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花树节”简记 白岩“花树节”属关岭县域“花树节”之典范,源流于安顺“跳花节”,与杨鲁开发贵阳喷水池跳花坡一脉相承,历史可追溯上千年。地方志对该节日多有记载,如《安顺府志》曰:跳花之俗,遗传最古;又如《永宁州志》曰:每岁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择地平处为月场,以大冬青树一株植于平地,缀以野花,名曰“花树”,男女各艳妆美服,子与子左,女与女右,吹笙跳舞,名曰“跳花”。 ![]() ![]() ![]() 关岭“花树节”,原称“跳花节”,2007年更名为“花树节”,其他地区有称“跳坡节”“踩山节”“花山节”等者。该节日是苗族最隆重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之一,遍布川黔滇及越南、老挝等苗族聚居区。在苗族的诸多节日中,有的是农事节日,有的是宗族节日,这些节日规模较小,影响不大,惟花树节是大规模、大容量、区域性的节日。 ![]() 举办“花树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主办者、场地和花树,系列活动以花树为中心,按照寻花树、立花树、敬花树、绕花树、倒花树的时间顺序开展。栽立花树,方圆百里群众闻讯而动,盛装彩裙遍布山野,举办地家家户户倾巢而出,为活动保驾护航。大部分学者认为,“花树”代表中华文明始祖蚩尤,装点花树时,在树上挂花一十六朵,象征蚩尤所生的九男七女,敬花树、绕花树是后人以芦笙舞蹈形式向蚩尤及其子弟致敬。 ![]() ![]() 进入二十一世纪,关岭“花树节”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而由该节日滋生的“关岭苗族芦笙舞”作为国家级“非遗”进行保护,“关岭苗族花棍舞”作为市级“非遗”进行保护,让“花树节”系列文化进入国家政策保护范围,这是“花树节”今天最本质的变化。所以花树节凝聚着时代需要,凝聚着群众期盼,承载着厚重而优秀的历史文化。 花树节历史久远,西部苗族聚居区多有举行。民国之前普利乡石板寨一带的花树节较为有名。民国时期,花江下哨施家举办的花树节颇具名声。解放后,县域内相继举办过花树节的地方有上关向阳村、普利丫新村和小坝村、关索民族村、永宁白岩村等。 ![]() ![]() 1982年为庆祝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由县文化馆牵头,白岩村举办第一届花树节。2011年白岩村举办第二届花树节;2012年白岩村举办第三届花树节;2013年白岩村举办第四届花树节;2014年白岩村举办第五届花树节;2015年白岩村举办第六届花树节;2016年白岩村举办第七届花树节;2024年白岩村举办第八届花树节。 ![]() ![]() 山舞银蛇迎巳岁,原驰蜡象送辰年,白岩村即将迎来2025年第九届花树节。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为众村民知晓花树节之历史,更好传承和弘扬花树节文化,特立此碑,是为记! 白岩村村民委员会 白岩村2023~2025驻村工作队捐赠 2025年1月 ![]() ![]()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