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该如何学 这个章节,前天发过公众号,小楷--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分享会上,各位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说。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国学经典该怎么读。 这个章节大概意思是:丈夫每天在外面吃得酒足饭饱才回家,并对妻妾洋洋自得,表示自己有很多达官显赫的朋友。妻子感到怀疑,便跟踪,才知丈夫竟然是每天去城外的坟地向人乞讨吃上供的剩菜剩饭,回来后,妻子与妾抱头痛哭,咒骂丈夫这种行为。 各位老师对故事的结尾,有这么一句,展开各种讨论:由君子看来,人们用来追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能使他的妻妾不感觉羞耻,不相对而泣的,实在是太少了啊。 fs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过去的女人经济不能独立,全靠丈夫养活,她们会感到耻辱吗?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员,只能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如今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否则两口子过不到一块。一边端着饭碗吃你的饭,最后还砸你的锅骂你的人。可能吗? 所以,他对故事的结尾,产生疑问,认为,由于生存或者经济的根源在里面,妻妾怎么会感到羞耻或者哭泣呢。 xl老师这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她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我小楷写的这段。 大概意思是:有个车夫给晏子驾车,车夫妻子看到他驾车的样子,便提出要离开他,车夫问其原因,妻子说,不满六尺的晏子是宰相,但看他总是谦逊有礼,而你身高八尺,仅仅是个车夫,但你驾车时却洋洋自得耀武扬威的。听后,车夫驾车时态度立刻收敛很多,晏子知道原因后,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另有dq老师说了自己读此章节的体会:在古时一个男人在家中的位置无比重要,是一家人的生存的依赖,而且还是一家人的精神统领。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的言行直接影响能不能让家人看到希望和光明。 这时另外一位老师讲:孟子想着把老百姓往道德的最高境界引导,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过去的女子基本没有收入,没有读过什么书,像车夫妻子那样的,只能是个例,大部分妻妾都是靠着丈夫过活,怎么会指导她的夫君呢。 她接着说,圣人想树典型,爱举例子,太讲究道德,忽略了人性,这也可能是有时候孔孟被人批虚伪的一面吧。 我们在探讨这段故事时,同时认识到,每位老师讲出来,思考角度都各有不同,受到的启发还是蛮多的,挺有益处。 二、写字体会: 1.先用铅笔将这段文字,写了一遍,发现有的繁体字一时还不会写,或者想一下,这说明对此字不熟。有“仆、荐、策、拥”等,这些便要自己背下来,多写几遍,加深印象。 2.有一些字重复出现,查下各种写法,也可以借鉴行书和隶书的写法,多样性。灵活一些。 3.“妻”字,想把第一横写长一些,下面横都短一些处理,查了下,没有见到这种写法,那是不是意味着,不能违背约定成俗的定律呢?这可能就涉及到审美的层面了吧。 审美眼光,也需要培养。 4.写完,整体效果看了下,因为没打格子,有的行距空间留白大了一些,有的紧凑一些,感觉空间大的是不是可以微调一下。下面最底端也没有对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