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继发性异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紫燕玥玥 2025-01-19 发布于陕西

PIC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医疗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 安全可靠:PICC导管在置管过程中相对安全,减少了置管并发症的风险。

  • 留置时间长:可以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适合长期治疗。

  • 置管成功率高:在专业操作下,置管成功率较高。

在临床上,PICC导管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

  • 长期肠外营养支持:为无法通过口服或肠道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提供营养。

  • 连续输液治疗:为需要连续输液的患者提供便利。

  • 恶性肿瘤的静脉化疗给药:减少外周静脉化疗对血管的损伤和局部刺激,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

PICC导管特别适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因为它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降低患者的痛苦。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并发症,其中之一是导管继发性异位。这是指导管在首次置入时位置准确,但在后续使用中,导管末端可能发生移位,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可能在导管留置期间的任何时候发生。导管继发性异位是PICC留置期间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大约在1.9%到3%之间。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行化疗置PICC导管

继发性异位的原因分析

2024年国内一项研究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留置了PICC导管。研究的目的是识别肺癌患者发生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的危险因素。研究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异位分为两组:未异位组331例和异位组36例,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了多种因素与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PICC导管的使用过程中,异位组与未异位组在异位史、体质量指数(BMI)、指定维护地点、导管价位以及护理人员置管工龄这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P<0.05)。这表明,患者的个人病史、体重状况、导管维护的地点选择、导管的经济成本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经验都可能对PICC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既往有PICC导管异位病史
图片
肺癌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面临更高的静脉穿刺风险,并且由于长期住院和严重病情,可能在医疗操作中的配合度受限。在PICC导管置入过程中,如果未能适当降低肩部位置,可能会导致导管错误地移位到颈内静脉。对于有深静脉导管置入史的患者,之前接受的刺激性药物可能已对血管造成损伤,留下瘢痕,这些瘢痕在再次置管时可能导致血管异常弯曲,增加导管移位风险。频繁的导管置入也会增加血管刺激,可能引发血管痉挛,减少血管内径,使导管尖端难以顺利通过,从而增加导管移位的可能性。此外,患者置管侧的肢体如果进行过度活动,也可能成为导管继发性移位的主要原因,因为内置的导管可能会与血管壁发生相对位移,尤其是考虑到导管材料通常较为柔软,长期或反复的位移可能导致导管位置发生改变。化疗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严重恶心、呕吐和便秘,也可能增加胸腔和腹腔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引起导管的继发性移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肺癌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时需要特别注意导管的正确置入和维护,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BMI低于18.5 kg/m²
图片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个体体重是否处于健康范围的重要指标。在中国,18至64岁成年人的健康BMI范围为18.5至23.9 kg/m²,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BMI范围稍宽,为20.0至26.9 kg/m²。研究表明,BMI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癌症患者在接受PICC治疗时导管移位风险的关键因素。超重或肥胖患者可能存在血脂和血糖水平异常,这可能损伤血管,增加导管置入的难度。由于导管置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它可能对血管内壁造成刺激,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血管受到的刺激也会增强,可能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增加导管置入的难度和移位风险。此外,体重过轻可能导致肌肉减少症,这可能引起全身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身体功能降低,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血管的活动性,进而增加PICC导管移位的风险。因此,维持适宜的BMI对于降低PICC导管移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PICC导管维护技术规范缺失
图片
随着PICC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普及,其知晓率和认可度显著提升,促使各基层医院开始采用这项技术。然而,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基层医院在推广和发展PICC技术方面进展缓慢,且在技术管理上存在不足。为了提高PICC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迫切需要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PICC技术管理标准。这包括在全程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强烈的无菌意识。此外,置管环境必须符合感染防控的要求,穿刺人员在操作时应佩戴口罩、帽子,并穿着无菌隔离衣,以确保整个置管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PICC导管价位调整
图片
自从医院实施了集中采购医用耗材的策略以来,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体医疗开支和个人支付部分都有所降低,这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自2022年起,医院通过集中采购耗材,不仅优化了内部成本控制,还提高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推动了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这一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促进了医院管理的精细化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然而,随着医疗费用的降低,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对医疗设备,尤其是PICC导管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在家庭护理环境中,如果患者未能严格遵守医嘱,可能会因为活动量过大而增加导管移位的风险。因此,尽管集中采购政策为患者带来了经济上的缓解,医院和医护人员仍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并遵守导管护理的正确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专科护士静脉治疗的经验不足
图片
护理人员在PICC管操作中的技术熟练度对导管的正确放置至关重要。操作不熟练可能导致导管异位,而接头使用不当、冲封管维护不佳可能引起导管回血。此外,大分子药物的输注或滴速过慢、未适时进行脉冲式冲管可能导致药物沉积,引起管腔狭窄和尖端压力升高,进而在高压输注时增加导管异位的风险。导管留置后的维护同样重要,包括在PICC导管穿刺后24小时内换药,纱布敷料每24小时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正压接头每两周更换,透明敷贴在无渗液情况下每7天更换,若敷料潮湿或粘贴不牢固则需立即更换。导管接头处容易污染,因此在每次给药前应使用乙醇棉片进行消毒并待其干燥后再连接输液装置。输液结束后,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然后用稀释的肝素液进行正向压力封管。如果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缺乏对标准操作流程的理解和经验,可能会将简单流程复杂化,并且如果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可能会降低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增加导管继发性异位等并发症的风险,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对规范的理解,以及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对于确保PICC导管的安全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张利静,白晶翠.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继发性异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24,33(12):944-949.

H E L P

公众号如何关注:
1/: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蓝色公众号名称,即可关注我们!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