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轻度孤独症儿童,虽然愿意与同龄伙伴玩耍交谈,却对与成年人交流感到抵触。家长如何成为这类孩子心灵的挚友,既是一段温馨的旅程,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这要求家长在引导中保持耐心,展现出深沉的理解、无条件的尊重与坚定的支持。 一、耐心倾听,深入理解 孤独症儿童常因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完整表达内心想法。家长在倾听时,需保持足够的耐心,切勿贸然打断或轻易评判。否则,孩子的心灵之门将逐渐对家长关闭。因此,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在孩子分享所思所感时,家长应保持静默,用心倾听,让心灵的沟通更加顺畅。 二、共寻兴趣,增进感情 家长需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探寻那些能激发他们热情的活动,如绘画、游戏、手工等。与孩子一起商量,共同选购所需材料,让孩子在题材选择上拥有自主权。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可提供适当建议,但切勿否定孩子的创意和想法。通过携手共创,不仅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还能让友谊之花在共同的努力中绽放。 三、尊重意见,平等交流 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意见和选择,即使与自己的看法不同,也应先倾听孩子的心声,共同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再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最终,结合双方的智慧,引导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家长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摒弃命令和指责,让对话充满爱与理解。 四、给予支持,传递关爱 在孩子参与家务、手工或学习时,家长应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遇到困难,应及时伸出援手,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无论大小,家长都应及时庆祝他们的成就,让孩子在认可和珍视中茁壮成长。通过言语、行动或温馨的肢体接触,向孩子传递无尽的关爱,让他们深知,无论风雨变幻,父母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五、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典范。通过自己的善良、诚实和责任感,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面对问题时,家长应保持客观和乐观;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展现克制和尊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会解决问题、面对挑战以及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通过上述方法,家长不仅有利于逐步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还能在引导者和保护者的角色中游刃有余。请记住,成为孤独症孩子的朋友,是一场需要细心、耐心、理解和不懈努力的持久战。但只要我们心怀爱意,坚持不懈,定能在这条温馨而充满挑战的旅途中收获满满的幸福和喜悦。 教师:范林栋 工作单位:舞钢市特殊教育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