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已有“龙”的记载。《史记.天宫书》上记有“东方苍龙”。这里的“苍龙”,是东方七宿的总称。《淮南子.天文训》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这里,龙已成为天神中之尊贵者。 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每个民族部落分别将某一种动物作为祖先和护身神的标志,即所谓的“图腾”。史记上记载:称为五帝中“东方天帝”的伏羲,原是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酋长。当时,他每打败一个部落,就将战败部落的图腾形象,增添在自己的部落图腾上,经过南征北战,伏羲打败了以马、鱼、鸡、鹿等为图腾的许多部落。于是,原先蛇的图腾便增添了马头、鱼鳞、鸡爪、鹿角——演变成一个奇特的图腾。这就是今天我们常见的中国“龙”。 后来,龙的部落不断壮大,龙的传人日益强大,真如巨龙般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充满神秘色彩的龙,被历代帝王用以象征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也被历代人民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又演化出九个“龙子”的形象,并称:“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据《升庵外集》、《博物志》等书记载,这九个“龙子”分别为: 1、饕餮 性贪食,古代钟鼎、食器盖上多铸其形。2、蚣蝮 性好水,故多嵌刻于桥柱券面上。3、屃赑 或作赑屃,又称“霸下”,形似龟,性好负重,陵墓石碑下的龟负即是其形象。4、螭吻 又作蛮吻、鸱吻、兽吻、俗称鳖鱼,形似兽,性好望,常见于殿脊兽头。5、睚眦 好斗喜杀,刀剑柄上和枪头斧头处的“龙吞口”是其形象。6、金猊 又称狻猊,形似狮,性懒好坐,好烟火,故刻于香炉。7、椒图 又称铺首,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首。8、浦牢 或称“徒牢”,生性好鸣,钟上兽钮是其像。9、狴犴 又名“宪章”,专好诉讼,古代监狱门上狮头即是此君。 |
|
来自: qingnangji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