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深受喜爱。 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偏偏就是只猴呢? 《西游记》有九九八十一难,师徒四人一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险磨难。这其中由各类动物化身的妖魔鬼怪不计其数。可见,作者吴承恩并不缺乏塑造孙悟空形象的原型。但他唯独选了猴子作为孙悟空的真身,这里面肯定另有一番原因。 经过一番考证,以下理由也许能够说明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的原因。 第一,“悟空“是猴子,和作者吴承恩幼年时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吴承恩是中国明代官员,也是当时的知名学者,相当于现在的网红作家。他祖籍在江苏省涟水县,后搬到了江苏省淮安市。他从小就喜欢看神仙鬼怪一类的书籍,加上天资聪慧,可以算得上是少年成才。 吴承恩祖籍在江苏淮河一带,而他自幼喜欢神仙鬼怪一类的书籍,自然对当地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也是如数家珍。 而就在吴承恩家乡的淮河一带,正好流传着一个有关“无支祈”(wú zhī qí)的神话传说。这个“无支祈”,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淮河水怪。 据说“无支祈”神通广大,生于桐柏山中的花果山,是天生的神猴。它不仅在淮河中建有自己的宫殿,势力范围也遍及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但这个“无支祈”,却是不折不扣的“妖猴”。 首先他长得像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而且他还在淮河一带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更关键的是他还领着十万妖精水怪同前来治理水患的大禹作战。 最终战败后,被大禹用铁链锁住颈子,鼻孔穿上了铜铃铛,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神话传说中的情节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身世和经历高度相似。 孙悟空是天生神猴,出生于花果山,找东海龙王讨来兵器,后又对抗天庭而大闹天宫,并自封为齐天大圣,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 这不就是妖猴“无支祈”的化身吗? 第二,“悟空“是猴子,是受到了玄奘取经相关神话传说的影响。 唐僧取经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在唐朝贞观年间,即公元627年到公元645年,出发时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法师耗时19年,总行程几万里,成功从印度取回了佛经。 后经过玄奘法师口述,其弟子的整理编辑,以及后人的不断修改,逐渐形成了充满神话色彩的玄奘出行西域的传记。 而在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则首次出行了猴行者的描述。以下为诗话中的原文: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廻若去,于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上述原文中所提到的白衣秀才,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白衣秀才暨“猴行者”神通广大、足智多谋,一路降魔伏妖,最终使得取经事业“功德圆满”。自此,“猴行者”也逐渐取代玄奘,成为历代有关唐僧取经故事中的主角人物。 这些历代神话传说,也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自然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悟空”是猴子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