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微探赜 第三十四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撰联指南 | 第一章 文:秦同培 前言 《撰联指南》,清末民初无锡人秦同培编著,民国十五年(1926)出版。全书共六章,其中首章为“联语声韵法”,较重视句腰与句尾:“联语只是对偶之句,其语句多者,不过如古来长短句之变相,用韵亦不必如律诗之字字有一定平仄,最粗浅者,只须留意於句腰句尾,大要句腰平者,尾多仄,句腰仄者,尾多平,其余有时可以不拘,所谓句腰,视一句之字数而定,字数单者,句腰自以中间一字为准,字数双者,句腰应在前半句之末一字。” 作者在论述了更严的“诗律”和更宽的“非常例”之后,总结出联句声律的两点规律:“第一,即联句之声韵,按诗律注重各双字,使平仄相间,是谓正式语调。第二,即联句之声韵,但注重可停顿处之各句眼字,使读去谐叶,余俱任便,是谓不正式语调。”此两点可以说是后世关于“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关系的最早论述。 关于长联句脚的平仄,作者以平仄相间(主要是单平单仄相间,而非马蹄韵的双双相间)为正格,以“朱氏规则”为变格。第二章为“联语对偶法”,作者认为:“联语既为对偶之句,于对仗上自不可不注意,普通以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使虚实相称,即为合法,但虚字虽无甚定则,而实字之中,则有种种惯例,初学不可不知,其间尤重要者,如数字、色彩、干支、岁时、动植物、方名、器物、天象、地文等数类,沿用既惯,大觉非对不可。”然后,书中列举了各种小类工对的例证与解析,可以说是严格承袭了传统的字类虚实对偶理论。除此之外,此书还细述了联语的“用词”、“缀句”、“贴切”、“格调”等具体方法。 哈哈儿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络PDF版《撰联指南》点校录入制作。 第一节 句之声韵 联语只是对偶之句,其语句多者,不过如古来长短句之变相。用韵亦不必如律诗之字字有一定平仄。最粗浅者,只须留意于句腰句尾大要。句腰平者尾多仄,句腰仄者尾多平,其余有时可以不拘。所谓句腰,视一句之字数而定。 1 字数单者,句腰自以中间一字为准;字数双者,句腰应在前半句之末一字。举例如下: 天开化宇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以上二联,每句四字,系双数字句,故句腰皆在第二字。出句腰平尾仄,对句腰仄尾平。 愿持山作寿 千家春不夜 万里月连宵 以上二联,每句五字,系单数字句,故句腰均在第三字。出句腰平尾仄,对句腰仄尾平。 毕生无不快事 壹威仪以成德 泽经史而立言 以上为六字句,句腰在第三字。 四海声名唐李杜 名世文章传子弟 长春岁月驻神仙 以上为七字句,句腰在第四字。 其余八字句、九字句,皆准此类推。 句腰之与句尾,有时以仄应仄,以平应平,可不拘前例。如: 四野自高下 水之江汉星之斗 鹤在云霄凤在梧 以上二联,出句腰与尾皆仄,对句腰与尾皆平。 句腰与尾,有时可任意不拘韵。如: 大富贵亦寿考 辞章奔放若天马 写作工秀如来禽 一庭之内有至乐 六经以外无奇书 以上三联,句腰皆仄。 德行尊三古 才名横九州 极四时之所乐 袭六经而成书 以经史为无尽义 不山泽而有远思 以上三联,句腰皆平。 2 准以上所举诸例,似句腰与尾,可以任意为之,不必更拘何等平仄矣。抑知不然。考诗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即一句之中,逢第二、第四等双数字,均须按一定平仄,其第一、第三等单数字,可以不拘。而双数字中,前一字仄者,次一字必平,又次一字必仄,所以使声调如波浪之有起伏,以便抑扬顿挫也。凡正式联句,大要皆遵此定例,不独句腰宜依规律,所有双数字皆宜按此规律。其有腰仄尾亦仄,腰平尾亦平者,则因出句首二字平起,对句首二句仄起,非变例也。亦有句腰适为单数字者,则更可不拘。至有全联不按此例,或因集成句,或因集帖字,格于一定范围,不能更讲声韵,只以字面之虚实为对。于是并双数之二四六等各字,亦一概不拘,此则又当别论,非常例也。 今更举正式各联句之声韵例如下: 承家多旧德 累代有清风 松菊开三径 琴书萃一堂 五岳圭棱河气势 六经根柢史波澜 及时大放光明地 与物同游浩荡天 天半朱霞,云中白鹤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一时贤士,皆从之游 槛外风光,不古不今图画 窗前鸟语,非丝非竹笙簧 以上除双字数各联之末一字外,余皆每二字平仄相间,此为联语之最正式者。 故遇五字、六字之联,其句腰适为单数字,有时转可以不拘。如: 聊收静者趣 清影半轮月 芳情一信风 拂几清风作帚 开窗明月为灯 读书不求甚解 鼓琴足以自娱 其句腰或俱平,或俱仄,虽与定例不合,而读去皆觉无妨,以非抑扬顿挫处也。所关重要者,惟在第二字与第四字,此二字相较,尤以第二字为更重要。推之七字、九字各句亦然,只须第二字顿宕叶韵,余诸字有时不合定例,亦无可碍。 例如: 蓬莱隔弱水三万里 清谈如晋人足矣 浊酒以汉书下之 上之二联,惟第二字合定例,余之第四、第六或合或否,皆无关重要,而较觉重要者,转在第五字,其故因水字、椿字、人字、书字,物名已完全,可以停顿。而弱、大字,晋、汉字,皆不完之名词,不可停顿。然则联语之节拍,实随意义为转移。能合诗句格律自佳,否则,不妨随字义之可停顿处,斗合平仄,以求可读。时值不得已,即不斗合平仄亦可,惟句首之第二字必当审慎出之。有时值人名或物名,更移于第三、四字,此所谓句眼也。举例如下: 何无忌酷似其舅 因羊舌而得氏 肯猪肝以累人 莫饮酒日食一斗饭 不择地文如万斛泉 准以上各论,可得二归纳,分列如下: 第一,即联句之声韵,按诗律注重各双字,使平仄相间,是谓正式语调。 第二,即联句之声韵,但注重可停顿处之各句眼字,使读去谐叶,余俱任便,是谓不正式语调。 兹更杂举数则如下,以便读者隅反审辨,藉知声调注重之所在: 国光勃发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是东大陆春日 有新中国少年 万里阳和春有脚 一年光景月当头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烧柏子香读周易,金石其心,芝兰其室 大文章自六经来,得山水情,其人多寿 真学问从五伦起,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第二节 联之声韵 积句成联,句之声韵,即联之声韵。前节已说明句之声韵矣,则联之声韵即概其内,何必更述联之声韵乎?不知所谓句之声韵者,乃一句中抑扬顿挫之音节也。若联之声韵,则为全联各句间之抑扬顿挫,故其音节与各句又自不同。兹就两句之联以及多句之联分述之。 凡两句为一联,则全联共四句。其最整齐者为八字联,每句各四字,大略已如前述,可不赘。今述八字以上,如十字、十一字,或十二字以上者。大要出联上句末一字宜平,下句末一字必仄;对联上句末一字宜仄,下句末一字必平。 举例如下: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竹杖敲苔,倚窗小梅索句 帘波侵笋,闭门明月关心 翠竹苍松,六月秋风凉枕簟 奇花异卉,四时春气蔼楼台 引水挹山光,蔚一片赤城霞气 移石动云根,欲上青天揽日月 闻琴知道性,还从物外起田园 五柳先生懒自栽,惟望享邻家秀色 六朝风景由他变,且快收此日清光 右为两语成联之常例,其间尤以上句四字或五字,下句七字者为最普通,句末一字多平仄相间。但亦有出联二句,末字皆仄;对联二句,末字皆平者,此则变例也。如: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 及时为乐,请自今日始 与世无争,长如太古初 无思不服,岂闻东西南北 非和惟新,普及士农工商 际此美景,愿以金貂换酒 难得良宵,免教玉漏催更 自两语以上,延及三语、四语,大要各语末字多平仄相间,其有出联连数语平收,而末句用仄;对联连数语仄收,而末句用平者,实变例也。近来用之者多此类,变例遂成通例。顾于声调上用此,亦大有气盛言宜之概。 今各举数则如下: 以名门淑媛,为华族贤妻,世谊相关钦美德 从西蜀万里整归装,琴无恙,鹤依然,屈指廿年贤令尹 先东坡一旬作生日,左木公,右金母,齐眉八秩两神仙 文能载道,诗可惊人,当代儒林同一哭 江淹赋别,杜牧工愁,读北海论盛孝章书,早虑斯人无永岁 春雨填词,秋灯校史,仿玉溪题李长吉集,幸今没世有传书 (以上正例) 鸿案喜齐眉,好瑟鼓琴,日永蓬壶春不老 福算晋八旬,多子多孙,齐捧出王母碧桃,麻姑仙草 寿筵刚二月,难兄难弟,正开到尚书红杏,宰相梅花 下笔呕心肝,竟忧伤憔悴以终,骑鹤人还思水部; 当时末座追欢,把影事重寻,在黄公垆头,山阳笛里 老作词坛祭酒,问遗型安仰,有汝南月旦,典午风流 (以上变例) ◆无锡小娄巷 小娄巷秦氏为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后裔,明末清初以来,秦氏族人“一门三探花”,渐成江南一大望族。近代如从福寿堂元勋、广收秦氏家族文化的秦焕算起,第二代有法律名家秦堃培、经史名家秦复培、主持地方公益的秦谦培、商务中华世界书局编辑秦同培、现代照相制版人秦履培;第三代有不畏权势的国学大师秦毓钧、光复无锡的民主革命家秦毓鎏;第四代有《申报》译政和世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秦燮源、爱国才女秦森源、民间文史学者秦寅源、建筑学家秦麟源等等…… 相关链接: 无锡吴文化:悠悠无锡小娄巷(三) 小娄巷的秦氏家族 秦同培,清末江苏无锡人。早年做过国文教师,后在世界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做编辑。一生编辑了大量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教案。 索微探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