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榕言榕语1120期:如何化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遇到五种语言上的扭曲手法:猜臆、因果、复合等同、预设、虚泛化.

 榕言榕语 2025-01-16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小笑话,挺有意思的。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减法,比如,你哥哥有5块巧克力,你从他那儿拿走了3个,结果怎样呢?”小明回答说:“结果就是哥哥把我揍了一顿。”老师本来是想问还剩下多少巧克力,小明却把他转化成了哥哥的反应,同样的用词,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这个笑话里,意思的曲解只是逗乐,没啥大不了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沟通时意思被扭曲,可能会出大问题。

     还有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头牛怎么死的。牛干了一天活,累坏了,跟狗说:“今天太累了,明天真想休息一天。”这话从狗传到猫,再到羊、鸡、猪,最后传到女主人和男主人那儿,变成了:“牛想背叛你,它想换个主人。背叛是不能忍的,你得好好考虑怎么处理它!”男主人一听这话,气炸了,跟老婆说:“背叛者,杀!”结果牛就被杀了。

    这就是成语“流言蜚语”的来历,意思是没根据的话传来传去,越传越离谱,最后完全变味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五种语言上的扭曲手法:猜臆、因果、复合等同、预设、虚泛化。面对这些语言的曲解,我们该如何应对和化解呢?


       猜臆

      猜臆就是自己凭空猜测别人的想法或感受,其实并没有真凭实据。比如说,有些人会这么说:

“我敢打赌,你觉得我不够格。”

“他最近都不看我一眼,肯定变心了。”

“他总是挑我的刺,绝对是故意的。”

“每次我一说话,你就皱眉头,你肯定不喜欢我。”

……

     这种话我们一听就知道,因为他们的判断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要打破这种无端的负面猜测,我们就得追问对方有何根据。可以这样问:

“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真的吗?你是从哪些事情看出来的?”

“你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这么想的?”

……

     用这种方式去追问,让对方提供他们判断的理由。如果对方拿不出确凿的证据,那么这种无根据的负面猜测就会被打破。这样做不仅能帮助我们澄清误会,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和误会,让沟通更加清晰和正面。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能避免自己陷入无谓的消极情绪中。沟通时保持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因果

     我们在给人正面暗示时,可以在指令前加上一个前因,这样当事人会更容易接受。不过,有时候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也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些负面的想法。

     比如有人会这么说: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搞得我心情也特别差。”

“今天路上堵成一锅粥了,所以我才迟到的。”

“他要是不爱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现在经济形势这么差,生意肯定不好做。”

……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挺有道理的?但如果你真信了,那你可能就中招了。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限制你的生活,所以咱们得打破这种思维模式。怎么打破呢?仔细分析这些话,就会发现它们都把两件没什么关系的事情扯到一起,硬说它们有因果关系。

     “天气不好”和“心情糟糕”之间其实没啥必然联系。天气不好的时候,照样有人心情好得很。要是你让天气决定自己的心情,那不就等于把自己的情绪遥控器交给了老天爷吗?这样就只能被动地过日子了。

     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就得让人看到这两件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这么问:

     “你的心情真的由天气决定吗?想想看,天气不好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心情好的时候?”

     “堵车就一定迟到吗?有没有可能即使堵车了,也有人能准时到达?”

      “他不爱你之前,你的生活不是也挺有滋有味的吗?”

       “经济不好的时候,确实生意难做,但也有人能够逆流而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对吧?”

      “就算是经济好的时候,也不是每个人的生意都好做,总有人会遇到挑战。”

     当人们意识到这两件事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时,就会突然醒悟:哦,我之前的想法太荒唐了。这样一想,就能摆脱那些无谓的限制,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毕竟,生活是自己的,遥控器应该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让外界的因素左右了你的情绪和行为,你的生活由你自己做主。

    复合等同

    酒桌上,朋友来敬酒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如果你不喝酒,怎么回应?

    男人回家,老婆就拉长个脸:“今天是我生日,你都忘到九霄云外了,你肯定不爱我了。”如果你真是不小心忘了,怎么哄老婆开心?

    跟朋友讨论问题时,朋友说:“你都不支持我,不站我这边,那你就是我的敌人。”你从心底里就是不认同他,又不想失去这个朋友,从而变敌人,请问你怎么回答?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它们其实把两件事硬扯到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复合等同”。要打破这种思维模式,就得证明这两件事并不是一回事。看看上面的例子:

     如果你不喝酒,可以这样回应:“咱俩的友情哪能用酒来衡量呢?要是真的用东西来衡量,那也得找个更有意义的吧?酒算个什么东西?”

     如果不小心忘了老婆的生日,可以补救:“亲爱的,你的生日一年才一次,我怎么可能只在这一天才表达我的爱呢?以后我每天都让你感受到我的爱,怎么样?”

     如果有人说你不支持他就是敌人,可以这样回答:“真正的朋友不会看见你走歪路而不管不顾的。

      ……

     以上这些回应都是在挑战那种错误的思维模式,一旦对方意识到这两件事并没有必然联系,那种负面的想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老话说得好:“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每个人的生活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和生活哲学。但有时候,人们会不小心把幸福和一些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挂钩,比如别人的看法、社会的地位、物质的拥有量等等。

     这样的挂钩,就像是在心里给自己上了一道锁,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敢动弹,生怕一动就会失去那些看似重要的东西。但真正的幸福,应该是轻松自由的,不是被束缚的。如果你能看透这一点,用这种思考方式去生活,你就能解锁那些无形的枷锁。你可以帮助朋友和家人看清他们的束缚,鼓励他们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外界的标准所左右。

     预设

     预设"就是说话人在说某件事时,提前假设了一些情况或条件,而这些假设可能并不明显,也不总是真的。简单来说,预设就是在说话中隐藏了一些未经证实的前提。

    比如,有人可能会问:“你最近还在赌博吗?”这个问题听似平常,却暗含了一个负面的预设——你曾经参与过赌博。无论你回答“是”或“不是”,都间接承认了这一点。那么,面对这种预设应该如何回应呢?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预设。预设就是在话语中隐含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要打破这种预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识别并挑战这个隐含的假设

     以前面的问题为例,它隐含的假设是“你过去赌博”,你可以这样回应:“哦?你为什么会觉得我在赌博?难道你经常这样做?”通过这样的反问,可以巧妙地打破对方的预设。

    再来看一个例子,广东地区的餐厅服务员经常会问:“请问您喝什么茶?”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预设了“顾客必须喝茶”的想法。如果你不想喝茶,可以这样反问:“我在这里吃饭一定要喝茶吗?”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同样地,以下这些问题也都包含了负面预设:

- “你为什么不能多帮我一点?”(预设了你有帮助他的义务)

- “你怎么总是欺骗我?”(预设了你曾经欺骗过他)

- “你什么时候才知道后悔?”(预设了你最终会感到后悔)

     这些预设都是潜在的逻辑陷阱,但只要你能识别它们,就能轻松应对。你可以这样回答:

- “我为什么一定要帮你?我们之间有明确的约定吗?”

-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 “我为什么要后悔?我对我自己的选择很满意。”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避免被负面预设所影响,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虚泛词

    “虚泛词”就是那些意思比较模糊、范围很广的词。因为它们指代的东西太宽泛,所以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具体指的是什么。

     比如说,当有人说:“我最近遇到很大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就是个虚泛词,你根本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有多严重。

     再比如:“跟你在一起,我没有自由。”这里的“自由”也很虚,不知道指的是哪种自由,是行动上的,还是选择上的。

      还有:“你一点道德都没有。”“我不会搞关系。”这里面的“道德”和“关系”都是虚泛词,它们太抽象了,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这些词因为太宽泛,就像故意留下了空白,让人去猜。有时候,这种模糊的说法可能会误导人,甚至让人陷入不必要的困扰。要对付这种模糊的说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说话的人把话说清楚,把虚泛词具体化。可以这么问:

- “你遇到的具体是什么问题?”

- “你说的自由是指什么?能详细说说吗?”

- “你是怎么定义道德的?我做了什么让你感觉不道德?”

- “你是不擅长处理哪种类型的关系呢?”

      通过这种方式,把虚泛的词变得具体明确,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沟通也会更顺畅。

      行了,这个话题就聊到这,总之呢,说话这门艺术,可深可浅。我们平时聊天、谈事儿,能注意点儿,别掉进那些语言的坑里,以后跟人沟通的时候,记得多留个心眼。要是碰上那些说话含糊、预设乱七八糟的人,咱们就得像侦探一样,把那些隐藏的假设、虚泛的词儿都给揪出来,在阳光下好好晒晒!

     生活里,与人交往贵在真诚相待,别整天端个架子,也不要净整些虚头巴脑的。还有,始终记住沟通是双向的,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得耐心性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毕竟,理解万岁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