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是量产精英的时代,隋唐之际也是能人辈出,但大部分都是专才,要么像程知节这样的武将,要么像魏徵这样的纯粹文人,但能够同时在军政领域有所建树且每一次都能在历史的拐点精准地作对选择的人惟有李勣。纵观隋唐之际诸雄,李勣才是精英中的精英,文武双全。 作为武将,李勣的军功自不必多说:在投降唐朝之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和刘黑闼等割据势力,是秦府集团武将中的明星人物;两次出击薛延陀,大破东突厥;总章元年(668),以75岁的高龄统军东征高句丽,最终灭了高句丽,了结了隋唐两代皇帝的心愿。 在秦王集团,在大唐,李勣是与李靖、薛万彻、李道宗并列的名将,甚至在历史上,李勣都是军事领域的佼佼者。 但是吧,历史从来不缺军事人才,自打军事职业化之后,名将就是层出不穷,但能够将军事领域的才能延伸到政治领域,且能在政治战中不断打胜仗并得以善终的人才是绝对的精英。 说白了,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名将也属于执行政治任务的专才,如何在政治的江湖中生存,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很明显,名将白起就是这方面的失败者,而王翦却是能够同时在军政两个赛道游刃有余的人。 大唐的李勣,对标王翦也是毫不逊色。 李勣打出的第一张政治牌就是降唐时的表演。在魏徵的劝说下,李勣作出了降唐的决定,然而,他却以瓦岗旧将的身份将所掌握的土地、人口和军队的相关资料送往了身在长安已经降唐的瓦岗旧主李密手中,让李密将这些资料交给朝廷。 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毛病,是李勣挂怀李密、尊重旧主的行为,李渊甚至直呼李勣为“纯臣”。但细究的话,正是李勣这个行为让李密彻底丧失了在大唐的生存空间。 你想,李勣当年最早是翟让的手下,在李密火并翟让集团的时候李勣也被砍了一刀,而且是脖子的要命部位,差点就丧失了性命。最后是在王伯当的劝说下李密才放过了李勣。 虽然李勣活了下来,但是他内心却是绝对不认可李密的,因为,李密不仅杀害了李勣的旧主,还差点就杀了他,如此深仇怎能说忘就忘。 如今,李勣刻意对李密的尊重其实就是变相对李渊说:“陛下可别忘了当年翟让是怎么死的?” 同时,李勣的行为也能让李渊意识到,李密依然是大唐瓦岗势力的代表,威胁皇权。 呵呵,高手过招从来就不用将话说得太明白。从李勣降唐的举动中,李渊迅速就收到了李勣想说的话。既然李密当年都敢对翟让下手,那么有机会的话他也敢打大唐天子的主意。再说,李密曾经可是搅动天下风云的一方诸侯呀,不得不防。尤其是在瓦岗势力也是大唐系统的一部分的情况下。 于是,李渊就逐渐慢待李密,最终逼得李密出走,然后李渊再顺势解决了李密这个心腹大患。 本质来说,李密不是不老实,而是他在大唐很难生存。 图源/剧照 如此,李勣不仅收获了“忠臣”的名声,继承了瓦岗军在大唐的资源,还报了当年的旧恨。这段位也是没谁了。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怀疑李勣的个人品行,因为,政治战比军事更加残酷,必须心硬。在军中,李勣可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关怀士卒几乎就是他的常态化动作,有了功劳也常常推给下属,李勣在积累了军功的同时也赢得了一定的口碑。 在大唐,李勣已经是关东武将的一面旗帜。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重,在给李治安排辅政大臣时,太宗将李勣也考虑了进去,因为,李勣不仅能力在线,且是关东武将的代表,能够与关陇贵族的代表长孙无忌相互制衡,避免自己身后大唐出现权臣。 但是吧,太宗自己能够驾驭李勣,少主李治就不一定了,因为,太宗比任何人都清楚李勣的政治水平。为了考验李勣,太宗就于五月十五日突然下令,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勣贬为叠州刺史。 呵呵,这是在皇权更迭的敏感时刻对李勣的大考。 李勣对太宗的心思是秒懂,当时是连家也没有回,直接就赶往叠州赴任。太宗在看到李勣的表现之后也终于放下心来,完了再交代李治:“等我去世之后你再将李勣召回来,这样,你对他就是有恩的,就能够驾驭他。” 在这次的君臣博弈中,太宗将其帝王术发挥得是淋漓尽致,李勣呢,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水平。高手过招就是这样,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每一步棋背后都是惊涛骇浪,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李治即位之后,李勣官至尚书省左仆射,成为了宰相之一。但是呢,隋唐帝国本质上是关陇贵族的天下,尤其是此时的长孙无忌还同时佩戴着外戚、功臣、关陇贵族的标签,永徽政治已经成为长孙无忌的一家独大。具体表现为: 除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已经被无忌所完全控制,其权力渗透进尚书省只是时间问题。 而无忌向尚书省渗透还不止权力扩张这么简单,一旦双方开战,那就是关东和关陇的地域之争。众所周知,太宗还在时,无忌就已经开始了对关东势力的打击,房玄龄就曾经被针对过。 作为关东武将代表的李勣,他太了解自己和无忌一旦开战将意味着什么了。 这个时候,李勣再次展示了其在政治层面的敏感和精明,他主动辞职,以避开长孙无忌的政治打击。当时,李勣辞职的态度非常坚决,是多次向高宗请求以向关陇集团释放自己无心权力的信号。 为了达到垄断大唐军政权力的目的,长孙无忌又利用房遗爱案件将株连范围进一步扩大:宗室的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军界的李道宗和薛万彻等人都被无忌无情清洗。 在这次事件中,房玄龄家族被清洗,这对李勣的刺激是最大的,因为,房玄龄的身份标签是关东士人,而他是关东武将的代表。这让李勣看到了关陇和关东之争的你死我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李勣后来助力皇权对无忌亮剑几乎就属于必然,因为这是自保心理的驱使。 这里多说一句,无忌以为自己利用房遗爱事件扫清了所有政敌,垄断了帝国庙堂,但实际上,在这些被清洗的势力中只有房玄龄家族是他的威胁,李元景、李恪、李道宗、薛万彻之死实际上是无忌给高宗办了好事: 宗室李元景和李恪之死使李治的皇权更加稳固;李道宗和薛万彻之死可以使李治在军界提拔自己的嫡系。 在吴王李恪被冤杀之后,李勣接手了李恪的司空之职,成为高宗在政治和军界的盟友。 为了打击无忌集团,高宗选择从对方控制力比较薄弱的后宫入手,以废立皇后为切入点向无忌宣战。 图源/剧照 不过,在高宗和无忌博弈的初期,李勣还是选择置身事外,进行自保,比如,在高宗组织的一次包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和右仆射褚遂良在内的高级别会议准备向无忌摊牌时,李勣却以身体不适为由突然逃离现场。 很明显,现场除了高宗基本全是无忌的人,李勣一定会被逼着进行表态,而在胜负还不太明显的情况下李勣要是表态只能是找死。 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逃离现场。李勣的精明由此可见。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唐的政治斗争确实酷烈,没有相当智慧的人根本就无法生存。 当然了,在与关陇集团处于敌对关系的情况下,李勣肯定是支持高宗的,只是,他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才能将自己的立场表达出来,成为决定这场君臣之争的关键一票。 最终,在高宗将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等一大批中基层官吏拉入阵营势力大振,并紧抓褚遂良以辞职威胁皇帝为由对其进行猛打之后,李勣才果断进行表态:“废立皇后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被外人左右呢。” 李勣代表的是关东武将、士人,更代表着大唐军界,所以,李勣关键时刻的表态立马就改变了强弱之势,高宗遥遥领先,果断对无忌集团亮剑。 当时,册封武昭仪为皇后的仪式是由李勣主持的,这足见李勣的表态对高宗的重要性。 等于说,李治是联合中基层官吏、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后宫势力、以李勣为代表的关东武将、军界取得了对关陇集团的代表长孙无忌集团的胜利,收回了皇权。 不过呢,李勣的表态还是值得玩味的,他没有明确表示支持高宗,而是以家事为由巧妙地表达了其立场,给自己留出了可进可退的空间。确实精明。 在这次君臣博弈中,李勣将其政治智慧表现得是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在之后的岁月中,李勣还能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即使在七十五岁的高龄时,他还在为大唐征战,且拿到了攻灭高句丽的结果。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盛世的政治斗争比乱世的军事斗争更加复杂、惊险,而李勣却将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发挥得是淋漓尽致。 最终,李勣得以善终。这更能说明此人的段位之高。 669年,李勣去世,享年76岁。 相比在军事领域的表现,李勣更像一个成熟的政客。 隋唐英雄,李勣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