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陈正兴 2025-02-03

(续十三)

鏖战三八线

志愿军总部第五次战役的预定计划是:以三个兵团共12个军(含北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在西线实施主要突击,以分割汉江以西敌人为目的。以第三兵团为中央突击集团,从正面实施突击;以第九兵团、第十九兵团为左右突击兵团,从两翼进行战役迂回,首先分别歼灭南朝鲜第一师、英二十九旅、美第三师、土耳其旅和南朝鲜第五师共五个师(旅)。然后,再集中兵力歼灭美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师。北朝鲜人民军积极钳制敌人,相机歼敌。从战役计划看,本次战役志愿军投入兵力之多,攻击正面之宽,预定突击距离之远,都是中国军队参加朝鲜战争以来之最!

时间是范弗里特的最大敌人。实际上,自从他4月14日接手第八集团军后,他只有一周的时间去熟悉战情。在情况还未明朗之前,他仍然沿袭了李奇微的策略,下令军队继续攻击北进。如果志愿军此时采取的是洪学智和邓华的战术,懵懵懂懂的美军说不定要再次尝到被诱敌深入的苦果。可惜彭德怀已经等不及了!

4月19日,志愿军总部向全军发出政治动员令。22日,月圆之夜,志愿军炮兵出动六千余门火炮突然对宽度达200公里的美军阵地正面战线进行了全线炮击,炮击的猛烈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前所未有的。炮火准备之后,近40万中国官兵开始了全面大规模的反击!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五次战役第一阶段

尽管范弗里特对志愿军的反击有所估计,但规模之大超出他意料之外,他的第一反应便是立即命令联合国军退过临津江,全线向“堪萨斯线”撤退。应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弗里特还是有预案的。李奇微几天前曾告诉他,如果遭遇中国军队的大规模进攻,一定要坚持弹性防御。所谓弹性防御,即以每晚撤退30公里为最大限度,因为30公里也是中国军队步行一夜进攻的最大距离。撤退30公里之后停住,然后立即利用白天转入防御,发挥其强大的火力优势给中国军队尽可能多的杀伤。天黑下来的时候,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再一次后退。只要坚持到中国军队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便可以反守为攻、一锤定音。因此,范弗里特要求联合国军迅速撤退,当务之急是避开中国军队的第一波攻击,而后再考虑反击作战。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但在战线左翼的汉城方向,范弗里特却不能如此自由,因为在这个方向后退30公里,意味着将再次放弃汉城。范弗里特毕竟还是懂政治的,于是,驻守在“三八线”南侧的倒霉的英军第二十九旅便接到了他的命令:坚守阵地!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雪马里之战

围攻英军第二十九旅的是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的王牌部队六十三军。第十九兵团原为解放军华北区军第2兵团,即战史上著名的“杨罗耿兵团”,为聂荣臻麾下的最精锐的一个兵团。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辖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三个军,参加了平津战役、会攻太原、进军大西北作战。1951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司令员仍由杨得志担任,郑维山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政治委员李志民,陈先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下辖第187、188、189师。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政委王昭,下辖第190、191、192师。六十五军军长萧应棠、政委王道邦,下辖第193、194、195师 ,兵团总兵力11万余人。志愿军总部对第十九兵团此役主要任务是:一是以1个军由高浪浦里附近突破临津江防线,迅速向议政府实施战役协同,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并以一部向汉城推进;二是以兵团主力尚浓浪浦里、麻田里、无等里段渡江,首先歼灭英军第29旅,尔后由西南向东北突进,协同第19兵团、第3兵团会歼永平、抱川地区的美第24师和第25师。

第十九兵团部

在遭到六十三军全面进攻之后,英军第二十九旅也陷入了和砥平里的美二师第二十三团同样的境地,可惜第二十九旅没有足够的时间构筑完备的工事,自然也没有第二十三团的好运。仅仅一天,阵地前沿驻守在雪马里突出部的格罗斯特营便被第十九兵团的六十三军重重包围。虽然有军空的配合和地面部队的拼命援救,但苦战三天,这个英军王牌“双徽营”终于还是全军覆没,其中59名英军阵亡,526人被俘。算起来,这是英军部队的第二次全军覆没了。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格罗斯特“双徽”营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英军战俘

然而,这也是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为数不多的战果了。第六十三军在雪马里小胜,但担任关键作战任务的六十四军却出事了。该军担任迂回穿插议政府的任务,在志愿军总部的作战计划中,只有六十四军穿插到位,堵住美军南撤的道路,聚歼美军一到两个师才会成为可能。

但是,议政府的得失从正面威胁着汉城的防守,自然联合国军也不会等闲视之,也已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一、一九二师渡过临津江之后,便落入了韩军第一师布下的陷阱。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第十九兵团进攻方向

韩军第一师是韩军唯二的精锐师之一(另一精锐师是首都师)。在第二次战役中,由于韩一师死守右翼防线整整9天,导致志愿军第六十六军没有完成右翼穿插任务,才最终使得美骑一师、二十五师主力安全撤回到清川江防线休整,可谓是在联合国军中为韩军挣得了脸面。并且在战斗中,韩一师以伤亡1370人的代价,杀伤六十六军1660人,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韩军面前吃亏。因表现出色,该师师长白善烨在第四次战役后接替因飞机事故死亡的金白一出任韩国第一军军长,师长位置由副师长姜文奉顶替。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白善烨

韩一师踞守的临津江高浪浦段,是临津江一个向北的突出部分,江宽水浅、是一个理想强渡之地。一年之前,北朝鲜人民军就是从这里渡江,直接将韩军赶下大海的。第三次战役时,也是韩一师在此布防,但由于当时整个第八集团军人心惶惶、兵无战心,韩军一遭志愿军三十九军116师突袭便稀里糊涂撤退,实际上临津江防线并没有派上用场。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由于志愿军在撤退时未对工事进行破坏,导致韩军前期修筑的坚固工事毫发无损,韩一师直接可以继续用作阻击据点,不能不说是志愿军的一大失策。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韩军防线示

姜文奉深知此地必然会遭到志愿军的再次进攻,并判断志愿军一旦进攻,大概率会采取以往的两翼急行穿插合围战术,因此做了针对性的部署:首先,韩军提前在江底布置好铁蒺藜——这一源于中国古代时期的暗器,并且还将其连接成网。这样中国军队一旦下水就会遭受伤害;其次,在高浪浦南岸高地上精心布置了两道防线,防线由铁丝网、壕沟和暗堡群组成。铁丝网下再埋设反步兵地雷,迟滞中国军队进攻;第三,在高地后方布设强大的炮兵群,由韩军第17炮兵营、美999装甲炮兵营、176野战炮营和美军一个重装坦克营组成,严阵以待,随时对突破二道防线的志愿军进行反击。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美军坦克

当时,由于时间仓促,六十四军军部在接到第十九兵团总部进攻的命令时,准备工作并没有到位,炮兵部队尚未完全进入阵地,大部队也并没有抵达冲锋出发位置。于是军长曾思玉紧急打电话给19兵团司令杨得志,提出:“能不能晚一天进攻,好让准备工作更充分一些?”但杨得志的回答是,“不要问了。这是命令,执行吧!”

杨得志上将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曾思玉中将

曾思玉哪里知道,杨得志此前已经在志愿军总部的作战会上在彭总面前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声称右翼突破没有问题,保证一定完成穿插任务!彭德怀虽然心有疑惑,但面对一线将官的豪气,也不便进行置疑。而杨得志作为一位战斗经验丰富的兵团首长,也并非不知道准备工作不充分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一是我军已全部换装苏式装备,士气高涨,二是当面之敌是韩军,依据以往的经验应该问题不大,三是是当时整体的局势是,如若让六十四军晚一天发起攻击,那么六十三军和六十五军的穿插任务就会暴露,就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出于全局考虑,六十四军的进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渡过临津江

4月22日下午,六十四军的进攻开始,在经过短促的炮火突击后,韩军设置在高地防线上的地雷、铁丝网被基本摧毁,为志愿军战士们打开了冲锋的道路。下午5点,191师的先锋571团率先发起冲锋,冲入了水深及腰的临津江。然而战士们一下水后踩上铁蒺藜才意识到情况不对,但仍然忍受剧痛奋力趟水向前进攻,很多战士倒在了河水之中,鲜血染红了河水。在没有接到后退命令的情况下,紧跟其后的572团与192师的三个团也冲入河中。由于韩一师主动放弃了滩头阵地,五个团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但进入第二道防线后,韩一师已反应过来,韩军士兵迅速进入工事进行了阻击,防线后的美韩炮群也开始开火,同时出动坦克、飞机助战。密集的火网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临津江南岸高浪浦坡地炸成了一道火墙。

美军炮兵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志愿军冒着炮火进攻

美军炮火有多猛烈?据美军随军记者记载,美军每个炮兵连平均一个小时发射3666发炮弹,平均每门炮发射600发,把炮管都打红了。在漫天炮火的支援下,韩军第一师居然也敢于放胆发起反突击,与我军反复争夺第二道防线制高点,使我军好不容易占领的阵地反复易手。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激战从黄昏打到第二天黎明,六十四军仍然没有突破韩一师第二道防线。眼见时间越拖越久,伤亡越来越大,穿插即将演变成强攻。焦虑之下,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给第六十四军连发两封紧急电报,语气之激烈令人骇然:

“……我军主力已停于江南狭小背水地区,如不坚决攻击等于死亡,势必遭到不必要的损失,会造成更多的困难…各军师本日晚应按原定任务不顾一切牺牲,组织火力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坚决攻歼该敌…六十四军各师如不猛插进到目的地完成战役任务,将会遭到革命纪律的制裁!”

对自己的同志用“革命纪律的制裁”这样激烈的字眼,恐怕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也可见情况的严重程度。

然而事实证明,在缺乏重火力的支援下,仅凭轻武器和人数优势是难以打赢阵地攻坚战的。尽管第六十四军奋力进攻,主力却仍然无法突破联合国军的防线。最终六十四军只有一个营和兵团侦察支队冲破了敌军防线,这两支小部队人人置之死地而后生,20小时不眠不休,拼死血战,连破美军七道阻击线,插入纵深穿插六十公里,切断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退路,并阻敌三天四夜,无奈力量太过弱小,最终全部血洒道峰山。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4月23日上午,在志司的催促下,杨得志孤注一掷,下令第二梯队的六十四军190师及六十五军的两个师也迅速过江,支援在临津江滩头陷入苦战的六十四军191师和192师,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突破敌人防线以及迂回切割敌军的任务!这道命令最终被证明是一个昏招,因为在第一梯队没有打开进攻空间的情况下,第二梯队过江后便只能顶在前进不了的第一梯队后面,进退两难。结果,中国军队五个师的5万多人全部拥挤在了临津江南岸的狭窄的江边,陷入了背水面山的险地,终于酿成了第五次战役中的第一场悲剧!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美韩炮群火力覆盖区域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美机群轰炸

你所不了解的朝鲜战争(十四)

志愿军奋勇进攻

整整两个白天,美军出动庞大的机群对方圆仅20多平方公里内没有防空能力的中国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同时地面炮兵也进行了不间断的饱和式轰炸,上万名志愿军战士还没看到敌人便牺牲在炮火和凝固汽油弹下。第十九兵团抱着在朝鲜战场上立大功的决心开赴前线,结果却在临津江畔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挫败!

此战的伤亡,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部《第19兵团作战检讨》,1951年5月24日条目记载:“战役第一阶段经7昼夜激烈战斗,歼敌约5000多人,自身却付出了1万余人的代价。”

杨得志将军对这场战役一直抱悔终身,在其回忆录当中就有段记载:“五个师拥挤在临津江南岸约2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遭敌炮兵的火力突击,伤亡很大,现在想来,依然是十分痛心的。”

临津江畔血流成河,但好在志愿军其他区域的战事进展还比较顺利。美第八集团军和韩军在我军的猛烈突击之下,已经出现了多个缺口,面临着分割包围的风险,于是范弗利特只能命令部队后撤,沿着“堪萨斯线”重建防线。由此,据守于临津江边的韩一师以及英军第29旅开始且战且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64军也终于突破敌人的阵地,占领了汶山、法院里、葛谷里、中牌里和七峰山一线。但是时间已经损失了三天,美韩军主力已整体撤退,战机已失,未能完成截住一个或几个美军师的任务。战后,为了严肃军纪,191师、192师师长和政委谢正荣、罗立斌、何友发和张星灿被处以降级处分、回国并通报批评。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