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盛世:宋徽宗领衔,三井记念美术馆中国艺术特展 - Emperor Huizong and Mitsu Chinese Art

 睫毛上的风尘 2025-01-17 发布于北京
大唐盛世
宋徽宗领衔 - 三井记念美术馆唐物特展
Emperor Huizong and Mitsu Chinese Art

图片

图片

扫码阅读,SACA学会已经上线,会员注册2025年1月前免费,搜索功能现已经开放。

www.

http://www.

加入讨论群,添加宝榜创始人微信:

展览主旨

为迎接年末惯例的国宝〈雪松图屏风〉公开展示,本次特别与这件作品同样为三井家珍视的中国绘画、墨迹及古拓本同场展出。这些深富意趣的书画,曾在各种贺宴或特别茶会中为席间增添风雅。

同时,亦将展示江户时代画家所出具的鉴定书,以及装藏作品的画箱等。敬请关注历代藏家对作品的爱赏之情,以及他们收藏此等珍品的故事脉络。

图片赵孟頫、张即之

江户时期在江户开店、以京都为本据地的豪商三井家,对其身为赞助者的圆山应举(Maruyama Ōkyo)及其弟子的绘画多所收藏。本馆绘画典藏之翘楚,即为圆山应举笔〈雪松图屏风〉(国宝)。此作作为京都代表性画家的名作,历经幕末维新、震灾、大战等诸多变局,始终被珍藏并流传至今。

图片

图片

除了日本绘画之外,三井家各支系(以北三井家为首)亦珍视契合茶之汤美学的墨迹,与冠以宋、元代中国画家之名的绘画。在近代的新町三井家里,第九代当主三井高坚(1867-1945)尤致力于搜罗中国古拓本,其所藏品现今以「听冰阁(Teihyōkaku)收藏」之名闻名于世。本展将以这些北三井家、新町三井家旧藏品为核心,介绍与〈雪松图屏风〉同样经历多代珍视的中国绘画与书法,以及模仿此等风格而在日本创作的作品。

此外,本展也将展出部分作品的附属文献资料,例如江户时期记载的鉴定书等。观众除了欣赏作品本身的美感,也可留意其在历史进程中如何被接受与诠释,进一步思考这些与〈雪松图屏风〉同样被守护、传承至今的书画作品之「鉴赏历史」。另,本展亦与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及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举办的「拓本的乐趣」展相互呼应。至于本馆藏、但本次未展出的部分古拓本,将于2025年1月4日至3月16日于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展出。

图片

图片珠光青瓷茶碗 波澜 三井记念美术馆 表千家第九代书付

图片唐物鹤首茶入,利休鹤首同款,三井记念美术馆

图片

古拓本及其收藏者

本馆现藏的拓本,大多数源自新町三井家第九代当主三井高坚(1867-1945)的旧藏。高坚身兼三井银行取缔役社长等多家关联企业重役,亦对古书画,特别是宋拓、唐拓等古拓本的收藏不遗余力。其藏品后以高坚的号命名,称作「听冰阁本」,并成为世界知名的顶尖拓本收藏。

这批拓本之中,不乏查考前后持有者时,可追溯至中国王室或当代著名藏家的例子。明代著名的安国、项元汴等,正是此领域广为人知的重量级书画收藏家,本章将以他们的旧藏品为重点,检视这些名品在高坚搜集前的传承脉络,并介绍其艺术价值。

图片

李思训碑 项墨林本(宋拓)唐朝‧约开元28年(740)前后

此碑文为唐代擅长行书的书家李邕代表作之一,历来盛名远播。碑文内容颂扬出身唐朝皇族、奠立着色山水画传统的画家李思训。此帖曾藏于明末书画收藏大家项元汴名下,帖中可见其鉴藏印。

图片

石鼓文 中权本(宋拓)战国时代‧前5~前4世纪 图2

「石鼓文」系刻于太鼓形石块侧面的铭文,为学习篆书体系(大篆)之基础。曾购得此帖的安国是明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特别钟爱「石鼓文」,花费近二十年时间搜罗十种石鼓文,并将书斋命名为「十鼓斋」。此帖字数最多,是安国深爱的逸品。他曾在给后代的信中嘱咐要世代守护此本。此外,亦可见元末四大家之一的倪瓒曾在帖中亲书观画记。

北三井家旧藏的书画

圆山应举笔〈雪松图屏风〉是应举仅有的国宝作品,也是本馆绘画收藏的代表。三井家共分十一系,而特别与应举往来密切的宗家——北三井家,被认为是此屏风的委托者,并在北三井家中代代相传。依据江户时期北三井家的文献,该家不仅珍藏应举之作,也藏有不少古今中日绘画;或许因喜爱茶道的影响,中国宋~元时期的作品尤其多见。其中有多件可与本馆所藏文物相对应,足以窥见江户时代京都町人阶层的审美情趣,实属难得史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宝〈雪松图屏风〉 圆山应举笔江户时代‧18世纪 

以保留纸地(留白)呈现积雪,仅用纸的白色与水墨的黑色,描绘松树覆雪的景象。虽为应举代表作,其实际绘制缘由尚不明朗。

然而,画面所使用的无接缝特大纸在当时极其珍贵,且能以如此鲜丽的状态保存至今,显示此屏风在三井家中确具特殊地位。

图片

图片

竹虎图 传颜辉笔 16世纪

作品的老虎毛皮绘法细腻圆润,竹子则透出狂风呼啸之势。此图虽相传为元代画家颜辉作品,但依画绢材质与风格推断,也可能是朝鲜画。这对于理解近代以前日本如何接纳并诠释外来绘画,颇具研究意义。

图片

图片

麝香猫図 宋徽宗(傳)

图片

图片

鷺図 趙孟頫(傳)

图片

图片

猿猴図 牧谿(傳)

图片

三行書 董其昌

书法与墨迹

鎌仓时代禅僧荣西曾赴中国,将禅宗与饮茶风尚带回日本。自此,禅僧所书的「墨迹」在茶道世界里广受珍视。关于茶席上使用墨迹的原因,学界推测乃因「侘茶」精神与禅宗精神存在契合之处;人们不仅视其为欣赏对象,亦常将高僧遗墨奉为礼拜尊崇的对象。这类书画经由名茶人或大名的爱玩收藏,往往衍生出众多传世逸话,甚至不乏夸饰的情节。

本章聚焦于禅僧墨迹,以及中世禅僧也曾爱好的宋~元朝书家手迹,并穿插作品传承故事,带领观众一同探究其历史轨迹。

图片

了庵清欲 墨蹟 偈頌 元時代・至正 9 年(1349) 初公開

图片

图片

蘭渓道隆 墨跡 法語 鎌倉時代・文永 8 年(1271)

图片

重要文化財 古林清茂墨蹟(與無夢一清語)元朝・泰定4年(1327)

图片

了庵清欲墨蹟偈頌元朝・至正9年(1349)

了庵清欲(法号「南堂」)是元代知名禅僧,本幅乃赠与日本留学僧之书。茶圣千利休曾特别喜爱了庵书迹,据称此幅曾被茶人兼豪商佐野(灰屋)绍益收藏;之后由新町三井家入手,幕末时又卖给小滨藩酒井家;再于近代由北三井家从酒井家手中回购,传承曲折离奇。北三井家在回购此幅的同时,也同样购回北野肩茶入、二德三岛茶碗(皆为今本馆藏)等名茶道具,可见对本幅之重视。

图片

陈大观园中竹一首 传苏轼、黄庭坚笔16~17世纪

苏轼与黄庭坚均为北宋文人,自中世以来便在日本禅林间享有盛誉。箱书所载,此幅据传是加藤清正在朝鲜出兵时于当地获得,并献给丰臣秀吉;秀吉再转赠给连歌师里村绍巴,之后一直传于里村家。至于真实传承如何仍待考,但其表装上下皆饰以秀吉马印也常用的葫芦纹,或许暗示此书画在茶席上以「秀吉遗物」般受人珍赏。

名物绘画的世界

自古代到中世,凡天皇家或将军家藏品中尤为杰出的器物,都会标之为「名物」,与一般器物加以区分。往后时代中,此词汇也用来指称茶道具、刀剑等,同样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或市场行情的藏品;例如「千家名物」这种冠上藏家名号的称法亦相继出现。

本馆收藏中有若干画作,原为出云国松江藩第十代藩主、大名茶人松平不昧(治郷,1751-1818)的旧藏「云州名物」,皆于昭和初年由新町三井家陆续购入。收纳这些作品的画箱中往往附有交易收据、古美术商信函等文件,可作为重建收藏历史的重要依据。

本章将聚焦于「云州名物」以及源出德川幕府旧藏的「柳营御物」,与其附属资料一同展示。此外,亦有其他附含有趣传承资讯的作品一同亮相,带领观众聚焦于历代鉴赏与爱玩的故事。

图片

白梅图 传钱选笔室町~桃山时代‧15~16世纪

钱选是南宋末年的画家,字「舜拳」,此画在日本相传为其所作。画卷附有宝永6年(1709)京都药商播磨屋长右卫门所写书状,提及他自以「松屋会记」著称的奈良漆匠松屋之手入手。实际上或许是以某幅南宋画为蓝本,在日本临仿创作而成,但在茶道世界里一直视为「中国绘画」而倍加珍惜。

本作同样是松平不昧旧藏,昭和初年松平家出售茶道具时为新町三井家入手。

图片

川苣图 传牧谿笔14~16世纪

此幅属德川幕府旧藏品「柳营御物」之一。画中捆绑类似小松菜的青菜,并夹杂类似姜葱之植物。最初藏于江户前期名家画师狩野探幽(1602-74)处,后献给幕府,再转赐土浦藩土屋家。关于探幽以前的旧藏者已不可考,但不排除该画曾为东大寺四圣坊(其收藏许多茶道名物)持有,显示此图自早年即被视为牧谿真迹而受到珍视。

图片

姜图明朝 传赵昌笔

所谓「姜」,即生姜之异名。画幅虽略显残损,但茎根微红,正巧呈现新鲜生姜特色。赵昌乃北宋花鸟画名家,此幅因传为其手笔而为人珍视。

本画原藏于仙台藩伊达家,至伊达纲村(1659-1719)时即常作茶席挂轴使用。据记载,纲村曾邀请画家狩野常备参与茶会并观此画,现亦附有常备所撰鉴定书。

图片

牡丹图传黄筌笔 明朝

描绘盛开的牡丹花,花朵硕大而层叠华丽。传为五代十国时期画家黄筌所绘;然本幅最终入手者三井高坚似乎将其视为明代作品,故箱书标注「明人」。此外,表装亦通体以牡丹纹饰裱褙,模拟东山御物般的富丽华贵。

图片

六祖破经图 梁楷笔南宋时代‧13世纪

本幅相传为南宋水墨画家梁楷所作,描绘禅宗第六祖慧能撕裂经卷之场景,象征「悟道不在言语」的禅宗主张。右下留有足利义满之鉴藏印「道有」,后又辗转传至足利义政、丰臣秀吉、东本愿寺,江户后期归出云国松江藩第十代藩主兼大名茶人松平不昧所有。原本与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同为重要文化财的〈六祖截竹图〉成对幅,长久以来作为梁楷水墨精品并列珍视。

图片

图片

三井纪念美术馆
三井纪念美术馆是一座由收藏日本与东洋优秀美术作品的三井文库别馆迁移至与三井家以及三井集团渊源深厚的日本桥后,于2005年10月开馆的美术馆。

图片

图片

三井家自江户时代以来收集的约4000件美术品

众所周知,创立三井集团的三井家始于元祖三井高利(1622~1694)。他从伊势松坂向儿子们发号施令,并于延宝元年(1673年)在江户本町开设“越后屋”。“越后屋”以按尺零售的方式经营反物并采取现金交易,广受庶民欢迎而生意兴隆。其后,三井家于京都、大坂、江户开设了经营呉服(布料)与両替(钱庄)的店铺,并逐渐成为幕府和朝廷的御用商。此后,随着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明治以后又先后成立三井银行、三井物产等,战前三井财阀旗下公司多达150余家。

图片

三井高利的子女在其后形成了多个三井分家——长子高平继承的惣领家北家、三男高治创建的新町家、四男高伴创立的室町家,以及九男高久所继承的南家等,总计11家。三井家虽在经营方面历经起落,但各家仍在不断收藏美术品,尤其在享保到元文年间,因营业收益增长,三井家对茶道具等名物道具的收藏格外踊跃。

如今,三井纪念美术馆所藏的约4000件美术品,主要来自北家、新町家、室町家、南家、伊皿子家、本村町家,以及与三井家有亲戚关系的鹰司家等的捐赠。

茶道具约占馆藏品半数,馆藏国宝6件、重要文化财75件

馆藏品的主体由北家捐赠的约1900件、新町家捐赠的约1050件,以及室町家捐赠的约700件等构成。其中包括6件国宝、75件重要文化财及4件重要美术品。馆藏的核心为茶道具类,其中不乏国宝“志野茶碗 卯花墻”以及重要文化财“黑乐茶碗 俊宽”、“唐物肩衝茶入(北野肩衝)”等名品佳作。

在绘画方面,以圆山应举的代表作——国宝“雪松图屏风”为首,馆藏中有相当数量的圆山派作品,体现了三井家积极扶植应举的历史渊源。拓本方面,则以汇集中国古代拓本的聴冰閣收藏闻名;书迹方面则珍藏着包括藤原定家笔国宝《熊野御幸记》在内的珍贵作品;能面收藏则以重要文化财“孙次郎”为代表,汇集了金刚流传承的五十余面。此外,刀剑类别中也有包括2件国宝和7件重要文化财在内的多件传世珍品,另藏有被视为日本最古老墓志的国宝作品,整体水准极高。此外,馆方还拥有约13万枚的全球邮票收藏。

图片

“造形之美”与“使用之美”

在三井纪念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中,运用西式建筑的环境,以馆藏为主轴对日本及东洋美术作品进行陈列,以期让观众充分欣赏传统“造形之美”。此处所言“造形之美”,乃是作品在形制、色彩、构图等方面所展现的固有美感。

另一方面,于再现茶室“如庵”的展示空间中,则通过对茶道具的配套组合来呈现其“使用之美”。“使用之美”意指器物在实用的过程中所被激发出的美——茶道具正是因为在实际使用中、与其他器物相互搭配之际,其美感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图片

图片

再现与三井家渊源深厚的国宝·茶室“如庵”内部

在中央展室中,三井纪念美术馆仿照由织田有乐斋(织田信长之弟,1547~1621)于1618年前后在京都·建仁寺境内建造的茶室“如庵”,尽可能真实地加以复原。

“如庵”于明治41年(1908)成为三井家所有,并被移筑至东京麻布今井町三井邸内。昭和3年,北家第十代当主三井高栋在此举办了“如庵”公开亮相的茶会。昭和11年,“如庵”被指定为旧国宝;自昭和12年(1937年)起,历经五年将其移筑至大磯的三井家别墅;昭和26年(1951年)再度被认定为国宝。此后,在昭和40年代,“如庵”被出售给名古屋铁路公司,现已移筑至爱知县犬山市。

图片

图片

三井纪念美术馆在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中村利则的监修下,极力忠实还原“如庵”的内部空间。馆方也会根据季节变换及各期展览主题,对茶道具进行不同的组合,让观众于原本应当的茶室环境中充分领略茶道具的美。

重要文化财级西式建筑——三井本馆中的美术馆

三井本馆由美国Trowbridge & Livingston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竣工于1929年,采用美国式折衷主义(American Beaux-Arts Style)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昭和初期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厚重西洋建筑。1998年,三井本馆获指定为日本国重要文化财。

图片

在这样一座重要文化财建筑内新建美术馆,远非新造一栋建筑那么简单,需耗费巨大的精力与工期。作为致力于“保护并活用日本桥地区历史性建筑,同时与周边开发相协调”的一环,三井集团将这座建筑加以有效利用,并肩负起文化传承之使命,缔造出崭新的“三井纪念美术馆”。


交通便利的日本桥,与超高层建筑日本桥三井塔毗邻

三井纪念美术馆选址在三井家发迹的日本桥地区。该区域自江户时代以来一直是交通与商业中心。于2005年7月29日竣工的日本桥三井塔(日本橋三井タワー)的一层中庭即是美术馆的入口。漫步于这幢现代化摩天大楼的入口后,即可进入代表昭和初期风格的西式建筑——三井本馆的内部展厅,从而体会与当时氛围相连结的艺术欣赏之旅。

近代建筑与当代建筑、日本与东洋古美术交织的独特体验,皆在三井纪念美术馆之空间中得以呈现。日本桥三井塔是一栋地上39层的高层复合建筑,其30层至38层入驻了文华东方酒店集团(Mandarin Oriental)在日本的首家酒店——“文华东方东京”(マンダリン オリエンタル 東京),成为日本桥地区的地标建筑之一。自2004年“COREDO 日本桥”开幕以来,“COREDO 室町1・2・3・テラス”等设施相继亮相,为日本桥街区注入更多活力,使之成为备受瞩目的区域。

图片

扫码阅读,SACA学会已经上线,会员注册2025年1月前免费,搜索功能现已经开放。

www.

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