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有三词,英语无法翻译乃独属中国浪漫

 楚士祥丁 2025-01-2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在全世界的使用率也多了起来。

而随着汉语的广泛传播,人们发现,汉语中的有些词汇经英语一翻译就立马变了味儿,更有三个词是英文永远无法翻译出来的。

那么,这三个汉语词分别是什么呢?

江湖

要说江湖一词,最早发源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的本意是,由于河水干涸,鱼暴露在浅滩中,只能互相吐水湿润对方的嘴唇,庄子认为,与其苦苦挣扎,还不如消亡于江湖中。

自此,就有了江湖一词,它的表面意思是江河湖海,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江湖代表侠客们生存的另一个地方,即,脱离朝廷统治,不受法律约束的社会

之所以将其比作江湖,就是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江和湖是极为辽阔的,侠客们像鱼一样潜入江湖之中,不会受到任何束缚。

但经过英语翻译后,江湖这个词完全就变了味。

外国人会把它翻译成:兄弟情义或者黑暗社会,更有甚者直接翻译为:无法无天者。

虽然它们都代表了江湖其中的一层含义,但观念都太过于狭隘了。

因为直到现在中国还有江湖一词,可在这个法制社会,江湖不再是之前侠客们引以为傲的第三社会,而是泛指鱼龙混杂的社会及人情世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里所说的江湖就是指人情世故。

无论到了何时,江湖一词都能成为社会的代称,毕竟,人活在世上总逃不过人情这一大关。

从古到今,各代人对江湖都有不同的理解,有古代的官员将其作为归隐的代称,有人用老江湖一词比作阅历甚多者,但无论怎么解释,江湖都与社会离不开关系。

有外国人让中国人为其解释江湖一词的意思,但即便用英语表达出来,他们也无法很好的理解。

为了让外国人更好更全面的听懂江湖的意思,有人索性拿了几本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让他们仔细阅读

是的,这是最直白的“理解”方式了,或许他们在那些充斥刀光剑影,爱恨情仇的小说中,才能理解到中国人所说的江湖究竟是一种怎样浪漫,粗犷的社会情怀。

着重要提到的是,老外中不乏有将此词理解透者,但他们怎么说也不能用英语很好的表达出来,这也让人们看到了英文的局限性。

相思

相思一词最早出自于哪里已经无处考证,从古到今,“相思”都是种很难熬的滋味。

有诗人在诗中写: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非常贴切,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两地地恋人见一面很难,可跋山涉水再难,也抵不过临别时的分别难。

古人将相思寄托于红豆的身上,有诗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由此可见,这种浪漫是中国独有的,而并非简单的一束红玫瑰能够表达完整

外国人不会将相思寄托在诗或物品的身上,他们只会直观表达,因此,在他们的词汇中,也没有相思的词汇,他们尝试将两字分开翻译,得到的结果却是“相见思念”。

毫无疑问,这表达出的意思是相当奇怪的。

有网友调侃道:老外的思想太直观,他们不懂在中国人的相思中,除了思念外,还有一层“难熬”的含义。

有外国人到中国,了解这种“奇怪的语言差异”后,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并不是中文本身的问题,而是英文存在无法选中弊端。

有聪明的老外索性想了一个最合适的方法,既然无法翻译,那直接用汉语拼音代替。

但也只有少数外国人能理解“xiang si”的意思,大多数人看到拼音后还是一脸懵,不知道究竟是何意。

其实,在中国人的隐喻中,过度相思还代表着病,有人疑惑了,相思跟病又有什么关系呢?

古人在诗中写:一日不见,思之如狂。这句形容的就是相思病。

有中国网友说:在外国人眼里,汉语只是汉语,但在中国人眼里,相思的背后是老祖先思之如狂的浪漫啊!

实际上,关于这方面的翻译词汇必须要用到转化法,所谓转化,就是将汉语的意思拆开,而后再用英语妥善表达

可大多数外国人都不会转发法,他们只会看字面意思,而后不假思索的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也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词不达意。

意难平

同样无法用英文翻译的汉语词汇还有意难平,纵观历史,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意难平。

当初,诸葛亮呕心沥血的北伐,为的就是帮助先帝刘备匡扶汉室。

但遗憾的是,大汉气数已尽,就算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继续北伐,也未能改变大汉的命运。

三国距今已过千年,但仍然有太多人为蜀汉的灭亡感到遗憾。

甚至在拍摄三国演义时,导演还以拍戏为由给诸葛亮举办了场戏中葬礼,光纸钱就用了一吨之多,那随风飘荡的纸钱让无数三国粉为之挥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意难平,或许是爱而不得的恋人,或许是未竟的事业。

外国人喜欢用英文长篇大论描述他们的遗憾,但中国人只用意难平三个字就足以概述这种让人忍不住为之叹气的心境

如果这些外国人能懂“意难平”三字的真正含义,那么他们就会惊奇的发现,浩瀚的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意难平。

他们尝试着将三个字拆开,用英文组合,可即便如此,表达的意思仍无法准确描述其中的深意。

翻阅英语词典中,有很多词汇带“遗憾”的含义,但大多数词都包含着懊悔,悔恨的意味,因为外国人不能在面对遗憾时坦然处之。

反观中国人时,意难平只是单纯的留恋,怀念,夹杂着些许遗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

实际上,上述这三个词只是少之又少的个例,还有很多词是英文无法表达的,所以在英文字典中,某些汉语词汇才有那么多的代称,因为外国人不确定用哪个词更能凸显出它的意思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中更是蕴藏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智慧。

诚然,有在中国多年的外国人学会了汉语,但他们只学会了“形’,没学会“浪漫的中国意”。

想要真正理解汉语的意,那就要长久待在中国,并对各种古代典籍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形意贯通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将会有更多人学习汉语,或许在某一天,汉语将会替代英语,成为更加实用的国际性语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