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白的学问

 谨言策行 2025-02-02 发布于江苏


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为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和西方画有着典型区别。因为留白,整幅画就变得更加空灵和意境深远。其实,留白,不仅存在于绘画书法等艺术上,而且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去一个朋友家做客,近二百平米的房屋宽敞廓亮,每个房间的设计都独具特色。60平米的客厅,豪华典雅,真皮沙发,大背投彩电,红木家具,有一道装饰花墙的造型,把客厅与餐厅象征性地隔开,弧形吊顶给人一种“悬浮感”。花墙旁边就是通往卧室、书房、卫生间的通道,进入期间,如坠仙境,灯光闪烁,如梦如幻,给人一种虚幻、空灵、飘飘欲仙的感觉。尽管房间很多,但每到一处各类装饰品都摆得满满当当。这种看起来好看的装修风格,因过于充实,没有留下一些空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何止是环境的特性如此,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时地需要留给自己和他人一点时间和空间,这甚至是生活快乐、幸福的秘诀之所在。

前段时间读过一篇钱钟书与黄永玉的文章。讲的是,钱钟书曾与黄永玉为邻,两家相距不过200米,但在20年时间里,黄永玉只不过去过钱家两次,就算偶尔给钱家送东西,黄永玉也是电话联系,送到门口返回。黄永玉对别人说,不是不想进去,只是自爱,不愿意去打扰,珍惜他们的时间,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体谅和理解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的关系,都是有边界感、有空间感,适当留白使双方距离恰到好处,在彼此挂念的同时,方能彼此相处舒服。

春节前央视黄金频道播放的一部轻喜剧风格的电视剧《驻站》,因为剧中展现的是鲜有人知的驻站警种和鲜有人到达的偏僻基层,剧情一开始,确实让我有所期待。可是,看到后面,剧情冲突喧嚣尘上:夫妻感情危机,职场斗,打拐,打击铁路盗窃,谋杀案和制D案……应有尽有。刻意制造冲突,让主人公常胜承受了更多的人设和情节压力,相对于一个平凡的驻站民警,剧情在细节真实与整体想象力方面过于饱满,给主要角色几乎没有留白的地方。

所以说,有些事情,用七八分的力度反而更好。留出来两三分,是给观众喘息和思考的空间。

那天聚会,同学给我讲了他单位领导喜欢骂人的事。他的一个同事是个老好人,工作也算兢兢业业,受了委屈一味忍气吞声,觉得忍一忍风平浪静,结果呢?不但没换来别人尊重,反而成了领导的出气筒,每次开会,只要气氛尴尬,准有他的份。而且领导骂人口无遮拦,常常夹带各种人身攻击,如果说点到为止也就算了,可你知道这个领导有多奇葩吗? 除了各种批评、贬低,还有责骂,被骂之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几乎一文不值,简直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恨不得脚底下找个地缝钻进去。因为领导的会风,搞得同学的同事天天上班跟上刑场似的,身心俱疲。

古人自古就有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任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的非凡智慧。说话、骂人留余地,不要说满,骂人要讲究诀窍,于要紧处只一语便得,既是给别人留颜面,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留后路也是留“白”。这点“白”,可能是缺憾,但更可能是另一种美,这也是成语“十全九美”的本意,也是“亢龙有悔”的惜叹。

其实,留白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成长。年少时,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随着我们慢慢成长,越来越发现,虽历经努力,不停地追逐、填充,背负着的期望与梦想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犹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什么是完美和圆满呢?只要还有欲望在,就没有完美和圆满。与其去追求那些太满的人生,不如适当留点空白,留白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充满未知的人生旅途中,去品味留白带给我们的生命从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