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古称曹州,乃中国牡丹之都,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美誉。而曹州牡丹园乃是在明清时期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赵氏园、桑藜园、毛花园、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花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诚为集天下牡丹之大成者。
自牡丹园西门入,迎面是一座牡丹鼎。鼎右是精品牡丹园。一进园,顿时被这漫天的花海、袭人的芳香陶醉了。远远望去,宛如碧绿色的海洋中翻腾着七彩缤纷的花浪。游走在花圃间的小道上,更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微风吹拂,花容袅袅,流香四溢。一株株枝叶扶疏的花枝上盛开着花瓣重叠、花朵硕大的牡丹花,给人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感觉。真是阅尽春花皆不如,一睹娇容动心魄。
菏泽牡丹以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牡丹花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气度非凡,俯仰有度,婆娑生姿。看那红牡丹,如杨妃醉酒,暗送秋波;白牡丹似飞燕起舞,清爽袭人;粉牡丹脉脉含情,摇曳生姿;黄牡丹端庄娴雅,姿貌绝伦;黑牡丹端庄别致,绿牡丹别有风韵;蓝牡丹神志清秀,紫牡丹华而不俗。既称国色,岂止倾城!看那花朵向人者,欲迎还羞;背我而开者,将别不舍;又有昂首者如心悦而歌,低头者似相思慢说;怒放者花容璀璨,艳丽妖娆,含苞者萼瓣将绽,娇艳如滴。风动似起舞婆娑,静立如处子默默。在这牡丹花前,仿佛是模糊了时空,一朵朵牡丹犹如“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古代丽人,从花丛中袅袅婷婷地向我走来。
菏泽的春天是属于牡丹的。仲春时节,牡丹盛开。百陌千阡,争奇斗艳,流彩溢芳。牡丹园北门最高处有一座天香阁,又称花神庙,是一座祭祀花神的仿古式建筑,登之可一览群芳。在冲天香阵中,看牡丹丛丛,花开簇簇,色红者或红装素裹,如火如荼,或娇红如滴,或猩红如流。色白者或如月色皎洁,或如玉板无暇,或如凝脂搓粉,或如冰雪雕成;色黄者端庄典雅,姿貌绝伦,花名姚黄;色紫者如紫霞点金,又如丹颊醉酒,妃名魏紫。色粉者如美人素面,色兰者如蓝田玉暖。又有黑牡丹青龙卧墨,绿牡丹娇容三变。各色牡丹,又是一样的金黄色花药,犹如金丝交错,围绕着饱满的雌蕊。更有一种奇花,花萼缺失,只有肥大的金黄色花药包在一起,犹如金色荷包,富丽堂皇。
自古以来,牡丹以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著称,艳冠群芳。唐代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牡丹花色繁多,花型复杂。花色繁多,有红、白、黄、黑、粉、紫、蓝、绿和复色九大色系。花型复杂,有荷花型、菊花型、金蕊型、蔷薇型、金环型、托桂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皇冠型和绣球型十大花型。又有单瓣、复瓣、千瓣三类。牡丹花形瑰丽,花色缤纷,千姿百态,各具风韵,可谓“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从前见过的牡丹,数株、数十株而已,而如这样的牡丹花海,冲天香气,还是首次见到。记得那年送女儿去菏泽求学,为初秋天气。前一日做一梦,入牡丹园,见姚黄魏紫,赵粉杨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因戏改武曌诗曰:“明日游曹州,火速报秋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说来只是一笑,而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却是脍炙人口。
牡丹,原产中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成为观赏植物。唐代,牡丹盛植于京师长安。相传,武则天心血来潮,欲游后苑。值雪后腊梅开放,女皇想,若是百花齐放,岂非盛事?因乘醉下诏说:“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百花慑于淫威,应时俱开。唯独牡丹严守花信,不违时令,抗旨不发,遂被女皇贬于洛阳。谁知这一贬,竟使牡丹因此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赞赏,将其视为和平幸福富贵的象征。据《曹县志》载,宋代时牡丹已经盛植于洛阳;到了南宋偏安,牡丹种植中心也开始南移,兴盛于四川天彭,故天彭有“小洛阳”之称。天彭之后,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其后,“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葛巾》的小说,就写洛阳书生常大用至曹州寻访名贵牡丹,与牡丹仙子葛巾结缘,并促成了其弟与葛巾妹妹玉板的姻缘。无奈故事最后经演成了悲剧。而葛巾玉板也成了紫牡丹与白牡丹的代称。曹州牡丹园立就有姊妹二人的汉白玉雕像。
牡丹自洛阳至菏泽,依然传承了骨子里的那种孤傲、高洁与不屈。据《菏泽县乡土志》记载,元明以来,黄河数次泛滥,曹州首当其冲。清代以降,曹州遭遇过七次较大洪水,曹州牡丹被淹没殆尽。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自河南省竹林决口,殃及曹州,赵楼村北牡丹园成为一片汪洋。花农泅水将牡丹植株拔出,移栽到赵王河东岸,才得以保存。1933年,黄河又一次自竹林决口,水浸曹州,牡丹园内水深两米。花农们将打捞出的牡丹苗捆装成包,背着去外地逃荒,哪怕饿肚子,也不愿将牡丹苗卖掉。大水退后,花农们返回故乡,将牡丹苗栽植到村外高坡地中,继续侍弄牡丹。因为曹州花农的不舍,牡丹才在曹州留下了火种。
据记载,自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菏泽牡丹一直萎靡不振,花田不过百亩,花色只剩下三四十个品种。
于今,菏泽牡丹已经发展到了一点六万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曹州牡丹园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科研中心,拥有科研成果近百项;也是菏泽最大的牡丹芍药培育和输出中心,拥有生产基地四千亩,其中牡丹标准化示范基地四百五十亩,牡丹品种一千二百余个。牡丹不单作药用、食用、观赏,菏泽人还研究出了牡丹籽榨油。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菏泽举办了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八界,花会将曹州牡丹推向了世界,全国各大城市都植有曹州的牡丹,并远销美日韩英法荷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什么菏泽牡丹甲天下?因为曹州地处北温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半淤半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在气候、雨量、土壤等方面,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所以牡丹移植菏泽后,就如鱼得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曹南牡丹谱》)。并且在曹州,牡丹已经成为一种产业。《菏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
四月的菏泽,是爱花人的一场视觉盛宴。清明过后,那积蓄了一个秋冬的日月精华,在一朵朵竞相开放的牡丹花上尽情挥洒。紫牡丹开得富贵,红牡丹开得热闹,粉牡丹开得妖娆,白牡丹开得活泼,绿牡丹开得含蓄,紫牡丹开得富贵……姹紫嫣红,花团锦簇,香飘数里,曹州城也热闹起来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挥毫泼墨。我虽然没听到诗人的优美诗句,但瞧他们的神态,却分明在心里咬文爵字。在园里,我看到了画家们在牡丹花旁挥洒写意,彩墨飞扬。一位大娘,农村妇女打扮,坐在花圃边上,手执羊毫,在一方团扇上,精心绘制一幅红色的写意牡丹。老人胸中有牡丹,下笔浓淡相宜,点染之间,一朵牡丹跃然纸上。
爱花者又岂止是文人墨客?“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各地游客,都来到了曹州,只为一睹牡丹的芳容,领略其“百花从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的风采。置身花海,一张张美丽的笑脸,一个个留恋的身影,人赏花,花迎人,构成了一道春天里美丽的风景线。
早在清朝,菏泽花农就发明了冬季催花技术,让牡丹花在隆冬季节里开放。传说则天皇帝恨牡丹仙子不逢迎人主,曾命人火炙牡丹,迫其开放。大概催花术就是受了火炙牡丹的启发吧?于今,催花技术更臻成熟,大田催花经济、简便,牡丹鲜花可随时供应节日市场。可谓花开遂人意,无需春风催,日日展华容,四季吐芬菲。倘武曌大妈泉下有知,当做何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