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光景易逝,白发须臾。转眼间,我已年到五十虚岁,而阴历正月初四则是我的生日。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也特别喜欢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故而说年龄,常习惯用“空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虚岁”。而所谓“虚岁”是一种相对于实际年龄【现在统称为全岁】的记忆方法。顾名思义,“虚”就是假的,“实”就是真的。虚龄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以年为单位,是一种舍小求大的近似方法。一个人出生的年份记为一年,然后每逢春节加一年。与现代不同,在古代,虚岁是记忆年龄的唯一方式,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中国人之所以用“虚岁”,是因为我们把母亲的十月怀胎的这段时间也算做了一岁。所以我们认为的生命不是离开母体之后,用眼看到了,才承认这是一个生命。而是在母体之中,就已承认那是一个生命了。这体现着整体不可分割的思想和生命的连续性,而非割裂的“出生即从零开始”。而我们目前常说的“周岁”则是精确到身份证的,是线性的、孤立的一个数字,它没有情感及生命,当然也就没有生机,所以人们感受到的也就只有“无情”了。现在虽然在公共场所按要求常使用“周岁”,但这只不过是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已! 俗语说:人生五十知天命。意为年及半百,尝遍世间苦楚悲欢后,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劝诫众人知天命而行事,不可冒险强求。既不要怨天,也不要尤人;既不抱怨地,也不推卸责任,把一切的不公平都压在自己的心里,不找开脱的理由。再说“天命”,其出自巜论语》中的一段论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知天命”,就是懂得在规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顺势而行。然知天命并不是认命,而是能够掌握人生、自然和社会运转的一些规律,在这些规律里看到更多的趣味和可能。知天命,并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自知之明,该认清自己的命数,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是最清楚的,不要幻想,脚踏实地,这样才更容易触及幸福。如今父母都年迈,他们的健康与快乐已成为我们重点关心的事情!孩子正处于读书和就业的关键时候,孩子的前途,往往是做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最关心的事情,努力尽好父母的责任。五十岁的人,当想到自己还有很多未尽的责任,便油然产生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不敢有任何懈怠,需继续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这就是天命!当然,自己进入五十岁这个门槛后,还有许多感悟与反思。 五十岁的人,往往开始意识到,与年轻人相比,自己不再拥有那种几乎无限的精力。这不是屈服,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的局限,学会与自己和解,接受变化。五十岁的人,见证了太多的生老病死,明白了人生无常。曾经的辉煌与落寞,终究会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与亲人朋友共度欢乐的美好时光。五十岁后,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家庭的温暖、朋友的陪伴、健康的身体,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开始回顾过去,当感恩那些陪伴我们走过人生路的有缘人。然而,不论何时何地,健康一定放在第一位,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归零!总之认清自己,即是五十岁最大最重要的天命。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有多大的本事,就过多好的生活! 五十岁,是一个觉悟的年龄,懂得人生并非只有功名利禄、权势地位这些外在的东西值得追求,更多的是内心的平和、满足和快乐。内心少了些烦躁忧愁,多了些许释然放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和欲望,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和安宁。不是变得无畏,不是变得孤独,而是懂得了看淡看开。不再炫耀财富,不再纠结是非,而是学会了自省自知。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生活是自己的,与其他人无关!五十岁之后,不再奢望人生能够一夜暴富,不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不再强求那么多了,而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对于儿女也要学会放手,放手让他们自己搏击人生闯天下。再者,在这个年龄,我也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每一次相聚,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另外,五十岁的人应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多进行锻炼和运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远离不良的嗜好和消极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当然也要远离事事非非,远离充满负能量的人,不要受其影响及干扰!不要多管闲事,更不要同情心爆棚,而是要活得理性,克制,随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