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架子难消

 新用户1827SHTG 2025-01-16 发布于北京



王守仁30岁那年在刑部供职,奉命到安徽审案,办完案件,往九华山游览,夜宿无相寺、化城寺。此时,他访问了在山中修道的蔡蓬头。这位以谈仙而闻名的道士,对王守仁的造访与请教爱答不理。王守仁把他请到后亭,与他独处,下拜请问长生术,蔡仍不答。王守仁再三请求后,蔡却告诉他:“礼虽隆,终不忘官相。”两人一笑而别。

这让我们想起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杨朱去跟老子学道,路上经过一家旅店,旅店的主人远远地就去迎接他,旅店的客人见到他都避席而坐,争相给他让座。后来,杨朱在老子身边呆了一段时间后,再次经过这家旅店,旅店的主人见到他就嘻嘻哈哈、拍拍打打了,旅店的客人见到他更是没把他当一回事,都和他抢座位了。这真的是学成归来!

就真实性而言,王守仁的故事比较靠谱,杨朱的故事更像是传说。人一旦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别人就很难再对你没大没小。你想把架子放下来,其实也没那么容易,面子上好像很和蔼可亲了,但心里的架子还是会被蔡蓬头这样的高人看出来。有人很享受当老大的感觉,有人则更享受没大没小的感觉。杨朱跟老子学道,大概就是想学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尘”,他成功了;王守仁也想这样,但还差点火候。

哎呀,越说越发现这两个故事根本没有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稍微有点本钱,谁不把自己的架子端得足足的?

本期播读:曹烨琼;配乐:张艺馨。谢谢她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