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一直对华东保持高强度的进攻,华野不仅装备处于劣势,兵力也一直处于劣势,但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粟裕仍多次主动出击,通过精密运算,频繁转用兵力在局部形成战力优势,将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核心军事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战略上虽然是以少胜多,但在战术上通常是以多胜少,牢牢把握战场主动权,在劣势中制造局部优势找到制胜之机给敌军予以毁灭性打击。
1940年的黄桥决战,陈粟兵力只有七千人,而韩德勤顽军却有三万多人。兵力相差悬殊。但粟裕仍然敢于主动出击。在10月4日韩顽后续梯队增援时,针对翁达旅呈一字长蛇阵队形向黄桥开进,熟谙各种行军作战数据的粟裕做了一番精算:“翁旅采用的是一路纵队前进,如果两人之间距离为1.5米,全部3000多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长蛇阵。黄桥到高桥约7.5公里,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我军的设伏区。此时出击正可将翁旅拦腰斩断。”果断下令出击。粟裕的出击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新四军采用“黄鼠狼吃蛇”的战法,实施多路出击,仅3个小时激战,便将翁旅歼灭,扭转黄桥战役不利局势。
黄桥决战新四军一举歼灭进犯黄桥的89军,至6日,韩德勤的中路嫡系部队被歼灭殆尽,此战我军以牺牲900多人的代价歼灭顽军1.1万多人。黄桥战役的胜利使新四军与八路军实现了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通了华北和华中联系的通道。
在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中,我军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在攻下孟良崮击毙张灵甫后各部队纷纷向司令部汇报战果,有的部队甚至连战场也打扫完毕,向司令部请示下一步工作。大家都以为战斗已经结束,敌人已经全歼,有的首长指示要各部队认真总结,准备庆功。在司令部工作的金冶同志拿出向党中央报捷电报文稿请陈、粟、谭首长签字,粟裕却命令各部队重新汇报战果,对歼俘敌人的数字要力求准确无误,并命令各部队必须继续搜查,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山沟里要仔细搜查,没有命令不许停止。并向迷惑不解的众人解释经反复核算,我军各部歼俘敌数字汇总与敌74师实编数字核对还差7000人左右,必须将这一部分找出来歼灭才行。果然不出所料,搜索部队在一条隐蔽的山沟里发现了这批正准备突围的狡猾敌人,我军及时予以全歼,敌军无一漏网。捷报传来,在场的人无不钦佩粟裕首长料敌如神和高明的指挥艺术,特别是陈毅格外高兴,紧紧握着粟裕的手说:“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
在闻名中外的淮海战役中,粟裕不仅在作战指挥上深谋远虑,精算分析,成竹在胸。对影响战役的各因素如后勤保障也精算到极致,考虑缜密周到,精算无遗。淮海战役规模空前,参加兵力之多,地域之广,地形之多样,天气之严寒从没有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华东局、华野十分重视战役补给工作,依主席指示,华东局在战前于1948年10月2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支援淮海作战的物资筹集、运输和民工的动员、编组等问题。在10月5日华野成立后勤部,刘瑞龙任部长,14日华东局、华东军区成立华东支前委员会,傅秋涛任主任。粟裕在战役准备阶段就对支前后勤工作有过详细指示,根据战役发展情况,随时了解补给情况,发现问题即采取应对措施。在后来部队远离后方的情况时,粟裕批准刘瑞龙等提出的就地筹粮的安排。
12月12日中野负责后勤的邓子恢、李达致电中野前指刘陈邓和华野粟陈张通报豫皖苏粮食筹集情况,建议组织中原、华东统一支前机构。这个电报表明此时中原军区的粮食筹集已有了很大的缺口,急需华野帮助解决。中野还未来得及做出对策的时候,15日粟裕已回复电邓李并报刘陈邓、华东局、中央军委,提出了统一解决后勤问题的办法。
在电报中粟裕介绍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粮食供应情况,详细统计第二阶段战场吃粮人数计130万,分类细化到部队、民工、俘虏、马匹等,每天需粮数量,预计到战役结束尚须加工粮过二亿九千四百万斤,合毛粮三亿八千五百万斤。统计山东、华中、豫皖苏等5个根据地的供应能力,各战场供应情况,同时还估计因下雪致交通运输困难必须预先筹粮的情况,建议各根据地运粮到各地数量。同时还细致要求避免浪费,做到不掺水掺土,专人押送,做到斤两统一,粮票、粮食折合率、支拨手续、粮弹运输能力等五个统一。建议以傅秋涛之华东支前委员会为基础,召开四方联合会议,统一通盘筹划战区民力供应调节、油盐、货币金之调节等。
最后对中野急需的钞、盐、粮供应做了周到具体的安排,完满解决中野的后勤保障问题。并解释了12日邓李的电报,为什么15日华野才回复,是因为华野后勤司令刘瑞龙在徐州,必须跟其商量详细了解。也就是从15日开始,中野、华野的后勤保障转为由华野后勤部和华东支前委统一保障、统一调配。可以说华东局、华野是淮海战役两军后勤保障的最大功臣。
粟裕这个电报海量数据翔实精确,定性定量相结合,宏观分析整个战役粮食供需形势,通盘谋划。微观精算细化并提出各种解决措施,连下雪天影响运力,毛粮和加工粮的区分、不掺水不掺土,不同地方的不同计量标准、各种供应制度统一这细节都详细考虑到。由于事前准备充分,计算精密、科学统筹,后勤保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到淮海战役结束时前方尚存余粮二千多万斤。华野充分的后勤保障不仅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还为战后部队休整及下来的渡江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粟裕缜密思考,系统运筹,准备充分,不愧是战役精算大师,统筹千军万马的统帅。
渡江战役战前粟裕根据战况及地形分析,距离测算,分析渡江后敌我双方在长兴、广德一带遭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军可以在郎广一带围歼敌军,不使其进入杭州等大城市。根据判断,粟裕把东线的三江营至张黄港段做为重点突破地段。后面的战局发展证明,粟裕的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在大军强渡长江后粟裕先是否决掉总前委4月21日要求部队应稳扎稳打,防止轻敌乱碰的决议。于22到24日,粟裕、张震连续发出多道命令,电令中、东两集团各兵团加速向吴兴、长兴地区挺进,截断京杭公路,封闭南逃之国军的退路,东西集团会师合围然后合力聚歼敌人。23日凌晨中集团第25军行至湾址镇附近与国军第20军和第99军一部和1个保安旅遭遇,战至黄昏国军除少数漏网外,大部被歼,第20军军长杨干才被击毙,副军长陈亲民以下1.3万人被俘。
总前委4月24日又发布急电主力应暂时停止追击,整顿态势,认为渡江战役已大获全胜,不宜穷追猛打,免得出现差错。同一天10兵团也发来报告提出:“估计在宜兴、吴兴不会有大的战斗,不可能在该处包围敌人,因为敌人退得很快,请决定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先围攻杭州,或上海、杭州同时围攻。”但粟裕经精密测算判断敌尚未逃脱包围圈,再次先斩后奏否决总前委部署,命令9兵团先头部队应于4月27日进至长兴、吴兴一带截断敌退路,与10兵团会师。如追击部队已截住敌人,则应机动坚决将敌人歼灭,不要受总前委电令限制。
一如粟裕所料,27日下午在9兵团27军在长兴与10兵团28军胜利会师于吴兴虹星桥,封闭了合围口。敌人也如期所料进入了粟裕预定战场,敌人5个军共约8万余人,被解放军包围于郎溪、广德之间山区,建制混乱,狼狈不堪,成了瓮中之鳖。至29日,战斗仅一天半时间,精彩绝伦的郎广围歼战便胜利结束,我军共俘国军6万余人,敌人逃向杭州的美梦彻底破灭。
感觉战役一来,粟裕的大脑就进入精密运算状态,善于从海量数据中提炼、获取有用的信息,分析问题所在,找出内在规律,制定最优方案,就象一部高速运转的大数据分析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