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被称为“猪日”、“赤狗日”、“扫穷日”等。相传在远古时代,女娲为了创造人类的生活伴侣和食物来源,依次造出了各种动物。
据民间传说,女娲创世时,前六日依次创造了六种动物,“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初三这天女娲创造出了猪,所以正月初三就成为了 “猪日”。
正月初三不能做4件事
第一件事:不能杀猪
上面已经提到,正月初三是“猪日”, 人们为了表达对女娲的崇敬以及对猪的感激,便不在这天杀猪,希望猪能繁衍兴旺,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财富,也寓意着六畜兴旺,家庭富足。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如果正月初三这一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给主人家带来好运和丰收。因此,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杀猪会破坏这种好运,影响当年的收成和运势。
第二件事:不能动刀子或剪子
老话说,俗语说 “初三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古人认为,在正月初三这一天使用刀子或剪子等锋利的工具,容易引发口舌纷争,招来是非。因为“刀”和“剪”具有“分离”、“切断”的寓意,象征着 “切断”人际关系,导致全年是非不断。
从谐音和形象上看,剪刀开合的动作像人说话时嘴巴的张合,且剪刀发出的声音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争吵时的喋喋不休。人们觉得在正月初三动刀子或剪子,会带来口舌之争,导致新的一年里是非不断,人际关系变差。
从实际应用中来说,过年期间人们希望一切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刀子和剪子比较锋利,使用时容易不小心划伤手导致出血,新年开头就见血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正月初三不能动刀子或剪子。
第三件事:不能晚归
正月初三又被称为 “赤狗日”,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脾气暴躁,初三这天出门可能会与之冲撞,易生口角,带来不祥与灾祸。如果晚归,遭遇赤狗的可能性更大,会影响一年的运势。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认为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需要早早熄灯睡觉,避免打扰老鼠的喜事。晚归会弄出声响,惊扰到老鼠娶亲,可能导致老鼠在新的一年里频繁到家中偷粮、捣乱,给家庭带来困扰。
第四件事:不能争吵
相传初三是谷子的生日,人们要对谷物之神表示敬重,同时这天也可能有祭拜等活动。如果争吵会被视为对神灵的不敬,影响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另外,春节是家庭团聚、祈求和睦的节日,正月初三作为春节期间的重要走亲访友日子,如果争吵,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氛围,破坏新的一年家庭关系融洽,生活顺遂。
正月初三不能吃的3样食物
第一样食物:猪肉
上面已经提到,传说中,女娲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创造了猪。因此,人们将这一天视为猪的生日,对猪怀有感激和尊重之情。为了表达对猪的敬意,人们选择在这一天不吃猪肉。
另外,猪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财富和丰收,是家庭财富的一种象征。正月初三吃猪肉,可能会被认为不尊重,无法获得猪所象征的丰收。
第二样食物:饺子
饺子是北方春节期间最常吃的食物之一,但是,正月初三在民间被称为“扫穷日”或“扫帚节”,这一天人们会打扫家中过年期间积攒的灰尘和垃圾,寓意着扫除贫穷和晦气。
而饺子形如元宝,通常被视为迎财接福的象征,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这样的重要日子食用更为合适。在正月初三“扫穷日”这一天,更注重的是清扫和休息,因此不太适合吃饺子这样寓意财富的食物。
第三样食物:狗肉
相传正月初三在民间被称为“赤狗日”,赤狗被视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祇或凶神,与口舌是非、不吉利之事相关联。如果在这一天吃狗肉,可能会招致灾祸和不幸。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吉利的情况发生,在这一天不吃狗肉。
另外,狗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和守护者,具有忠诚、守护的象征意义。在正月初三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出于对狗的尊重和感激,不忍心食用狗肉。同时,这天吃狗肉也可能会破坏家庭的运势。
综合上述内容,这些习俗和禁忌并非绝对,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解释。在如今的社会,人们更多地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节日氛围的营造,而非严格的禁忌。
今日就是正月初三了,问问大家,你们当地都有上述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