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两头造”是歇山在唐宋时期的称谓。“厦”指坡屋面、披厦;“两头”,指两山部位,“厦两头”指的是两山面设有披厦的构架形式。从屋顶类型上而言,“厦两头”应是相对于“两厦”(即悬山)而言的。“厦两头”与“两厦”都是唐宋时期习用的词语,而“不厦两头”仅见于《营造法式》,推测是由“厦两头”衍生而出的对应用语,指的就是悬山。 . 🌟“厦两头造”的祖型源流 一般认为,悬山加披是“厦两头”的原始形式。这种说法对南方歇山而言应该是准确可靠的。在《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宋画中,在悬山建筑的两个山面加设披檐是很常见的做法(图3、4),目的是为了防止山面雨水侵蚀。这种做法于汉代南方就已相当流行,汉代铜器中就可见这种形象。 但对于北方歇山而言,其源头是否仅仅是南方歇山的流播和沿续,学界却存在不一样的看法。一种说法认为,北方四阿顶(庑殿)或者四阿与悬山的结合,可能是歇山的另一源头。出于四阿顶两侧采光通风的需要,将脊檩延伸出际遮雨,并形成了四阿顶两侧的小山花,可能是北方歇山的原始形式。 . 🌟“厦两头造”就是九脊殿吗? 《营造法式》在大木作制度的造角梁之制中记载:“凡厅堂若厦两头造,则两梢间用角梁转过两椽(小字注:亭榭之类转过一椽。今亦用此制为殿阁者,俗谓之曹殿,亦曰汉殿,亦曰九脊殿)。”这句话中包含了以下的信息: “厦两头”原本是用于厅堂的做法。 自北宋开始,这种做法也转用于殿阁,俗称“曹殿”、“汉殿”或者“九脊殿”。 “厦两头”与“九脊殿”应当是宋代歇山的两种形式。 根据张十庆老师的研究,厦两头与九脊殿由于构架体系的差异,二者虽造型相似,然构造做法互有不同。根据《营造法式》内容分析,二者的不同应主要表现在梢间角梁椽数、山面梁架构造以及出际尺寸与做法等多方面。在此不详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翻阅论文哈。 . 参考资料 张十庆《营造法式》厦两头与宋代歇山做法 |
|
来自: 我心飞翔gvqwh5 > 《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