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汉书(26)刘邦凭什么能让群臣心悦诚服?

 刘安伦先生 2025-01-23 发布于江苏

27、刘邦凭什么让群臣心悦诚服

项羽一死,刘邦所面临的天下大事更复杂了,项家接受了四个封侯就表明项家的态度,刘邦不想走项羽的老路,也不愿意走陈胜的老路,更不愿意走秦始皇的老路。面对一个打仗多年的纷乱天下,这个时候的刘邦如何才能稳定人心,让天下回归和平的生产生活?

刘邦将天下的人进行了分类,从难到易,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地收服这些人的心。第一步是针对的最难搞掂的一类,当属于被封王侯的这类人,刘邦和这类人花了很多心思进行了博弈。刘邦先出的招。

项羽的遗产必须要重新处理,正好项羽封的临江王共敖已死,其子尉继位,不肯投降刘邦。汉王于是派卢绾、刘贾大旗鼓去临江王尉。汉高祖六年节喜气洋洋的时候,正月,汉王刘邦先试探着追尊其兄长刘伯为武哀侯。见大家没有动静,于是刘邦动手了。

刘邦第一道指令说“楚地已经平定,义帝无有后代,想安抚楚地民众,就另定楚地之主。齐王韩信了解楚地风土人情,现改立为楚王。统辖淮北地区,都于下邳。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关心魏民,爱护士卒,经常以少击众,次打败楚军,就将魏故地赐为他的封地,号为梁王,都于定陶。” 

整个天下最不安定因素就是这几个人,刘邦是一个深知人心和人性的高手,他把韩信调个位置,这是对韩信的测试,看年韩信是什么态度?

他于是在令中又说:战争已连续八年,给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今日天下已经统一安定。除已决死刑外的囚犯都一律赦免。

刘邦不断出招的时候,天下诸侯也没有停着,终于刘邦等来他们的一同“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原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诚惶诚恐冒死上书,大王陛下:以往秦朝无道,神人共行诛讨。大王首先俘虏秦王子婴,平定关中,功劳盖于天下。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定万民,功高德厚。同时又施加恩惠于各个有功的侯王,对他们裂土分封。现在各侯王封地及名分已定,而和大王同称王号,没有尊卑之别,如此则大王显著的高功盛德,就不能宣明于后世。因此臣等冒死再拜请上皇帝尊号。”

刘邦等来这个迟到的建议,还是先假装辞谢道:“寡人常闻帝号归于圣贤所有,名不副实的名号,是不应取得的。今日诸位侯王都推举寡人称帝,寡人怎能领受得起?” 

诸位侯王赶忙再次上禀道:“大王崛起于民间,消灭乱秦,威震海内。后来又以巴蜀偏僻之区为基地,从汉中推行威德,诛讨不义,封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都得到封地与食邑,一律论功行赏。大王的恩德遍于四海,其他侯王都不能与之媲美,尊为皇帝是名实相副,愿大王能满足天下臣民的愿望。”

刘邦见此情景,也就不再推辞,顺着“诸位侯王如果说寡人称帝有利天下人民的话, 那寡人就认可了。”

于是各位侯王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三百人,与掌管礼制的博士叔孙通认真选了一个吉日,定在二月初三日这天,上皇帝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以北的济阴。尊吕后为皇后,太子为皇太子,追赠已去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刘邦成了明正言顺的天下之主,而不是项羽那种霸王,这点上刘邦是认真的,他不能走项羽的老路,名位确定,天下事就定了一大半。

有名位,刘邦开始安抚那些喜欢刺毛的人,这类人给个政治地位,比如元老院的一个席位,或者一个地方的尊号。然后让这些人去搞掂周边附属力量,拉拢和施恩的手段,稳定局面。

汉高祖下诏说:“原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侄子一人, 从百粤之区起兵,以支持诸侯,诛灭暴秦,立有大功。诸侯立他为王。后被项羽侵夺其土地,降称为番君。现在以长沙、豫章、象林、 桂郡、南海等地为他的封地,立番君吴芮为长沙王。” 

诏书又说:“前粤王亡诸一直继承粤祀,秦朝夺去了他的土地,使粤的祖先祭祀无人。诸侯伐秦,亡诸亲率闽中士卒以助灭秦义举,项羽废而不立。今以亡诸为闽粤王,闽中归其统辖不使失其旧职。”

汉高祖刘邦到了东周所在的西都洛阳,就开始处理最为庞大而复杂军队势力,这部分人如果处理不好,则就是祸乱的缘由。古罗马帝国出现过在仅70年左右的时间被禁军杀了22个皇帝就是明证。

刘邦采取的办法把这群人吸引到固定的地产上,让他们能当个有小康生活的新地主。

当年夏五月,士卒都复员回家。皇帝下诏说:“诸侯之子弟在关中的,免除十二年赋役,已归还原籍的,免除六年赋役。以前有的百姓聚逃于山泽之中以避秦乱,未列入户籍,现在天下已定,可以各归本里,恢复原有的爵级与土地房屋,各地官吏要按照法令来晓喻义理,不得强迫侮辱。百姓中因饥饿自卖为他人奴隶婢女的,都免其奴婢身份而为平民。前秦的军吏士卒一律免罪,其中没有助秦之罪而无爵级或原爵级不满大夫的,都赐爵为大夫,原有大夫的爵级的各加一级。其中七大夫以上的都赐给收取赋税的食邑。爵级在七大夫以下的,都免除本人及家庭的赋税,不服徭役。” 

诏书又说:“七大夫、公乘,都是高的爵级。诸侯子弟及从军复员的,有很多高爵,我已经多次指示主管的官吏先分给他们的田宅,对主管官吏所提出的正当要求,要迅速解决。有爵级的与有食邑的主人,都是皇帝所尊重的,有的人多次请求办事官吏解决问题,却仍然得不到妥善处理,这是不正常的。往日秦朝的人爵级在七大夫以上的,与县令平起平坐。现在我对于爵级也看得不轻,有些官吏怎能对爵级如此不尊重!何况明文规定按功劳付予田宅,今日有些小小官吏毫无军功却先满足自己,而有功的反而不能得到,违背公法而谋取私利,这是郡守、郡尉、县令教育管理不善所致。要指示办事官吏尊重有高爵级的人,不要有负我的厚望。还应进行检查,对不按照我的旨意办事的人定要予以重惩。”

管理团队,说白了就是管理人心,刘邦呢,他需要让团队明白跟着他是选择大于努力。最后刘邦还放了一个大招,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了收拢人心的宴会。他致祝酒词说:“通侯诸将,不必对我有所隐晦,都请畅所欲言。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何失掉天下?”

刘邦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刘邦需要一个上位合法性的理由,而群臣也需要一个比拼智力的平台,这是综合实力大博弈的终极对招。

高起、王陵答道:“陛下平日似乎并不大尊重他人,项羽似乎能关心与尊重他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取得的战果,都给予有功之人,这是与大家同甘共苦的表现。而项羽妒贤嫉能,对有功之人进行打击,对贤才之士不愿重用,打了胜仗攘人之功以为己有,得了土地不愿意分赏功臣,这就是他众叛亲离而失败的症结。” 

这两个是刘邦扶持的新兴地主,他们看懂刘邦想要立威,所以站出来先抑后扬,说了一通马屁。这是说给群臣听的。

高祖说:“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及萧何;指挥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我不及韩信。这三位都是旷世俊杰。而我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本有一贤才范增,但不能重用,所以他才败在我的手下。” 

刘邦也来了一通先抑后扬的戏码,坦然承认自己不如人的地方,但是他说了,自己能重用人,这点能在晏会的都是高手,都听得懂刘邦的言下之意,但同时却也认可了自己和刘邦之间的差距。

人一旦知道自己和高手有差距,就放弃了很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人们只会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去争,相差太大了,就没有争的必要,只有崇拜。而史家留下这些刘邦处理团队的手段永不过时,他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利用的。

汉书的作者写到这里,只有一句感叹:

群臣都心悦诚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