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卫气线“警报”失灵的事儿

 熙越 2025-02-03 发布于上海

对此,有读者表示他联想到了登雪山冻死之人,在临死前会脱光衣服的现象。确实,我以前也读到过相关新闻,最近还特地问了下某AI,它告诉我说这种现象“很常见”。

但我得将话说回来,我以通脉四逆汤和诸多阳虚阳浮案为例,是想先推到极致,而后再反推到普遍情况。因为本号老话常说的正是:推到极致,可以看到本质。

如果说,当阴火升逆至极时,人体对环境温度的感知机制将完全/彻底失灵的话,那么,是不是只要阴火有妨碍到这个机制本身,或是妨碍到这个机制传递信号的交通,就都有可能导致卫气线警报的不同程度的失灵?

因为就以我的观察而言,卫气线警报失灵的概率频率要比我们想象地高得多。

首先就是《第一第二个答案》篇里提到的,仲景与东垣的几个发热汗出且无恶寒的方子,大多热象并不甚啊。

还有就是我记忆所及的几个故事。

前一阵子不是甲流爆发么,我身边有家人也中招了,很快还合并了急性胆囊炎(慢性偶尔急性发作)。以下的事儿都发生在没几个小时之内。

经我处理后,她出现过一次还是两次,明显的自知的汗出。之后我询问再三,她表示不怕冷,没有觉得冷。我这时再量了下体温,38度出头,并不高。再看时间,已经将近午夜,便嘱咐她好好休息,明天再看情况。

但她表示心跳快得睡不着,我摸了下她的脉,数而有力。心率大约在90多,确实快于她平时的正常水平。我问她除了心跳以外,还有其他任何不舒服么?她说没什么其他明显不舒服的地方。

我们来想哈,已汗出,不怕冷,脉数有力,苦于心率快,除了体温未恢复正常以外,也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假如照本宣科的话,是不是会主以清降?

好在我还是保守了些,一是考虑到时间已经很晚了,二是即便第二天我要主用降法,那也得是消食导滞通腑的通降法,而不会是清降法。

于是我劝她放宽心,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热度也不高。静下心来休息,实在睡不着,闭目养神也好,等第二天早上再看情况。

谁知她后来对我说,她自己找了片退烧药服用了。她的想法是很简单粗暴的,认为只要热度彻底退了,心率就能正常了,她就能舒服了。

但也很幸运,她找来的不是抗生素,而是发汗药。服下后又出了一次汗,确实就彻底烧退了,心率随之恢复正常,人也很快安睡了,第二天也没再起热势。

尽管我很清楚,没有之前我的出手,那一片药起不到立竿见影且不再反复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既然仍是因发汗获得汗出而热退心率平,那岂不是就意味着:

在她自行服药之前,气机仍然没有取得外达?

但,到底以什么来作为衡量呢?

是否已汗出么?是否恶寒么?还是脉象么?

似乎这里都不能。

但你若是要说完全没有任何征象,那倒也不是。

我想起来,她在表示还剩下心跳快得不舒服感时,我曾尝试给她后背刮痧,想助力散热,加快退烧。

但比较意外的是,痧很难出来。

说意外是因为,她平时还是比较容易出痧的。

所以,这里又有一个与我们一般的认识相违背的地方,即认为人在发热时,出痧比不发热时更容易且更多。

实际上,并非如此,常常有相反的情况。

这是我事后经反复回忆,唯一可以作为气机未能外达的征象。

反过来说,她那会儿的心率快,不是什么热耗津液热耗营阴,而是自欲外达的奋争之象。血液持续地试图冲破阻碍,破壁而出,却不可得。

说完这个故事后,还有一个我的同道好友的故事。

她素体是比较怕冷的,很多年来的体质。有一阵子她说给自己调理了一段时间,“好多了”,“不怕冷了”。我还一度以为是好事儿…

但很快她又来告诉我,冷是不怕了,但自记事起还从未如此怕热!那年夏天她只要不待在空调房间里,就觉得烦闷到难以忍受。

我一听,这不对啊,身体状况似乎是更严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哈,最不能耐热的群体是谁?老年人。

可能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哈,不过要注意这里,我说的是“不能耐热”。因为怕热是其他群体都会有的,但大多还比较能耐热。你看小孩子,大热天还能在太阳底下玩耍嬉闹,一天出好几身臭汗。

于是我建议她做些中华传统的锻炼,尤其是站桩。因为我对于站桩起到的作用的理解是:降行+外达张力。且这个降行还完全不会伤到胃气。

她后来是先重新出现了喷嚏,接着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每隔几天的凌晨三点跟个闹钟似的,必定要醒来擤一阵鼻涕,出来的都是胶粘痰涕,之后必然伴随一身大汗,偶尔湿透床单。我好像之前在《小小的实邪,大大的阻碍》有提到过这段。

如此不经任何药物,自发排邪了几个月后,她便开始恢复正常恶寒感了,并且没有再出现过不耐热的现象。也就是说,又回到了她本来的体质模式。

如此倒推,似乎是痰结破坏到了人体的相关感知机制,亦或是阻滞了该机制的信号传递。

但你要说完全没有任何征象么?

倒也还是有的,她告诉我说在那段异常的时间里,她曾有过几次头面或四肢的麻木厥逆感。

那么始作俑者,即她当时“自我调理”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她说是以风药为重的方子。

哦,原来是通行经络的风药将其痰湿散入了肺络与体表经络中,她向来痰湿颇重。

由此我也就了解到,“好了不等于好了”。倘若手法是错误的,那么主诉症状的消失,往往要比症状得不到解决更可怕,因为,你连相关的警报器也都失灵了。

上文我提到老年人是最难耐热的群体,而这些不耐热的老年人又恰是警报器失灵的。

曾遇到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怕热不怕冷,动辄汗出,你以为她卫气线的循行很通畅么?根本不可能,她有长期的老慢支,日常测量所得的氧饱和度也一直比一般人低很多。肺功能这么差,怎么可能有正常的流利的卫气线?

包括我本人的母亲,在这些年以前,也曾有过长期不耐热。室外才二十五六度的天气,就必须打开冷气了,否则便会难受不已。后来当然是经我的手,而能耐热能安然度夏了,那些极度不耐热的曾经仿佛恍如隔世。

就好像我在《卫气稽留令我想起的那些人那些事儿》里提出的假说那样,老年人的看似升逆,实际上是因为经络之路已大多荒芜难走。发展到最后,胃气再也无路外达循行于阳道。此时,遍布于阳道的所有动脉气口,皆已摸不到胃气,也就到了生命尽头,临终往往表现为暴厥/痰涌。

但这也反过来提醒我们的是,当对方还没有严重到《内经》所言的“血气相并”的绝路时,仍然还是可以尽量打扫一下经络道路的,至少不要去加快加重闭塞。

见升即用降,可以用于一时的急症来取得降行,但若是较为长期的用药,还是要兼顾到卫气线,即便,对方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卫气线不足的典型症状。

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阴火线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卫气线必然/绝对/肯定/毫无疑问地越来越糟糕,卫气越来越稽留,而绝无可能独善其身。

只是相关的警报已经大多失灵了。

你说完全没有征象么?那也不是,老年人大多二便或频或滞,这是水谷已不能正常通行于阳道布散于百脉经络的表现。

如果说阴火的发展与蔓延,导致卫气线警报失灵,那么,经过治疗或其他方式处理后,人体在恢复的过程中,一度或多次出现的诸多表现,其反映的应该是卫气线开始转畅了。

包括,但不限于,发冷感、恶寒感、寒热往来感,以及其他卫气重新通行而伴随的表现,如麻木、发痒、发疹…基本就是《同样的症状若在转愈时出现,往往是需要珍惜的难得的机会!》篇所例举的那些表现。

所以我对赵老治王雪涛的最后一方,持保留意见,参《附录:主文中提到的三则医案原文》。王雪涛在恢复的后半程里,出现了皮肤发痒以及难以入眠,我认为这是阴火线问题得以大体解决后,卫气线自欲恢复外达通行的表现,近似于吴又可笔下的“郁阳暴伸”。争而差一口气,因而发痒,郁而难眠。但赵老用了滋潜法...

我丝毫不意外于赵老的做法,因为在清初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基本就都通用这一个手法了。所以俞震在读到东垣处理自汗出不用敛法而用大队风药,在读到丹溪处理误用小青龙出现咯血而仍用麻黄时,表示深受震撼。因为在俞震那个时代里,医家们处理类似情况一定都会用降用敛用潜…

而清初的这个治疗习惯,延续到了今日。

降行或滋潜法,若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情况下,仍然会取效么?

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一时取得降行,而看起来“有效”的。但往往后患无穷,而不自知。

《第一第二个答案》篇后,有老读者来问,为什么会不恶寒?我说具体机制尚不明,可能还需要向现代医学理论里去找答案。如果有读者具备清晰的相关知识,还请不吝赐教。

我目前唯一确定的是,这个现象远远不限于极端情况,而是非常非常普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