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九雅之 抚琴(雕塑小品)
烂尾在那,一直不知道,肩膀,手势怎么去做,体现音乐,让观者看到后,听到的声,毕竟我是个音盲,五音不全那种,偏偏还喜欢音乐,苦苦寻找那种味,上次遇到汪先生,还是在一个雅集上,汪先生年事已高,没有在现场弹一曲,憾事。今看到《文人空间》对汪先生的采访专辑,感受颇深,拾起来,继续完成抚琴小品。 对于虚,在这个上面,给了很大的点拨,可以理解空,可以理解为放,实虚结合。
一切需要契机。 《文人空间》视频截图,版权属于文人空间 古人九雅,抚琴居其一,然余于斯道,尚有未竟之工。肩之动、手之势,皆未得其要,以致琴音未畅,观者难以闻弦歌而知雅意。余虽音律之盲,然心向往之,苦求其韵,未尝稍怠。
昔日得见汪公,惜其年事已高,未得亲聆雅奏,实乃憾事。今早偶得《文人空间》所载汪公访谈之辑,看,听之感慨良多,心潮澎湃,遂决意重拾旧梦,继续雕琢抚琴小品。
欲使琴音绕梁,非但指下功夫,亦需肩、手协调,方能尽显音乐之妙。余当勤学不辍,探其幽微,以求抚琴之时,肩如松挺,手如柳柔,指下生花,令观者闻琴音而心驰神往,如临其境,方不负此雅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