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牛了:127首经方的方证标准!!!

 tong0579 2025-01-19

1.    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发热,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4、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
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
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
无汗而困倦乏力。
5、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桂枝汤主要用于:
(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

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津液不足症状,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治疗有时

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条文荟萃]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15)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

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44)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4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54)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57)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372)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 白头翁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下痢(脓血样便),里急后重,{MOD}灼热感。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三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虚与实,相对而言。阳明纲,承气类为实,其余方证为虚。实质中,阳明纲分为几类:1、外证类:白虎汤为代表。2、实证类:承气为代表

。3、湿热类: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葛根芩连汤等为代表。)
                               
  3.   桂枝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欲饮食。无口

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或沉细,或结代。
 
[条文荟萃]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更有

甚者癫狂或者惊狂。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胸闷感,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或见痰浊证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白厚或者腻,脉浮滑。
 

图片


[条文荟萃]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救逆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牡蛎(熬)五两 蜀漆(洗去腥)三两 龙骨四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脉虚弱。
 
[条文荟萃]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6. 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逆证): 呕吐痰涎,量多色白清稀而不渴;胃脘部悸动不安或者振水音;恶心嗳气。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茯苓甘草汤方(苓桂姜甘汤方)
【组成】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图片


                            7. 茯苓泽泻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逆证+晕动证):胃反,或恶心嗳气,呕吐频繁而口渴饮,兼有眩晕,或者头晕眼花,不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清晰,或生云

翳或赤痛多泪。
(实际上可以看作苓桂术甘汤与茯苓甘草汤的合证)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0)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金匮要略。呕吐哕

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茯苓泽泻汤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炙)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切)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8. 小青龙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心下痞满,痰多稀白明显。
2、主要症状(寒证+水饮证):(1)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色白,下利;(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

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水肿。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浮弦或者沉弦,或者滑。
 
[条文荟萃]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3)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5)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二。7)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图片


                                     9. 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渴而口燥烦,欲饮水甚至消渴,更有甚者水入则吐(水逆);(2)吐涎沫而癫痫者,或者吐涎沫而眩晕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动,或者头面、

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

咳喘,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无所苦,或者上吐下泻。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浮,或沉弦,或滑。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

散。(14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MOD}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1)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5)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6)
【药物组成】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煎服方法】  上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多饮暧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0. 附子粳米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切痛而水声辘辘(雷鸣),恶心呕吐而纳差,乏力,懒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下利而烦渴,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药物组成】 附子一枚(炮)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煎服方法】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1. 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背恶寒或者疼痛,身体痛,手足寒或者发冷或者麻木不仁,骨节痛。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2)或者咳喘,或者呕吐,或者头眩,身润动,或者小便数,大便硬,

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腹痛、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方未见)(金匮要略。妇人

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药物组成】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煎服方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2.  防己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肢体肿重或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而清。更有甚者腰以下当肿及阴,四肢难以屈伸。必兼有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条文荟萃]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2)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金匮要略。水气病。20)
《外台》防已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金匮要略。水气病。附方)
【药物组成】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朮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煎服方法】   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

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

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13. 旋覆代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胃气虚证):(1)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或者头晕咳喘,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161)
【药物组成】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 栝楼瞿麦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小便不利而腹满或肢体浮肿,口渴明显者。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胸胁胀满、短气或心下痞满,或心

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煎服方法】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5. 当归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腹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阳明烦证):烦满不得卧,手足发热,小便微黄。
3、可伴随症状:(1)水饮轻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身体怠

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面色不荣,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9)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一斤 白朮半斤 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16. 当归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腹中诸疾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而肢体浮肿,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眩晕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不荣,或者少气乏力,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怀娠,腹中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清,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

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藭半斤,一作三两 茯苓四两 泽泻半斤 白朮四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17. 炙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心悸;(2)咯吐涎沫,量多。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小便清(也有小便黄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或者青白,无三阴证。以上症状,但见一

两个即可;(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弱,或者兼有结代。
 
[条文荟萃]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177)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

证并治第六。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 大枣(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8. 温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

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状(太阴证+阳明虚热证):(1)太阴证: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2)阳明虚热证

: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肤粗糙伴有脱屑;或者汗出、恶风;或者头痛。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者微黄,脉滑微数,或者涩。
 
[条文荟萃]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

,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9)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二两)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图片


                                       19.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喜温喜按。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

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细微弱。
 
[条文荟萃]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8)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中)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金匮

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3)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2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失精家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精微物质长丢失耗尽者;(2)神志病证:心烦失眠多梦,心悸或怔忡,易惊恐

,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3)汗出异常证:盗汗、自汗、半身出汗。
(注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
2、主要症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浮大弱或芤。
 
[条文荟萃]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

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

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1. 黄土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下血,先便后血。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厥阴证=阳明证+太阴证或者少阴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

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

涎沫多;或者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或者黄白相夹,脉沉细数无力
 
[条文荟萃]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5)
黄土汤方 (亦主{MOD},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22. 柏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MOD}不止,伴有烦热,腹痛。
血虚症明显者。(出血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眩晕心悸)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

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
 
[条文荟萃]
{MOD}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4)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23. 赤小豆当归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痔疮,便血(或者脓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2)疮痈成脓者;(3)目赤如鸠眼,视物昏花者。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

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者微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

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3)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金匮要略。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6)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24. 胶艾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MOD},衄血,便血,或者出血倾向;(2)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3)月经病:妇

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
以上血虚症明显者。(出血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眩晕心悸)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2)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少苔或者无苔,脉细滑数。
 
[条文荟萃]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

治第二十。4)
芎归胶艾汤方
(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洽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2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部胀满腹痛,或者兼有恶心呕吐,或者兼有大便秘结。
2、主要症状(胃气虚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纳差,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弱。
 
[条文荟萃]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6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切,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6.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久利,利不止,腹痛喜温喜按。
2、主要症状:无见阴阳证。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这个证,很急,危险,还有个省略的烦热的问题,主要关键在下焦不固了,所以很直接的就用了这两味药,都照顾到。
 
[条文荟萃]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

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59)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碎,一斤) 太一禹余粮(碎,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7. 桃花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脓血,或者小便不利,久利,兼有腹痛喜温喜按、口干口渴。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

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细微弱。
 
[条文荟萃]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28. 《千金》苇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胸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胸中甲错,或者胸闷气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苇茎汤: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29.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下痢(脓血样便),或者血便,伴有少气懒言,面黄乏力。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或者少苔、无苔,脉沉滑细数。
 
[条文荟萃]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0)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30. :《千金》三物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明显。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者干燥,或者少苔,脉沉细数。
 
[条文荟萃]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

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31. 黄连阿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MOD},衄血,或者出血倾向;(2)或者癫狂、失眠多梦等神志病;(3)时下利,伴有纯血(脓血样便)。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肤粗糙伴有脱屑。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或者少苔、无苔,脉沉细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一云三挺,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

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辅行诀)
 
                                   32. 乌梅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时作,呕吐;(2)心{MOD}烦闷,手足厥冷;(3)腹痛时作,久利;(4)气上冲感。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少阴病=阳明证轻证+少阴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

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

欲寐,小便色白。(3)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

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黄,脉沉细微弱,或者洪数沉取无力。
 
[条文荟萃]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

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338)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

梅丸主之。(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7)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去皮,六

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

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33. 小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脉浮细而嗜卧者;(2)身热恶风,颈项强,手足温而渴;(3)腹中急痛;(4)热入血室;(5)发潮热,大便溏,小便

自可;(6)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小便清者;(7)呕而发热者;(8)发热,脉不浮不沉者;(9)诸黄,腹痛而呕者;(10)大便坚,呕

不能食;(12)四肢苦烦热,头痛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条文荟萃]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97)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0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

则愈。(103)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

,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0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

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1)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

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66)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

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265)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杨。(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21)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

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病解能食,七八

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中)(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

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图片


                                      34. 柴胡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支节烦疼,心下支结;或者心腹卒中痛者;或者治疗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桂枝汤证):(1)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2)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条文荟萃]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146)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附方)
柴胡桂枝汤
桂枝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柴

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5.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口干渴明显,无呕吐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条文荟萃]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方)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36. 柴胡加芒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潮热,或者微利潮热,腹满腹痛不明显。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

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条文荟萃]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

,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04)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二十铢,洗。) 大枣(擘,四枚) 芒硝(二

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37. 大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或者兼有腹满腹痛,或者兼有呕不止。
2、主要症状(阳明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2)少阳证:往来

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条文荟萃]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

则愈。(10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2)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38. 四逆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可伴随症状:或者腹中痛,下利,{MOD}灼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39.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干呕下利,没有{MOD}灼热感。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薄,或者夹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一两半,一方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40. 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下利,{MOD}灼热。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薄,或者夹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4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汗出心烦,胸胁满微结;或者四肢不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太阴证+少阳证):(1)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心悸

,或者气上冲感。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暗红,舌苔白厚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方)
柴胡桂姜汤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42. :《外台》六物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逆,心下痞,而大便下利,四肢不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

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弱。
 
[条文荟萃]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附方)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二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43. 甘草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肢体乏力,少气懒言,腹泻频作,顽谷不化明显者;或者治疗粘膜病变,例如溃疡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

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

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

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0)
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44. 生姜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

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生姜泻心汤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5.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逆,或者食入口即吐,而大便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

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359)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46. 黄连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腹中痛,恶心呕逆或者恶风汗出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

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尖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黄连汤
黄连(三两) 甘草(炙,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47. 桂枝茯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

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

,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可伴随症状:(1)水饮轻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或者动悸。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

或者身体怠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者精神不安,烦躁,或面色不荣,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涩。
 
[条文荟萃]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

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获苓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份。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48.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或者口苦、口臭、牙痛、目红赤。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

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脉实有力滑数。
           
本方与泻心汤比较,少了一味黄芩,在煎服法上面,本方是麻沸,分服,泻心汤是煮取,顿服,可以看见本方的热较泻心汤证轻。并且可以治

疗热痞。
 
[条文荟萃]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49. 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MOD},衄血或者出血倾向;或者口苦、口臭、牙痛、目红赤;或者外科创疡(建议加入双花);或者癫狂、失眠等神志病。
2、主要症状(阳明热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

有抵触感。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脉实有力滑数。
 
[条文荟萃]
心气不足,{MOD},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7)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50. 附子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汗出;或者口苦、口臭、口疮、牙痛、目红赤。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少阴病=阳明证轻证+少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

小便色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黄,脉沉细微弱,或者洪数沉取无力。
本方与泻心汤比较,多了一味附子,清热力量减弱,可以看见本方用于泻心汤证轻证出现阳虚者。
 
[条文荟萃]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骨节疼痛,或者麻木不仁,手足逆冷,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兼有腹满胁鸣。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2)小便不利,或者小便自利,大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脉浮虚而涩。
 
[条文荟萃]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9》)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

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

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8》)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52.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肢体痹证:身体重,腰中冷或者腰以下冷痛,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2):尿频。
2、主要症状(太阴里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神疲

乏力。
3、可伴随症状:浮肿,或者平时好发浮肿,或者小便自利,大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缓(弱)而涩。
 
[条文荟萃]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

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1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53. 桃核承气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3)精神亢奋

烦躁或者惊狂不安,胡言乱语,或哭或笑,程度上“其人如狂”。(4)血证。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

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2)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

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

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

瘀斑。
3、可伴随症状:觉得体内尤其上冲感,或者头晕头痛。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而数,或者滑数。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
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54. 抵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癫狂证 ,程度上“其人发狂”,或者身黄,小便自利;(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3)血证;(5

)善忘。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证:大便溏而色黑,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

,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

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

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23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257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4)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下更服。
 
                                 55. 抵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3)血证。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证:大便溏而色黑,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

,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

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

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 虻虫(熬,去翅足,二十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啐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56. 下瘀血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

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

,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

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

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

治第二十一。5)
下瘀血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57. 大黄蟅虫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病久者,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

,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

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

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细涩。
 
[条文荟萃]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蟅虫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5)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

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58. 鳖甲煎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癥瘕,结于胁下,按之有形,推之不动,腹满腹痛不能饮食,或者兼有寒热往来者。
2、主要症状(瘀血证+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胃气虚证+水饮证):
(1)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

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

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2)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热证+太阴证):A、阳明实热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

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或者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B、太阴

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4)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黄,脉沉弦涩细紧。
 
[条文荟萃]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金匮要

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2)
鳖甲煎丸: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

分) 葶苈(一分,熬) 石苇(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

,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59. 乌头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节肿痛,不可屈伸,手足厥逆。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2)腹中痛,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紧。
 
[条文荟萃]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0》)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1》)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

治第十。附方)
乌头汤方 :
麻黄、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60. 麻黄加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疼烦,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
2、主要症状(麻黄汤证):发热无汗,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小便清口淡不渴,口唇淡白者。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而腻,脉浮紧。
 
[条文荟萃]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麻黄加术汤: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七十个,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61. 麻杏薏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热疼。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发热汗出,日晡所剧,心烦,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淡红,舌苔白腻而微黄或者薄黄,脉浮数或者滑数。
 
[条文荟萃]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

证第二。2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十个,薏苡仁半两,甘草(炙)一两。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62.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节肿痛,肿处伴有烧灼感,兼有头眩短气,欲吐。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2)心烦,或者口渴欲饮水,或者身体瘦弱。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而微黄或者薄黄,脉浮数或者沉弦数。
 
[条文荟萃]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8》)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3. 乌头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寒疝腹中痛,肢节肿痛,不可屈伸,手足厥逆,身疼痛。
2、主要症状(寒证+桂枝汤证):(1)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2)桂枝汤证

: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弦紧。
 
[条文荟萃]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9)
乌头桂枝汤: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渣,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

吐者,为中病。
 
                                   64. 大乌头煎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寒疝,腹绕脐痛,手足厥逆。
2、主要症状(少阴亡阳证):主要为汗冷,汗味淡而清稀,淋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喘息不止,口不渴,面色灰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紧。
 
[条文荟萃]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

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7)
大乌头煎:
乌头大者(熬,去皮,不 咀)五枚。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二升,煎令水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再服,不可日再服。
 
                                    65. 当归四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四肢或者头面部厥寒疼痛,甚至青紫、发绀。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6. 栝蒌薤白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背刺痛,塞闷短气(或者喘气)不能平卧,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咯吐痰涎明显,量多色白,或心下痞满,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头晕、心悸,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4)
栝蒌薤白半夏汤:
栝蒌实(捣)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7.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血痹证):肢体麻木疼痛,或者活动不利,酸痛。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缓,关上微,尺中小紧,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

,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8.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吐涎沫,或者胃脘疼痛(冷痛),或者腹痛,或者头痛。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肢体痹证:四肢或者头面部厥寒疼

痛,甚至青紫、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35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69.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痛,短气,胸胁腹部胀满明显。
2、主要症状(痰浊证):可有咯吐痰涎,量多色白,但是心下痞满明显,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头晕、心悸,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5)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捣)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三升,去渣,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70. 桂枝生姜枳实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或者胸痛,短气(或者喘气),可见呕吐呃逆,或者气上冲感。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心下痞满,纳呆。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8)
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71. :《千金》苇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胸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胸中甲错,或者胸闷气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苇茎汤: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72. 乌头赤石脂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危证):真心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主要症状(少阴亡阳证):主要为汗冷,汗味淡而清稀,淋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喘息不止,口不渴,面色灰白。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腰膝疼痛,或者筋脉拘急,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微若绝。
 
[条文荟萃]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9)
乌头赤石脂丸:
蜀椒一两,附子半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乌头(炮)一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73. 黄芪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中痛,喜温喜按,同时伴有倦怠乏力,或者恶风寒,或者汗出明显;(2)萎黄证,或者黄疸而小便自利者。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2)阳明虚

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弱。
 
[条文荟萃]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4)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黄芪建中汤:
于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腹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74. 大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腹部寒痛,喜温喜按,多数呈陈发发作加重,痛甚时不能按,多伴有恶心呕吐,不能饮食。
2、主要症状(太阴证+胃气虚证):(1)太阴证: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2)胃气虚证:心

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手足厥逆。
4、舌苔脉象:舌质淡,苔白或者腻或者滑,脉沉弦或者沉紧。
 
[条文荟萃]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4)
大建中汤:
蜀椒(炒去汗)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75. 小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喜温喜按;心悸或者心下悸;出血证;失精家。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2)阳明虚

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数而弱,或者弦数。
 
[条文荟萃]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3)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8)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76. 防己地黄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狂状,妄行,独语不休。
2、主要症状(太阳轻病+阳明虚热证):(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阳明虚热

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

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红少苔,脉轻取浮而沉取细数。
 
[条文荟萃]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
防己地黄汤: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二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图片


                                       77.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不能食饮,虚羸不足。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2)阳明虚

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沉细而弱。
 
[条文荟萃]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

为善,令人强壮宜。(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78. 薏苡附子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胸痹证:胸痛,时缓时急,急时剧痛,缓时如常人;(2)肢体痹证:肢体关节冷痛或者烦痛,或沉重屈伸不利,麻木不仁


2、主要症状(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腰膝疼痛,或者筋脉拘急,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7)
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79. 栝蒌薤白白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或者胸背痛,短气(或者喘气),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可有咯吐痰涎,量多色白,或心下痞满,纳呆。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关紧数。
 
[条文荟萃]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3)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实(捣)一枚,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80. 桂枝加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大实痛,便秘,拒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厚,脉弦数或弦而有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81. 赤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切痛,恶心呕吐,心悸而四肢厥冷。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而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赤丸方:
茯苓四两,半夏(洗,一方用桂)四两,乌头(炮)二两,细辛一两。
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82. 半夏散及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不红,可见微红。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喉中痰涎,或者声音嘶哑,或

者呕吐、呃逆、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滑,脉浮,或缓,或沉弦。
 
[条文荟萃]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

,少少咽之。
 
83. 半夏厚朴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随精神刺激变化,或者咳嗽气喘。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眩晕咯吐痰涎,或者精神忧郁,少食。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
(《千金》谓:“胸满,心下坚,咽中拈拈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煎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84. 半夏干姜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干呕,吐逆,吐涎沫,多有自利。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迟弦。
 
[条文荟萃]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0)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干姜各等份。
上两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85. :《千金》生姜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者滑,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生姜甘草汤方: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86. 橘皮竹茹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哕,或者咳喘,手足厥,心烦口干。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苦口臭,或者胃脘部灼痛,或者小便微黄。
4、舌苔脉象:舌质偏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沉或者弦滑,兼有微数。
 
[条文荟萃]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3)
 
 
 
 
87. 橘皮汤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干呕,哕,手足厥。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便秘,或者四肢乏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2)
 
 
 
 
88. 苦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红肿,可见化脓,或者咽中溃疡。
2、主要症状:(1)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上症状

,但见一两个即可。(2)痰浊证:咯吐白色粘稠痰,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
3、可伴随症状:或者声音嘶哑,不能言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滑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312)
苦酒汤: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一枚)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89. 猪肤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红肿,可见化脓,下利。
2、主要症状(阳明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燥渴,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盗汗。
3、可伴随症状(水饮轻证):胸满、短气,或脘痞不舒。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苔,脉弦细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310)
猪肤汤: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90. 桔梗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红肿,可见化脓,或者胸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浮数或弦。
 
[条文荟萃]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311)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2)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91. 干姜半夏人参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不止,饮食不得下咽而渴,心下痞硬,多有自下利。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6)
 
 
 
 
92. 生姜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烦乱(彻心中愤愤然无奈)。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身黄、目黄而小便不黄。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1)
 
 

图片


 
93.  大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心下痞硬,大便干燥或者秘结。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6)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4)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金匮要略。呕吐哕

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94.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饮食不得下咽,眩晕,悸动。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滑,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0)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41)
 
 
 
 
95. 小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饮食不得下咽,口不渴。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身黄、目黄而小便不黄。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8)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20)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2)
 
 
 
 
96. 枳实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或者胁部胀满而痛。
2、主要症状(烦证):烦满不得卧,小便微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烦躁易怒,或者腹胀纳少,或者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略干结难解,或者妇人少腹痛,恶露不尽。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4)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

治第二十一。5)
 
 
 
 
97. 金匮肾气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消渴证:小便多,口渴明显者;(2)水饮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短气,少腹不仁,腰酸或者腰痛,或可见到心下痞满

、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眩晕;(3)肢体萎痹证:四肢萎软无力,或者麻木不仁。
2、主要症状(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5)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7)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4)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

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9)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
 
 
 
 
98. 猪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水饮证:呕吐或者咳喘,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面、肢

体浮肿。(2)淋证:发热或者见有洒淅恶寒,小便不利(尿频、尿急),血尿,小便淋漓涩痛。(以热淋或者血淋多见)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便秘或者腹泻。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滑,脉浮数,或滑。
 
[条文荟萃]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

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猪苓汤: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99. 防己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浮肿,甚者四肢聂聂动,或者身体困重,兼有手足麻木不仁或者发凉,汗出。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厚腻,脉浮,或沉弦。
 
[条文荟萃]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22)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

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

肿,久不愈,必致痈脓。(金匮要略。水气病。1)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

,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

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水气病。4)
 
 
 
 
100. 真武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头眩,身润动,腹痛。四者其中之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

咳喘,或者呕吐,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

主之。(316)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1. 茯苓四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口渴烦躁而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或者头眩,身润动,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腹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102. 芪芍桂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身体肿重,如有物在皮中状。
2、主要症状(里热轻证):汗出,口干口渴,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出黄汗,色如黄柏汁(有阳黄之症),或腹满;或者太阳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见一两者即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黄,脉沉。
 
[条文荟萃]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

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额代

苦酒)。
 
103.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痰浊寒证):咳喘不能平卧,咳吐涎沫,色白而多,胸膈痞满。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浮滑或缓滑。
 
[条文荟萃]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04.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苓桂味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咳嗽逆证:咳嗽、气喘,咯痰清稀。(2)冲气证: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因复下流阴股,其面翕热如醉状,时复冒。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

者多唾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或兼浮;或者寸脉沉,尺脉微。
 
[条文荟萃]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2)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105.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逆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或眩冒。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7)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06.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呕逆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眩晕呕吐,呕吐白痰。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

夏,以去其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8)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107.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逆证+水肿证或肢痹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头面、肢体浮肿或者肢体厥冷,疼

痛。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眩晕呕吐,呕吐白痰,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

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9)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108.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逆证+胃热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或者黄白相间,面色红,大便难(干结)。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眩晕呕吐,呕吐白痰,或心悸,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者肢体厥冷,疼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者有微黄色,或白腻而兼有黄色,脉略数,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4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09. 外台》茯苓饮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胃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眩晕呕吐,可见有呕吐白痰,或心悸,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虚弱。
 
[条文荟萃]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
《外台》茯苓饮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110.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短气(或者喘气),可有咳嗽,咯吐涎沫。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胃脘部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弦,或滑。
 
[条文荟萃]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6)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111. 枳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痞重证):(1)自觉症状:心下痞胀或疼痛,身重纳差;(2)腹诊:视见腹大满,其形状可见,按之心下痞坚,大如盘状,

边界清楚。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呃逆噫气,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30)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112. 泽泻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冒眩证):头晕目眩,甚至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之中,甚者可有呕吐,见有呕吐白痰。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25)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13. 葵子茯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淋证):洒淅恶寒,小便不利(尿频、尿急),起即头眩。
2、主要症状(水饮证):心下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身重。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滑。
 
[条文荟萃]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8)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114.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晕动证):起则眩晕,平卧则已;头晕眼花,不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泪;气上冲胸,短气胸闷;身为

振振摇,平素无畏寒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痰多色白清稀,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6)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15.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1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恶寒,脉微
主要症状(太阳证):胸满,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17. 桂枝加葛根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项背拘急不利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1)津液不足证: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2)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体疼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条文荟萃]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18.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喘息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体疼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五十枚,去皮

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119. 桂枝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冷汗,汗出不止;(2)身体疼痛或者四肢拘挛,小便难。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少阴证):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者。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弱浮大,或沉迟。
若是桂枝汤证见有少阴证者,此为太阳少阴病(少阴外证),此时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区别在于有无汗出。
 
[条文荟萃]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20. 桂枝新加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身体疼痛。
(2)、主要症状:痞满、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小便清。
(3)、可伴有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沉迟。
 
[条文荟萃]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21. 桂枝加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气冲证):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小便清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
 
[条文荟萃]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7)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皮,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22. 奔豚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气冲证):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症状(少阳证):胸痛烦闷,胸胁胀闷,噫逆呕呃,急躁易怒,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白黄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条文荟萃]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

夜一服。
 
123.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饮停胃证):心下满微痛,或者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但色不黄,无汗。
2、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脉浮缓。
 
[条文荟萃]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8)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12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神志病证:失眠多梦,心悸或怔忡或烦惊,易惊恐,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谵语,或者表情漠然 ;(2)汗出异常证

:盗汗、自汗、半身出汗;(3)水气证: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注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有时神志病可与水气病同见)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阳明俯实轻证:便秘而无承气汤证,小便时黄;(2)失精家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精微物质长丢失耗尽者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湿润,舌苔薄黄少津或苔厚黄腻,脉弦数,或沉紧。
 
[条文荟萃]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大黄(二两) 牡蛎(熬,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125. 桂枝加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时痛,下利,喜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口不渴,小便清
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或弦而无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126. 桂枝加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两胫自冷,身体肿重或疼重烦躁,身润动,如有物在皮中状,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
3、可伴随症状: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出黄汗;黄疸而色晦暗;或腹满。或者食已汗出,身常暮盗汗。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条文荟萃]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

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膶,膶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

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 芍药(各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127. 苓桂枣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冲逆证): 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一般无“发作欲死”濒临死亡的恐怖感。
2、主要症状:脐下悸动,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病机在于脐下水饮欲上冲,大量茯苓利水,因为在条文中提到,发汗后,就是

说明可能兼太阳表证。在临床中也可能不见太阳表证。脐下水饮欲上冲,有小腹部悸动不安。)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或者太阳轻证,如汗出恶风,鼻鸣,鼻塞流清涕,脉浮其中一二个症状。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
[条文荟萃]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