因此,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科技领域的持续进步。 ②结合“量子信息科技工作者坚持精益求精,是当前适合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工匠精神新维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量子信息科技从业者的优秀成果,也成为工匠精神的新指标量化维度”分析可知,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品质,对于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科学家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坚韧品质。这种品质的培养和传承,有助于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工匠精神还强调协同合作,这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因此,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具备专业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③结合“我们要看到,这一重大成就,离不开工匠们前期的艰辛探索。从我国量子通信方向的单点优势,到以点带面初现整体优势,整个过程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这期间至少形成了两代参与主体,实现了一次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分析可知,工匠精神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协同合作等品质,是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理念,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工匠精神还强调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这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④结合“在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工匠精神。这为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旨向和文化氛围。所以,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与前进的需要”分析可知,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工匠精神的践行者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工匠精神所推动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也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罐乡愁 唐荣尧 很多从故乡带来的东西是丢也丢不掉的。那是什么东西?文人叫作乡愁;村民叫作念想;后人或许会叫作追忆。对故乡或亲人念叨至最浓烈时,记忆的天空便会飘起思念的雨,乡愁就是雨后升起的一道道彩虹——那罐走丢了的罐罐茶,就是飘在那一道道彩虹上面最蹿火的味道。 那是怎样的一幅人间烟火:夏日的大清早,一户西北人家的奶奶或大婶从炕柜里取出一个布包,拿出那柄砖茶,平握在左手,右手拿起菜刀,小心而精准地横起刀刃,朝砖茶的细缝里切去,一小块黑黑的茶片被撬了下来,然后再小心地包在布包里。她像一名高明的勾兑师抓起从茶砖上切出的适量茶片,慢慢地放进茶缸(更早时熬茶的器皿用的是陶制的小罐,后来便被茶缸子替代了,罐罐茶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里,用水勺倒进七八成的水。点火后,把几个小石块仔细垒在炉齿子边,让茶缸子卧在这几个石块上,缸底开始接受火烤和烟熏;缸子里的水即将沸腾时,她把缸子从火上端下来,稍微等凉一下,添点水再放到石块上,直到水再次沸腾了,再端下来,待水凉下来,再添点水放到炉齿子上。如此熬几次后,水被驯服了,茶也被驯服了,带着草木味和土腥气的茶香才慢悠悠地从水里爬出来……这就是西北人说的罐罐茶。 夏天的罐罐茶,简单快捷,女主人在厨房的炉膛里熬好后,直接端进上房。冬天,女主人同样会早早起来,在黎明中的院子里,把小泥炉子生着火,等煤炭燃旺了起来,煤烟散尽了,这才把泥炉子拎进上房。这是西北地区的女人对辛劳一生的老伴的最好回敬,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恩爱呈现。如果妻子去世得早,熬茶的事情就会由儿媳妇来做,这种旧日子像装进茶缸子的茶叶一样,被罐罐茶滋润着、调剂着,书写着晚辈女性对长辈的礼敬。 和西北人喜欢吼秦腔一样,悲伤了吼两嗓子,高兴了也吼两嗓子,很多农民是惆怅了来两罐罐,高兴了也来两罐罐。逢年过节、说媒提亲、嫁女娶媳、亲戚串门、孩子满月、上梁建房、丧事迁坟等乡村人的大事情上,罐罐茶是上得了排面的待客必备。乡下人遇上烦事时,往往就是主人独自熬茶,熬着的是日子里的悲伤、艰辛、不快,熬的是一种孤独的境界,茶便成了照见孤独模样的镜子。 很多老人在离开故土、迁往他乡时,知道自己带不走故土的水与火,移民点也没有熬茶的条件、氛围和心境,但心里割舍不下那些因为长期承受烟熏火燎而变得黑不溜秋的茶缸子,便用旧报纸包了起来,包起了一种生活记忆。这一走,晚年喜好的罐罐茶就彻底变成留在故乡的记忆了。 到了移民点,那些包起来的茶缸子被老人们藏在箱子、柜子里。每天一大早,他们把那黑漆漆的茶缸子从木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有时,趁家里没人了,老人们会把茶缸子拿出来,鼻子凑上去,似乎那里面的茶香还在,还能闻得到已经去世的妻子生前熬的茶的香气。然后,叹口气,又把黑乎乎的茶缸子放了回去。 这,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变化环境,更是很多习俗面临筛选、消失、移动,有的像旧家具一样被丢弃,有的如影随形,并没有彻底冻结于移民初期为生计的忙碌中。 搬迁不是从原住地到移民地的简单移动,是国家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举措。当移民们发现物质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后,潜流在血液里的罐罐茶似乎开始被唤醒,那一口化解乡愁的茶香成了悬在空中的、一道带蜜的诱惑,更像是落叶季节过后,挂在树梢上的一只只干瘪但鲜红的果子。 有些习俗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虽然没了父辈们的搪瓷缸子和黄泥小炉,没了故乡的麦草与秸秆,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这个念想:他们用八宝粥的空罐子,在顶端系上一圈铁丝,然后再用铁丝拧成手柄,把茶倒进罐子后,放到煤气灶上,试图用这种方式熬出祖辈们传递了千年的熬茶味道,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回原来生活的一部分。 移民后代不再像父辈那样用近乎简陋的办法去捡拾传统罐罐茶的记忆,他们也不想让罐罐茶成为都市里的简单风景或饮食装饰。就有年轻人在城市的街巷里亮出“罐罐茶”的招牌,茶屋也尽可能装饰出一股黄泥土屋的风味,茶和水在定制的罐罐形状的电磁壶里滚烫交流后,被倒进精致瓷茶碗,茶桌上呈现出九宫格的木格内装有玫瑰、枸杞、桂圆、冰糖和红枣等,这些“茶佐”放进茶碗后,扑进饮茶者鼻孔的就不再是昔日农家罐罐茶的柴火味、茯茶味和土腥味,而是创新的罐罐茶带着属于新时代的香味。 有一种消失,是时光之手掩埋的记忆;有一种离开,是光阴的魂魄无法召回;有一道光影翻墙而去,是记忆在隔壁悄声低语;有一种回归,是文化的猛虎在蔷薇的深处探出头并发出长啸罐罐茶,何尝不是如此? 老式罐罐茶的消失,是一种属于旧时光里的慢心境在消失,一种熬日子的韧劲在消失;对罐罐茶的追溯,不是一种生活印迹的简单唤醒,而是传统文化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返回现代生活中来。 罐罐茶,是黄土的西北大地上那时光灰烬中的庄稼,是这辽阔果园里的一抹晚春的亮色,只要时光在,它一定在。你可以担心它一时会走失,但别担心它会永远消亡,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乡愁,也是一曲倔强的乡音。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罐罐茶烹煮过程包括:取茶,撬茶,投茶,注水,生火,煮沸,凉茶,添水,煮沸……直至熬出茶香。 B. 与夏天烹煮过程相比,冬天烹煮罐罐茶的过程相对复杂些。烹茶体现了西北地区女人对辛劳一生的老伴的回敬。 C. 唱秦腔与喝罐罐茶是西北人的生活常态,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常用方式,也是人们热情待客的必备事项。 D. 西北当地人响应国家搬迁政策,迁移到了移民点,移民点没有熬茶条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罐罐茶情结。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乡愁就是雨后升起的一道道彩虹”,比喻自然贴切,生动形象。 B. 文章运用了排比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茶缸子”等俗语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质朴感。 C. 文章多次描写了人们熬罐罐茶的情节,如对西北人家独自熬茶的描写,对家庭主妇熬茶的叙述。 D. 文章将西北移民和移民后代对罐罐茶的态度及煮茶方式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8. 文章以“一罐乡愁”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文章说“有一种离开,是光阴的魂魄无法召回”,说的是罐罐茶;又说“只要时光在,它一定在”说的也是罐罐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答案】6. C 7. D 8. ①“一罐乡愁”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描绘罐罐茶的制作过程及其在西北人生活中的深刻影响成文,脉络清晰。②点明本文的主要内容,更好地表现主题,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在新时代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不朽的价值。③引发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 ①传统的罐罐茶的制作方法也不可能再在新的生活中实现了,那种熬日子的韧劲和慢心境在消失,那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②虽然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忘怀的。“罐罐时光在茶”是传统文化,也是乡愁、乡音,只要时光在,只要人在,会用新的方式和力量去传承它,发扬它,因此它永远不会消亡。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罐罐茶的制作过程及其在西北人生活中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和传承。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现代,展示了罐罐茶在时光流逝中如何成为文化记忆和乡愁的象征。文中细腻的细节呈现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将故乡记忆和对文化的怀旧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体结构层层递进,通过写实与象征交替深化主题,使读者深感传承传统文化及其不朽价值的重要性。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唱秦腔与喝罐罐茶是西北人的生活常态,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常用方式,也是人们热情待客的必备事项”说法错误。逢年过节、说媒提亲、嫁女娶媳、亲戚串门、孩子满月、上梁建房、丧事迁坟等乡村人的大事情上,罐罐茶是上得了排面的待客必备”,这里只是说罐罐茶是待客必备,而秦腔并没有提及是待客必备。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突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说法错误。依据“试图用这种方式熬出祖辈们传递了千年的熬茶味道,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回原来生活的一部分”可知,虽然移民前后对待罐罐茶的态度及煮茶方式不同,但两者之间没有矛盾,新的方式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和传承。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重点把握以下答题角度: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特点或写作内容,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等。 ①情节上,散文标题首先考虑是不是文章线索,本文前半部分具体描绘了描绘古朴的罐罐茶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其中蕴含的情结及意义,“这是西北地区的女人对辛劳一生的老伴的最好回敬,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恩爱呈现”“书写着晚辈女性对长辈的礼敬”“熬着的是日子里的悲伤、艰辛、不快,熬的是一种孤独的境界”。后半部分主要是迁移之后,这些西北移民和移民后代对罐罐茶的怀念以及新的煮茶方式的变化及态度,全篇是以此为线索组织素材成文,围绕罐罐茶的制作及其情结,因此“一罐乡愁”是本文的线索,让文章脉络清晰。 ②内容及主题上,“一罐乡愁”点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一罐”点出了有关罐罐茶的制作与传承,“乡愁”则体现了其蕴含的文化记忆,以此为题能明确写作对象,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即传承传统文化及其不朽价值的重要性。 ③效果上,“一罐乡愁”,将乡愁具象化,用“一罐”修饰,会让人思考,为何乡愁是“一罐”,进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①传统的罐罐茶的制作方法,是需要特殊的器具和方法,如“陶制的小罐”“茶缸子”“'石块”“炉齿子”“小泥炉子”等,这些传统的制作器具和方法,随着搬迁,都不能再出现在生活里,因此传统的罐罐茶的制作方法也不可能再在新的生活中实现了。 以前熬茶,熬得也是当时的日子,“熬着的是日子里的悲伤、艰辛、不快,熬的是一种孤独的境界,茶便成了照见孤独模样的镜子”“是一种属于旧时光里的慢心境在消失,一种熬日子的韧劲在消失”,而现在的生活里,也没有了当时的落后和窘境,那种熬日子的韧劲和慢心境在消失,那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 ②依据“有些习俗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虽然没了父辈们的搪瓷缸子和黄泥小炉,没了故乡的麦草与秸秆,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这个念想”可知,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让人们变化了生活的方式和质量,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忘怀的。 依据“移民后代不再像父辈那样用近乎简陋的办法去捡拾传统罐罐茶的记忆”“创新的罐罐茶带着属于新时代的香味”“有一种回归,是文化的猛虎在蔷薇的深处探出头并发出长啸罐罐茶”“是传统文化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返回现代生活中来”可知,在新的时代中,移民后代改良罐罐茶的制作方法,让这一传统的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力量和生机,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和传承。 依据“你可以担心它一时会走失,但别担心它会永远消亡,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乡愁,也是一曲倔强的乡音”可知,“罐罐茶”是传统文化,也是乡愁、乡音,这也是它永远不会消亡的根本原因,只要有时光,无论变化了什么环境,人总是在心底怀念这种乡愁、乡音的,会用新的方式和力量去传承它,发扬它,因此它永远不会消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①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②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③就行,放析④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⑤。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⑥,不能无少望⑦,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黯:汲黯,西汉武帝时期诤臣。②囹圄:监狱。③非苦:明知事错还竭力去做。④放析:大肆破坏律令。⑤亢礼:平等的礼节。⑥褊心:心胸狭隘并且脾气急躁。⑦少望:小的抱怨。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人或说A黯曰B自天子欲群臣C下大将军D大将军尊重E益贵F君G不可以H不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中“方”的意思不同。 B. “乘上间”与“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中“乘”的意思相同。 C. “弘、汤深心疾黯”与“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中“疾”的意思不同。 D. “或尊用过之”与“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但两人争辩风格不同,汲黯辩论时,总爱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而张汤争辩时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扬。 B. 汲黯认为,不应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如果依张汤之法行事,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叠起脚来,站立不动,眼睛也只能斜视了! C. 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当时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 D. 见皇上重用、提拔公孙弘等人,汲黯心生抱怨,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2)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14. 请简要概括汲黯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的内容。 【答案】10. BDF 11. B 12. A 13. (1)大将军(卫青)听说这件事,越发觉得汲黯贤能,多次(向他)请教国家朝廷(中)的疑难问题,对待汲黯比平日更为敬重。 (2)等到公孙弘、张汤渐渐更加显贵,和汲黯地位相同,汲黯又非议诋毁公孙弘、张汤等人。 14. (1)职责方面,汲黯指责张汤身为正卿,对上不能发扬先帝功业,对下不能抑制天下人的邪恶念头,既不能安定国家、富裕百姓,也不能使监狱空无一人。 (2)行事方法方面,汲黯批评张汤靠苛刻的法令来行事,靠罗织罪名来成就自己的功劳,随意更改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主要描写汲黯在朝廷中直言进谏、毫不畏惧权臣的形象。文章通过汲黯与张汤、公孙弘等权臣在朝堂上的针锋相对、对彼此政见的争辩,展现了汲黯正直不阿、忠于国家的品格。同时,文章指出汲黯的性格缺陷,如心胸狭隘的少许抱怨。这段描写既突出了汲黯刚正不屈的性格,也反映了汉代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和复杂的官场生存环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人劝汲黯说:“自从天子希望群臣对大将军谦恭行礼后,大将军地位尊贵,越发被敬重,您不可以不行跪拜礼。” “说”的宾语是“黯”,“曰”后引出所说的话,“曰”后B处断开; “群臣”作主语,“下”作谓语,“大将军”作宾语,宾语后D处断开; “大将军尊重”作主语,“贵”作谓语,“君”作后一句的主语,因此“贵”后F处断开。 故BDF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方”,刚刚/当……时候。句意:张汤刚刚因为参与改定刑律法令担任廷尉。/当他攻破荆州的时候。 B.错误。“乘”,趁着/冒着。句意:趁着皇上有空闲。/从京城冒着风雪(出发)。 C.正确。“疾”,痛恨/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句意:公孙弘、张汤心中深深地痛恨汲黯。/声音并没有加大、增强。 D.正确。“之”都是代词,意思和用法相同。句意:有的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写了《师说》来赠送给他。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汲黯辩论时,总爱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而张汤争辩时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扬”错,根据原文“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可知,是张汤喜欢深究条文,苛求细节,而汲黯在争辩中刚直严肃,志气昂扬。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数”,多次;“所疑”,所字结构,疑难的问题;“遇”,对待; (2)“及”,等到;“稍”,渐渐;“非毁”,非议诋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汲黯指出“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身为正卿,本应继承先帝遗志,推动国家持续发展,抑制社会不良风气,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监狱无囚的清明之治。但张汤在这些方面毫无建树,未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辜负了正卿的职责与使命,致使国家治理在这些关键领域停滞不前,这是汲黯从职责角度对其进行指责的重要依据。 (2)汲黯批评张汤“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张汤在行事过程中,采用严苛手段,让民众承受痛苦,通过过度解读法律条文、罗织罪名来达成个人功绩,而不是以公正、合理、利于国家和百姓的方式施政。同时,他随意变更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是国家稳定运行的基石,随意更改破坏了制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只为满足个人对功绩的追逐。正如文中“汤辩常在文深小苛”所体现的,他在处理事务和辩论时总是陷入对条文的过度钻研和细节的苛刻要求,这种行事方法引发了汲黯的强烈不满,认为其背离了为官的正道,损害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故而在皇上面前多次对此进行激烈的质问与指责。 参考译文 张汤刚刚因为参与改定刑律法令担任廷尉,汲黯就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您身为正卿,对上没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抑制天下人的邪恶念头,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裕,使监狱空无一人,这两方面您一样也没做到。相反,您靠苛刻的法令来行事,靠罗织罪名来成就自己的功劳,为什么要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随意更改呢?您这样做会断子绝孙的。”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张汤辩论时常常在条文细节上苛求,在小节上诡辩,汲黯则刚直严厉,坚守高义,不肯屈服,愤怒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刀笔小吏不能做公卿,果然是这样。如果一定要按照张汤制定的法令行事,那会让天下人吓得并拢双脚站着,斜着眼睛看了!” 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趁着皇上有空闲,常常建议与匈奴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崇公孙弘。等到国家事务越来越多,官吏和百姓都玩弄智巧来应对。皇上分别采用不同的法律条文来处理,张汤等人多次进奏疑难案件的处理意见,借此来博得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家学说,当面指责公孙弘等人只是心怀奸诈,用智巧来阿谀皇上,以求得容身之地,而刀笔小吏专门苛细地援用法律条文,巧妙地诋毁他人,使人陷入有罪的境地,让人无法恢复真相,把胜诉作为功劳。皇上越发看重公孙弘、张汤,公孙弘、张汤心中深深地痛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了,想找个借口杀掉他。公孙弘做丞相后,就对皇上说:“右内史辖区内有很多显贵的皇亲国戚,很难治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重臣不能胜任,请调汲黯担任右内史。”汲黯做了右内史几年,政事没有荒废。 大将军卫青越发尊贵后,他的姐姐做了皇后,然而汲黯仍和他行平等的礼节。有人劝汲黯说:“自从天子希望群臣对大将军谦恭行礼后,大将军地位尊贵,越发被敬重,您不可以不行跪拜礼。”汲黯说:“凭借大将军的身份,有他行拱手礼的客人,反而不是更能显示他的尊贵吗?”大将军听说后,越发觉得汲黯贤能,多次向他请教国家朝廷中疑难之事,对待汲黯比平日更为敬重。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喜好直言进谏,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很难用不正当的事诱惑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那简直是揭开覆盖物、摇落树叶一样容易。” 天子已经多次征讨匈奴取得战功,汲黯的话就越发不被采用了。 起初汲黯位列九卿的时候,公孙弘、张汤还是小吏。等到公孙弘、张汤渐渐显贵,和汲黯地位相同了,汲黯又非议诋毁公孙弘、张汤等人。不久公孙弘做到丞相,被封为侯;张汤做到御史大夫;从前汲黯手下的丞相史全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胸狭窄,不可能没有一点怨恨,见到皇上,上前说:“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反而放在上面了。”皇上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汲黯退了出去,皇上说:“人确实不能不学习呀,看汲黯说的话就越发荒谬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其六)① 祖无择 吏隐宜春郡,同僚得俊髦。 纯音等疏越②,余刃③剧④豪曹⑤。 器识青云远,歌词白雪高。 遂令迁客意,不复赋离骚⑥。 【注】①此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在宜春郡半官半隐时所作。②疏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声音舒缓,后来引申为悠扬、隽永。③余刃:比喻处事游刃有余的能力。④剧:厉害的意思。⑤豪曹:古剑名。⑥离骚:战国时楚国的诗人屈原受排挤,被流放,“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接扣题,点明诗人在宜春郡为官,同僚们都是才智杰出的人。 B. 颔联通过“纯音”“余刃”等词语赞美了同僚们技艺高超,能力非凡。 C. 颈联赞美了同僚们器量远大、见识高远,诗歌作品高雅出众,诗人自愧不如。 D. 这首五言律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变化。 16. 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15. C 16. 诗人以“迁客”自比,用屈原赋《离骚》的典故,说因为有这些优秀的同僚,自己不再像屈原那样满心忧愁去写《离骚》。体现出诗人情绪从哀怨转为平和、欣慰,表达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同僚的赞美。 【解析】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宜春郡贤能的同僚,展示了他们超凡的技艺和高远的品格。诗人对这样的环境心生敬意,并感叹不再有被贬谪的忧愁,随着贤才的汇聚,诗意变得自然高雅,表达出自己对这座美好州郡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诗歌作品高雅出众,诗人自愧不如”错误。“器识青云远”确实赞美了同僚们的器量远大、见识高远,但“歌词白雪高”中的'白雪’”是比喻,意指同僚们的诗歌像白雪一样纯洁高雅,而不是说诗人自愧不如。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遂令迁客意,不复赋离骚”意思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同僚)于是让我这个被贬谪的人,不再像屈原一样写《离骚》来抒发忧愁幽思。诗人以“迁客”自居,把自己和屈原类比,屈原被流放后作《离骚》抒发愤懑之情。通过提及屈原作《离骚》的典故,来衬托自己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在宜春郡因为有优秀的同僚相伴,内心的忧愁得到缓解,情感由被贬后的抑郁愤懑向欣慰、旷达转变。这种情感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环境的一种满足,在同僚的影响下,诗人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慰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游子回头看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3)借代是古诗词(文)中常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答案】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 还顾望旧乡 ④. 长路漫浩浩 ⑤. 主人下马客在船 ⑥. 举酒欲饮无管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己、知、漫、樯橹、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打 ① 的研学游,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观察,通过集体生活的历练,拓展认知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因而被视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颇受追捧。 市场繁荣的另一面是行业的浮躁:有的 ② ,“花几千元报名,不如自己带孩子玩一圈”;有的价格虚高,“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游7天”…… 研学游,首先是“研学”,其次才是“游”。研学游的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作为一种探究式学习,它应该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材料、互动解疑等基本环节,前期要科学开发课程、规划路线,后期再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而不能 ③ 、一锅乱炖,搞“一锤子买卖”。 让研学游走深走实,有赖多方发力。一是凝聚共识,明确监管边界;二是强健制度,加强资质审核和信誉评级管理;三是补齐短板,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 18. 下列句子中“和”的意思与文中加点字“和”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B. 在演讲结束时,他即兴和了一首诗。 C. 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 D. 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D 19. ①寓教于乐 ②走马观花 ③一哄而上 20. ①“二是强健制度”改为“二是健全制度” ②“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改为“推动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原文的意思是连词,与。 A.动词,和解。 B.hè,动词,以诗歌酬答。 C.介词,与,跟。 D.连词,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下文“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观察,通过集体生活的历练,拓展认知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可知,本空强调研学游将教育与旅游结合、通过游历进行学习的特点,可填“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 ②处,上文提到研学“行业的浮躁”,再根据下文“不如自己带孩子玩一圈”可知,本空重在形容研学只是带领学生表面上地、肤浅地“玩一圈”,而不注重具体的收获,可填“走马观花”。走马观花:原义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 ③处,上文提到研学游的设计要具体、详细,还要能够“根据反馈不断优化”;本空前的“不能”表面本空的内容与“一锅乱炖”“一锤子买卖”保持一致,突出研学游的没有计划、没有设计,可填“一哄而上”。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①一是搭配不当,“二是强健制度”中“强健”与“制度”搭配不当,将“强健”改为“健全”。 ②二是成分残缺,“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缺少谓语动词,可在“研学游”前面加上“推动”,修改为“推动研学游更专业、更正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 ① ,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 ② ,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 ③ ,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背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21. 上述文字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来阐释观点?请简要分析。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①第一段运用对比手法。把农业和游牧、工业对比,突出农业依赖土地、不流动的特点。 ②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通过研究语言朋友的例子和提及特殊情况基层人口流动小,说明乡土社会人口相对稳定的特性。 22. ①可以择地而居 ②语言上很少受影响 ③世代定居是常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证手法的能力。 ①第一段运用对比手法来阐释观点。将农业与游牧、工业进行对比,指出游牧的人能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迁移无碍,而从事农业的人因土地无法搬动,长在土里的庄稼也不能行动,所以种地的老农就像半身插入土里,是不流动的,通过这种鲜明对比,突出了农业依赖土地、具有不流动性的特点,进而阐释了农业与其他生产方式不同的特性这一观点。 ②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阐释观点。先是举了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的例子,朋友提到这一带语言受蒙古话影响小,村子里几百年来姓氏变动不大,人口像是附着在土上,一代一代变动少,以此具体事例来说明以农为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不太变动的特点,后面又提及大旱大水、连年兵乱以及抗战这样的大事件下基层人口流动也微乎其微的情况,进一步佐证乡土社会人口相对稳定、不易迁移这一特性的观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面提到“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后面又说“做工业的人”,结合要体现工业的人迁移无碍的特点,且与“逐水草而居”相对,所以可以填写“可以择地而居”。 ②前文作者问“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朋友摇了摇头,根据后文“其他方面也很少”,可以推断这里应该是说语言方面受蒙古话影响很少,所以填写“语言上很少受影响”。 ③从后文“迁移是变态”可以反推,前面应该是说正常情况下是以定居为主的。再结合前文提到的以农为生的人相对稳定、黏着在土地上的内容,所以填写“世代定居是常态”。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说:“人类确有一件有效武器,那就是微笑。”也有人说:“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 上述材料让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的经历、观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马克·吐温关于微笑是人类有效武器的观点,以及另一种关于微笑和沉默是有效武器的说法,前者强调微笑在人际交往、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作用,后者进一步指出沉默与微笑相辅相成,沉默能规避问题,微笑能化解矛盾,共同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对复杂情境提供方法。这启示我们思考微笑与沉默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生活难题等,写作要求围绕材料自由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抄袭套作且不少于 800 字,需结合自身经历观察来深入阐述对微笑和沉默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个人的思维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 写作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微笑与沉默是生活智慧的观点,中间分别论述微笑和沉默的作用及二者关系,如微笑能温暖人心、打开沟通之门,沉默能避免无谓争执,二者结合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结尾总结强调在生活中要善用这两种武器。 论证时,举例论证可列举服务员微笑服务赢得顾客好感、面对挑衅沉默不语避免冲突升级的事例;对比论证对比用强硬态度和用微笑沉默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引用论证引用“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明沉默的力量。 - 论证语言:语言要亲切自然且富有哲理,如“微笑如阳光,能驱散心头的阴霾;沉默似深潭,能容纳无尽的纷扰”。 素材选择: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邻里相处、校园生活中的故事,也可引用名人在社交场合运用微笑沉默的轶事,如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智慧中对微笑和沉默的巧妙运用。 立意: 1.微笑沉默,生活智慧之选 2.用微笑和沉默点亮生活 3.持微笑沉默,迎人生坦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