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曾连发三篇文章称,估计全球约有 5.4 亿人备受腰腰痛困扰。 腰痛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因此,腰痛出现后建议及时治疗,而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腰痛的部位不同,代表的疾病不同,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不同位置腰痛代表的疾病 (一)骶髂关节疼痛 骶髂关节疼痛是指骶骨与髂骨之间的关节处出现的疼痛。 1.典型症状 疼痛 主要集中在骶髂关节周围(腰窝处),可牵涉到臀部、下腰部、腹股沟等区域,但不会超过膝盖。 在活动时,如弯腰、转身、上下楼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往往会加剧。 寒冷、潮湿的环境会诱发或加剧疼痛症状。 腰窝酸胀 来源:丁香医生 晨僵 部分患者早晨起床时,会感觉骶髂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一般需要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这种晨僵现象在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骶髂关节疼痛中较为常见。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患者在做一些需要腰部、臀部用力的动作时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正常弯腰捡东西、不能顺利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等。 2.诱发因素 姿势不良:长时间弯腰、驼背、久坐等; 运动不当:运动前没热身、运动过度、姿势错误; 外伤因素:如臀部摔伤、撞击; 怀孕:孕期激素让韧带松弛、体重增加和重心改变,诱发疼痛。 环境因素:寒冷、潮湿的环境使关节周围肌肉紧张。 3.特殊检查 ①FABER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将患侧脚交叉放在对侧大腿上。检查者的手将骨盆稳定在对侧髂前上棘处。 对患者患侧膝盖施加轻柔向下的力量,并逐渐增加,以增大髋部屈曲、外展和外旋的运动。 患者骶髂关节区域出现疼痛提示阳性。 ②骨盆挤压试验 让患者侧卧,患侧朝上,背对检查者,膝盖之间放一个枕头。 检查者通过大转子和髂嵴之间的外侧髂骨前部施加稳定的向下压力。 患者骶髂关节区域出现疼痛提示阳性。 ③Thigh Thrust 试验 患者仰卧,患侧髋部屈曲 90 度。检查者用手将骨盆稳定在对侧髂前上棘处。 检查者站在屈曲腿的同一侧。检查者通过股骨轴线施加稳定且逐渐增加的压力。 患者骶髂关节区域出现疼痛提示阳性。 ④骨盆分离试验 让患者仰卧,患侧朝上,背对检查者,膝盖之间放一个枕头防止腰椎伸展。 检查者通过对侧髂骨前部髂前上施加稳定的向下压力。 患者骶髂关节区域出现疼痛提示阳性 (二)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从而引起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甚至马尾神经症状的一种脊柱疾病。 1.典型症状 疼痛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位置主要在下腰部,可表现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到足部放射,就像一条 “线” 在痛。 通常在久坐、久站、弯腰或提重物后或是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重。 疼痛后躺着休息一会可得到缓解。 弯腰难,躺着休息可以得到缓解 下肢麻木无力 神经受压还会引起下肢麻木,感觉好像有蚂蚁在爬。 运动障碍 受压迫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力量会减弱,可导致患者出现抬腿困难、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甚至无法正常行走等情况。 马尾神经症状(相对少见但较严重) 当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时,会出现鞍区(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2.诱发因素 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髓核水分减少、纤维环韧性下降。男性更易发病,先天腰椎异常也会增加风险。 姿势不良:久坐且姿势不对、长期弯腰或弯腰搬重物使椎间盘压力增大。 缺乏运动:腰部肌肉无力,难支撑保护腰椎。 过度肥胖:体重增加腰椎负荷,脂肪使重心前移。 急性损伤:腰部受撞击、运动扭转或拉伸过度。 反复微损伤:职业活动中反复屈伸腰部。 重体力劳动:如建筑、搬运工人,腰椎间盘长期高压。 长期伏案:文案、编程工作者,腰部肌肉紧张、椎间盘受压。 心理因素:紧张焦虑等情绪使腰部肌肉紧张,增加腰椎压力。 3.特殊检查 ①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下肢平伸检查者以一手握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在伸直位,下肢抬高,一般能自动直腿抬高80°~90°,除了腘部感觉紧外无其他不适者为正常。举高不能达到70°且沿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直腿抬高到30~70°时引起放射性腿痛,超过70°时又无痛,而可抬高到90。引起疼痛的30°~70°称为痛弧。 为了增加坐骨神经的张力,可在抬至最高时将足背伸,此时放射性痛加重,称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试验)阳性。 有时健侧举腿到定高度时亦引起患侧的坐骨神经痛,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称为健侧直腿抬高试验(Fajerztain试验)。 ②仰卧挺腹试验 患者仰卧,以手放于腹部或身体两侧,以枕部和双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及骨盆用力向上挺起,若患者感觉腰痛及患侧放射性腿痛为阳性。若放射性腿痛不明显,则进行下一步检查。 患者继续保持挺腹姿势,先深吸气后停止呼吸,用力鼓气,约30秒左右,若有放射性腿痛即为阳性。 在仰卧挺腹姿势下,用力咳嗽若有放射性腿痛即为阳性。 在仰卧挺腹姿势下,检查者用手压迫双侧颈内静脉,若出现患侧放射性腿痛即为阳性。 ③克尼(Kernig)征 患者仰卧,屈髋、膝90°时伸膝,引起患肢痛或肌肉痉挛者为阳性,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之一。 ④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屈膝,检查者将其小腿上提或尽力屈膝,出现大腿前侧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提示股神经受压,多见于腰2~4椎间盘突出症。 (三)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指因腰部突然闪扭或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腰椎小关节(上下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发生微小错位,引起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1.典型症状 急性疼痛 腰椎小关节紊乱通常起病较急,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部。 在进行弯腰、转身、伸腰等动作时可加剧疼痛。 局部压痛 在腰椎小关节所在的位置,一般能发现明显的压痛点,通常是在脊柱两侧。 有明确的压痛点,难受起来让人龇牙咧嘴 肌肉紧张 腰部周围的肌肉会反射性地变得紧张,这是身体为了保护受伤的小关节而产生的自然反应。 活动受限 如不能顺利地弯腰捡起地上的物品;转身时也会很困难,感觉腰部像是被卡住一样,无法灵活地左右转动;伸腰的时候同样会引起疼痛,使得患者不敢完全伸展腰部。 2.诱发因素 姿势问题:突然扭转腰部,如拿东西时的快速转身。长期不良坐姿,像弯腰驼背或长时间弯腰工作。 急性扭伤:在进行体力劳动或者运动过程中,如搬运重物时姿势不正确,或者在运动中发生意外碰撞、摔倒等。 退变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小关节会发生退变,关节面的软骨磨损,关节囊松弛,小关节稳定性下降。 3.特殊检查 Kemp试验 患者保持直立位,医生先确定患者疼痛部位,嘱患者背伸脊柱,并向健侧做侧弯运动。 接下来,医生向健侧肩膀施加一个持续的向下的压力,并嘱患者后旋健侧肩部。 若该检查能够诱发患者的疼痛,或者使其原有疼痛加重,则为阳性。 如果患者也能感受到疼痛从下背部放射至膝关节以下,那么患者同时也存在神经根损伤。 (四)腰背筋膜炎 腰背筋膜炎是指腰背部的筋膜因劳损、外伤、寒冷等因素,出现无菌性炎症,引发腰背部疼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1.典型症状 腰背部广泛疼痛 疼痛通常是主要症状,范围较广,可累及整个腰背部。 疼痛在劳累、受寒后会加重,比如长时间弯腰劳作或者在寒冷天气下,疼痛可能会明显加剧。 越累、天气越冷,越加重,腰背紧绷感 压痛明显 在腰背部的肌肉和筋膜附着点处,会有明显的压痛点。 肌肉紧张 腰背部肌肉会出现紧张、发硬的情况。用手触摸时,可以感觉到肌肉像绳索一样紧绷。 活动受限 患者在弯腰、转身、伸展等动作时会感到困难。例如,弯腰去捡东西时,可能无法像正常情况那样顺利完成动作,或者在转身时,会因为疼痛而只能小幅度转动。 晨僵 部分患者在早晨起床时,会出现腰背部僵硬的情况,活动一段时间后可逐渐缓解。 2.诱发因素 姿势不良:长时间久坐、久站、弯腰驼背,使腰背肌肉筋膜紧张。 过度劳累:反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如弯腰搬重物、腰部扭转运动,损伤肌肉筋膜。 急性损伤:腰背突然受撞击、拉伤或扭伤,治疗不当引发炎症。 慢性积累:长期背过重背包等微小损伤积累,导致炎症。 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攻击腰背筋膜。 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改变力学结构,使筋膜异常受力而发炎。 寒冷潮湿:腰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血液循环减慢、代谢降低,易受损发炎。 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 3.检查 可以参考症状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腰背肌筋膜炎不太会引起蹿麻的情况;腰部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只是可能在某些角度会感觉紧绷“抻得慌”。 除了上述疾病外,腰痛还可能由其他多种疾病引起:如脊柱骨折、骨质疏松、胰腺炎、输尿管结石、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多方面疾病。 因此,腰痛要重视,如果持续疼痛,请及时就医。 二、避免腰痛,从改变这5种姿势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