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人。可能是因为神经系统变性或脑血管病、外伤等引起,表现为记忆功能、精神、行为、人格等方面异常引起。本文中我们来总结归纳常见痴呆疾病:额颞叶变性、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以及糖尿病相关的认知障碍。 痴呆 你知道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正是导致痴呆发生的隐形杀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痴呆的三大元凶:不良的睡眠习惯、不合理的饮食以及久坐。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其包括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执行等方面。 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患者出现上述认知域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受累,并且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能力时,可考虑为痴呆。 认知障碍主要有8种表现,包括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计算力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认知障碍的8大表现:记忆障碍+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计算力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Blessed痴呆量表又称常识记忆注意量表,Blessed行为量表,Blessed 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检查(BOMC),是痴呆诊断量表。由布莱斯德等于1968年编制,属于一种常用的筛查认知功能障碍的简短测验,主要检查内容包括近期记忆、远期记忆和注意力,这些能力常在痴呆早期受累,测验敏感度较好,但此量表不能用于诊断痴呆。 痴呆(dementia)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功能、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 痴呆的分类及诊断标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 2018年初,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学会(NIA -AA)开创性提出 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神经退行性变[AT(N)]分期诊断系统。系统将生物学标志物作为是否具备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特征和病情进展程度的判断标准,将疾病诊断从症状学水平提升至神经病理学层面。PET显像在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痴呆综合管理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全面的管理和全程的管理。在2024年4月21日召开的“认知之光:汇聚顶尖智慧,共筑AD治疗新未来”线上会议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教授分享了痴呆的综合管理相关内容,刘教授介绍了痴呆的多种类型诊断相关的内容,包括病史问询技巧、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在辅助检查中特别强调了生物标志物对AD诊断的重要意义,以及AD诊断的最新标准。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简称BPSD)”,主要有攻击、淡漠、激越、脱抑制行为、游荡、昼夜作息紊乱以及咒骂和言语攻击行为等,大约有80%~90%的患者在病程中至少存在一种症状。 BPSD很容易使患者、家属和照料者照料负担增加,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往往容易造成患者早期住院治疗,增加照料成本。因此,科学治疗和管理BPSD是痴呆诊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来简单介绍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及干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老年痴呆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担。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延缓认知衰退的进程。 痴呆,又称呆病,是一种以获得性智能缺损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其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工作或日常生活活动。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老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痴呆是一种由于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发的神志异常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病因病机相对复杂。 额颞叶变性 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是一组与额颞叶变性有关的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综合征,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常用FTD一词来描述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做出的临床诊断,而采用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描述病理诊断。 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FTL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路易体痴呆的第三类神经退行性认知障碍性疾病。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急速发展,FTLD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带来沉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 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运动症状,患者的认知障碍常在运动症状之前出现,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氏体(LB),其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及脑干。明确路易体痴呆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医生精确诊断,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全面解读】路易体痴呆:临床表现+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最新治疗进展 路易体痴呆(DLB)是一种不可逆、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是波动性认知障碍、帕金森病(PD)样症状、反复生动的视幻觉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不佳,疾病进展速度多快于阿尔茨海默病,本文主要分享路易体痴呆的治疗。 路易体痴呆(LBD)是一种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不仅面临认知功能下降,还可能经历行为改变、运动问题和视觉幻觉等症状。照护LBD患者是一项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家属和照护者的综合医学知识、耐心和爱心。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供实用的护理建议,帮助家属和照护者更好地照顾LBD患者。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主要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整个过程,可以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共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主要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痴呆的整个过程。如果患者的认知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达到痴呆标准则为重度VCI,即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第二大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障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VCI作为认知障碍的重要类型,其诊治进展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因此,积极控制血管危险因素、了解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分型、重视和推广VCI标准化临床诊疗规范,对于降低我国VCI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显著升高,而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糖尿病护理依赖性增加,又加重了糖尿病的进展,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未来几十年内,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人数将会不断增加。因此,早期对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可调控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新药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某些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以及严重感染等已经明显减少,同时慢性并发症越来越多见。许多糖尿病患者缺少“三多一少”的典型临床症状,常以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诉,例如先以脑血管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就诊,在检查中才发现原发疾病为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认知障碍+糖尿病卒中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人们对于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越来越重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6%。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也会显著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逐渐下降、对于护理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加,从而加重了糖尿病的进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干预与治疗:血糖水平控制+认知障碍干预+精神症状干预+日常照护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都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慢性疾病。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人数会不断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应多关注糖尿病的并发症,本文就来谈一谈糖尿病认知障碍的诊断。 编辑 | 麦麦 排版 | 麦麦 审核 | 梓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