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治光绪皇帝记

 禅茶墨韵 2025-01-19 发布于湖南

 二十五年(1936)的末一日,我趋访屈桂庭世丈于其沪寓,叩问其从前诊视逊清光绪帝病状之经过。蒙其详细缕述始末,历一小时,滔滔不倦,归而择要记之。丈,粤人,于光绪十二年毕业北洋医院后,历在北京、天津方面任医官、院长、校长、卫生局长,当时前清亲贵显宦均极信任。光绪之死,重重黑幕,言人人殊,久成疑案,比之“烛影斧声”。丈为最后诊视其病状者,其述辞足为历史搜讨者之有力的资料,至少亦足为留心掌故者饶有趣味的谈助也。——又文前记

前清光绪末年,皇帝久患重病,外国公使等有怀疑其中慈禧太后之毒者,盖外使自拳乱后多恶后而祖帝也。法使馆征得内廷同意,尝派法医狄得氏入宫诊视,知帝确患重症,群疑始释。

时在九月初旬,一日早晨,太后与光绪临朝,召见军机大臣。帝困苦不能支,伏案休息。太后乃谓:“皇帝久患重病,各大臣何不保荐名医诊视?"

庆王奕助首先奏对:“臣自六十九岁大病之后,袁世凯荐西医屈某来看好了。自后不再吃中药,也不知道有甚么好的中医。”

袁世凯续奏:“屈某系北洋医院出身,历任医官、院长,现兼医院总办。臣全家均请其治病,前北洋大臣李鸿章总督直隶时也是请其诊治的。”

继而张之洞与世续两中堂亦陆续奏言家人患病亦请屈某治病,均称顺手。当时军机大臣六人,只有鹿传霖与醇王(即后之摄政王)二人未发言。

太后乃云:“中西医药是一样的,但要治好病人便得了。既是大家保荐此人,可请来看看。”

庆王复奏可以办到,请定日期。太后乃定十三十四日(此段应对语系事后亲闻诸庆、袁二人者)

下朝后,余即得袁之侍从医官王仲芹(余之学生)由电话密告此消息,时余在天津兼长北洋卫生局,以诊治皇帝重病责任重大,在专制政体之下,正俗语所谓“有抄家无封诰”,本甚踌躇。

讵不移时,直督杨士骧先后接到袁、庆电话,着余立即赴京。余于是成行,时九月初十日也。

到京后先谒见庆王,庆对余谓:“此乃军机大臣共同保荐,不能不去,但去尽心看看,有无危险,可直言先告诉我,密奏太后。”

时太后与皇帝均在西山颐和园。十四日清晨,庆王带引余觐见太后及帝于正大光明殿。光绪正面坐,太后坐其侧,闻中医陈莲舫、施愚等亦到会诊。

太后问余如何诊法?余答:“按西医规矩要宽衣露体,且听且看。”

太后许可,余即对光绪施用“望闻问切”的诊视工作。

余细察其病征有:常患遗泄,头痛,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显是有病;此外肺部不佳,似有痨症,但未及细验,不能断定;面色苍白无血色,脉甚弱,心房亦弱。其人体质本非强壮,属神经过敏之质,加以早年色事过度,腰病之生,由来已久。彼不禁刺激,神经稍受震动,或闻锣鼓响声,或受衣裤磨擦,或偶有性的刺激即行遗泄,且不受补,愈食补药,遗泄愈频。

余复问取其尿水携回化验,又开方单以进,并奏明方单是西药,可到外国医院或药房配药,或内服,或外敷,而个人不便进药,盖明代“红丸”故事,早知戒惧也(简按:早年曾在故宫博物院见清廷所留下之光绪病状一纸,犹记亦言其患遗泄病者)

自后,每日早晨,余即到诊一次。宫女等一见余至,辄呼:“外国大夫来了。”

光绪帝平素服中药至为审慎,必先捧药详细检视。

余诊视多日,见其呼吸渐入常态,用药亦颇有效。关于食物营养之选择,余屡行进言,彼亦照行,故病状颇有进步。光绪皇帝性情甚好,写字尤佳,相传此殆得力于翁同稣之功也。

有一次,太后对内务府大臣面谕关于食物事,帝闻而气愤至极,即怒掷枕于地以作表示。其后太后与帝复回北京,仍居三海,余继续每晨入宫在勤政殿照常诊视。光绪帝每晨清早即须到仪銮殿省视太后,然后随同到勤政殿视政,生活殊不舒适,加以病魔缠身,更为苦事。

余诊视一月有余,药力有效,见其腰痛减少,遗泄亦减少,惟验其尿水则有蛋白质少许,足为腰病之证。

迨至十月十八日,余复进三海,在瀛台看光绪帝病。是日,帝忽患肚痛,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的了不得!

时中医俱去,左右只余内侍一二人,盖太后亦患重病,宫廷无主,乱如散沙,帝所居地更为孤寂,无人管事。

余见帝此时病状:夜不能睡,便结,心急跳,神衰,面黑,舌黄黑,而最可异者则频呼肚痛——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者。

余格于情势又不能详细检验,只可进言用暖水敷熨腹部而已。

此为余进宫视帝病最后一次,以后宫内情形及光绪病状,余便毫无所知,惟闻庆王被召入宫酌商择嗣继位问题,未几即闻皇帝驾崩矣(屈桂庭/文)。🔥【懿宝斋@欢迎光临】这家店超火,👉你也来看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