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吧。 可是,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即使吃了很多苦,但还是没有成为“人上人”。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苦都能让我们成为“人上人”的。甚至,有些时候,吃过的一些苦,反而让我们不敢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们总会有这种幻觉:自己吃了很多苦,生活还没有好转,这已经是我的上限,我没有能力再获得幸福了。 其实我们平时所谓的吃苦,大多指的是体力上的苦;吃苦就是卖力,吃苦就是熬夜,吃苦就是不怕劳累…… 而这样的“吃苦”,常常是“被动吃苦”;这样的苦,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低效的努力中,甚至原地踏步。 所以,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吃对苦。 那什么是真正的吃苦? 曾看过北大教授的一段话:吃苦并不仅仅是付出努力、熬夜和不怕辛苦。 真正的吃苦意味着超强的自律和思考能力,以及舍弃短暂舒适和快乐,全身心专注于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然后一干到底,这才是真正的“吃苦”。 那些成长迅速的人,他们往往善于选择去吃这些“高级的苦”。 这种苦,不是体力的消耗,而是对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追求;包括了自律、思考、延迟满足等方面的付出。 当我们吃下了这些高级的苦,也能跳出低效、重复的努力,实现快速的成长。 01吃自律的苦在《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所有的成就和收获,都伴随着节制与自律的苦。 自律的人,常常需要忍受克制欲望的痛苦,但也会得到苦尽甘来的嘉奖。 之前刷到过一篇关于“最拼”妈妈的文章。 “最拼”妈妈在生下孩子后,觉得自己的生活渐渐面目全非,昔日的苗条淑女,变成了身宽体肥的家庭妇女。 她每天的生活,除了带孩子,就是做家务。琐碎的生活中,她失去了自我。 她突然意识到,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 于是,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自律成长的计划: 每天清晨5点30起床,读书做题1小时; 6点半做早饭,7点给孩子喂饭穿衣,8点出门上班; 每周至少跑步3次,读两本书,轻断食一天排毒,与朋友聚会一次。 月底做好本月总结的同时,她也会计划好下个月的安排,把要读的书提前买好,需要复习的材料提前整理好。 在这份计划表的督促下,2015年,她从130斤瘦到100斤,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 2016年,她跑步1000公里,读完100本书,完成了一场马拉松,考到3个与工作相关的资格证; 2017年上半年,每月跑步100多公里,每月读书5本以上。 她靠着顽强的毅力,顺利完成了所有的计划。 因为长期的自律,她不仅瘦身成功,找回了曾经的自信,还提升了自己的学历和认知,在工作上也有了更多的筹码。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吃自律的苦,并不是要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而是选择正向的方式调动自己的内驱力。 越是懂得忍耐克制,越能摆脱外界的束缚;越是自律,越能为了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深耕自己。 如此,便能真正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破茧成蝶,重获新生。 02吃思考的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写道: “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深入的思考,勤奋就没有意义。” 这也给出了“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却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的答案。因为“偷了懒”,偷了“思考”的懒。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忍受“深度思考”所带来的痛苦,于是便用“低价值”的勤奋,来掩盖自己的懒惰。 然而,世间的规律是不会陪人演戏的。 在“思考”上偷了懒,便要付出“偷懒”的代价。 所以,有些苦,注定是逃不开的。 曾看过一个案例。小李、小王两个推销员,他们在同一间公司推销汽车。 小李常常是大致了解一下车子的性能和价格,就急匆匆地出发。来到住宅区,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 可是,这样忙忙碌碌地推销了一个月,却没有得到什么订单。 而小王从不会立刻行动,他先是花了几天的时间去制定销售策略。思考过后,他决定把汽车需求量大的客户,作为自己的销售目标。 几天后,他果然一次性得到了100辆车子的订单。原来他的客户是一位董事长,向他买车奖励员工。 如果有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那它一定叫做思考。 思考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因为它需要我们摆脱思维的惯性,去挑战已有的认知。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苦,才会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就像比尔盖茨每年都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住到深山的小木屋去,在这里,他排除所有干扰,只为可以静静地思考。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 深度的思考,反省,复盘,能让我们找到事物的底层规律,更高效的解决问题、获得更快的成长。 所以,主动吃思考之苦,如此,便能摆脱思维惯性,突破困局,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03吃延迟满足的苦即时满足的时代,很多人都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 想减肥,有个好的身材,控制几天饮食跑几天步,发现没瘦,就觉得没用;想改变,学习几天,发现没什么变化,就放弃; 想写作,写几天,发现没人看,就不写了;想做副业,做几天赚不到钱,就丢过去…… 这样的心态,也让很多人明明可以再坚持一会,就能看到曙光了,却因为吃不了延迟满足的苦,而提早放弃了。 但真正的厉害的人,往往愿意吃延迟满足的苦。 就像《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因为他们明白,世上没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美事,大多都要经历漫长的蛰伏期和等待期。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也是坚定的“延迟满足”推崇者。 他还专门发布了《少有人走的路》图片,解释什么是“延迟满足感”——简单来说,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 在张一鸣成名之后,曾有很多文章都在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虽然每个人眼里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对他的评价却出奇地一致:“犹如机器人般理性”。 在大学期间,同学眼里的张一鸣,就如机器人一般流程精准。 不玩游戏、不参加任何娱乐,也不会费尽心思地与他人拉近关系、搞人脉。 他一直都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而他奉为圭臬的“延迟满足”,就是为长远目标而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 他说:为了避免平庸,一定要拒绝拉着你走向平庸的那些压力、诱惑。 或许选择吃“延迟满足”的苦是痛苦而煎熬的,这个过程也是漫长而难捱的; 但由此所最终获得的幸福感、成就感,却是即时快感所远远无所比拟的,是多少即时快感都无法带来的欢乐。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做三四月的事,在七八月自会有答案。 放弃及时满足,主动吃“延迟满足”的苦,不断打磨自己,也终将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人生在世,总有吃不完的苦。 但有些苦看似很容易,实际上越来越困难;而有些苦看似很困难,实际上会越来越容易。 刘润老师说:做难而正确的事。 选择吃高级的苦,也是在做难而正确的事。 坚持吃高级的苦,也会让我们在吃苦的过程中慢慢觉醒,终会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自己。 学会吃“高级的苦”稻盛和夫说的:吃苦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自制力、自控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能吃苦,是实现自我进化,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但诸如懒惰、贪婪、色欲、嫉妒、愤怒等都是人之本性。吃高级的苦便是要反人性做事。但反人性并不是去压制人性,而是通过人性,反思和克服自己的缺陷,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跳出“固定型思维”,用“成长型思维”激励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在力量,便会愈挫愈勇,快速实现蜕变。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拥有“反人性”的能力,主动吃高级的苦,成为长期主义者。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看到自己的“人性”,看到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情绪状态,看看每个情绪背后的固定型思维有哪些;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不再评判自己的任何情绪与不足,而是接纳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允许一切发生,低频情绪也逐渐转化为高频情绪。 当我们内心充满爱时,我们也将从匮乏走向成熟与完整,全然相信自己,如此,不再让情绪或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破除“人性”限制,这也将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成为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