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到颅脑的这种正常解剖结构,可别误诊了

 弋头儿 2025-02-01

01

病例一

图片

轴位 T2W1、T1W1 前穿质区见长 T1 长 T2 信号,T2FLAIR 呈低信号

02

病例二

图片

轴位 T2W1、T1W1 额叶皮层下见长 T1 长 T2 信号,T2FLAIR 呈低信号


03

病例三

图片

轴位 T2W1、T1W1 中脑见长 T1 长 T2 信号,T2FLAIR 呈低信号

04

病例四

图片

轴位 T2W1、T1W1 外囊区、岛叶见长 T1 长 T2 信号,T2FLAIR 呈低信号

见到这种与脑脊液信号类似,即 T1W1 及 FLAIR 呈低信号,T2W1 表现为高信号,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点状、线状或纺锤样,边界清晰锐利,考虑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常见的磁共振征象 — 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简称 VR 间隙,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在一些情况下此间隙会扩张,称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易于和多种病变混淆,若对其认识不足,则易于误诊。

VR 间隙的概念及功能

VR 间隙是包绕在脑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周围的微小组织间隙,伴随脑动脉深穿支深入脑实质或伴随脑静脉自脑实质穿出,其内壁为血管壁,外壁是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包绕形成。血管周围间隙是神经系统的正常解剖结构,目前被认为是脑内类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脑内代谢产物清除和脑内免疫反应。


图片

图 1 示有 VR 间隙环绕的皮层动脉穿过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右侧是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动脉、VR 间隙和脑实质之间的解剖关系。



影像特点

MRI 是观察血管周围间隙的主要影像技术,主要表现为包绕血管、沿血管走形的类似脑脊液信号强度的间隙,T1W1 呈低信号,T2W1 呈高信号,T2FLAIR 呈低信号,DWI 无弥散受限。通常边界清晰,无占位效应及强化,平行于血管走形时呈线样,垂直于血管走形时呈圆形或卵圆形,该间隙 ≤2 mm 属于正常结构,直径>2 mm 时属于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 3 型:


Ⅰ 型:随着豆纹动脉深穿支走行进入基底节,称为基底节型,也是最常见的,如下图:

图片

图 2 轴位 T1W1 显示双侧基底节多发斑点状低信号影,T2W1 相应部位显示高信号,FLAIR 显示为脑脊液信号,周围脑组织信号正常,DWI 无弥散受限。

Ⅱ 型:随着髓质动脉走行进入大脑半球白质并延续至皮质下白质,称为半卵圆中心型。

图片

图 3 轴位 T2W1 显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斑点状高信号灶,同一层面 FLAIR 显示为斑点状低信号,周围脑实质信号正常。右侧半球箭头所指显示为中央低信号,周围高信号,提示为陈旧性脑梗死。


Ⅲ 型:随着大脑后动脉深穿支走行进入中脑,称为中脑型。

图片

图 4 矢状位及轴位的 T1W1 显示脑干管状低信号灶,T2W1 显示为脑脊液样高信号灶


丘脑、小脑等其他部位也可存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图片

图 5 轴位及矢状位 T2W1 显示间脑及丘脑区域多发囊样病灶,囊样信号与脑脊液相似,其周围脑实质信号正常,病灶未见实性成分,增强后(第 3 张图)未见异常强化,病灶压迫中脑导水管致幕上脑积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