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感悟:课题有三宝:自己、真实和小切口

 老胡聊科研 2025-01-21 发布于河南

课题有三宝:自己、真实和切口

一直以来,课题是我的短板,无论是发现课题还是梳理课题都是令我头疼的事。尤其是当每一年课题申报季到的时候,既羡慕人家有课题又恐慌自己没有课题的这种焦虑情绪就会一直困扰着我。

之前有幸听到过胡老师的讲座,当时的自己觉得课题太深也从未涉及过课题,所以对胡老师的讲座并没太多的感受。经过几年的工作,慢慢的发现做课题研究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当听到有胡老师的讲座,心里的期待值飙升!

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把难题当课题,最真实也最有价值”,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原来课题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就在我身边,在我的班级里,在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我的家园沟通工作中等等。任何一个和孩子相关的难题,都是我的课题,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同时,我从胡老师的讲座中还发现了课题要想研究好,必须抓住这三个宝:自己、真实和切口

课题要聚焦“自己”:胡老师强调,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自己。这意味着教师应成为课题研究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幼儿园教师身处教育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教育情境。我们应从日常教学的困惑、观察到的幼儿行为现象、班级管理的难点等个人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开展研究。这是老师们自身熟悉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其自身积极性,因为这是“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能直接服务于日常教学,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从“要我研”到“我要研”的转变。

课题要讲求“真实”:胡老师指出,课题研究应聚焦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和问题,避免为了追求新颖或独特而脱离实际。这一观点让我深感共鸣。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有时我们会过于追求创新点、新颖性等,而忽视了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需求。我们的课题研究数据、案例应源于真实的课堂、游戏、生活场景。如研究幼儿语言发展,就需真实记录幼儿在日常交流、故事讲述、儿歌朗诵等活动中的表现,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如实的数据收集,准确把握幼儿语言发展水平,进而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基于真实情境得出的研究结论才具有可信度和推广价值,能够真正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课题选择要“小切口”:胡老师提到,小而精的课题研究往往能够取得更为显著和实用的成果。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课题研究并非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选择小切口,如“小班幼儿午睡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聚焦于一个具体问题、一个特定年龄段、一个特定场景,能够深入挖掘问题本质。

通过三个小时的科研讲座,我认识到课题研究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植根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的重要工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积极的科研态度、真实的科研精神和聚焦的科研策略,用“自己、真实、切口”这三宝,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郭晓佳郑东新区龙子湖第二幼儿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