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过年吵架”的原生家庭,都在上演《哪吒》

 青龙强 2025-02-03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

这个故事完全没必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么,

看看自己家里。

年假这两天,《哪吒2》正在国内院线上热映。我还没来得及去看,但对于这个IP,很想写上两笔。
图片
有的时候,仔细想想,你会觉得中国人的神话英雄崇拜蛮有意思的。比如传统儒家道德观最强调的就是忠义二字,但我们在神话体系中最为崇拜的两个英雄,一个孙悟空,一个哪吒,却刚好是最典型的“不忠不孝”的代表,孙悟空不用说,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大闹天宫逼着玉帝“快去请如来佛祖”,连天上的皇帝都不尊重,当然算不上忠诚。而哪吒呢?他一生中与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知名的高光时刻,恰恰是“哪吒自戕”,割肉还父、剔骨还母那一段。《孝经》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本也。”而明朝的许仲琳愣是在《封神演义》里编出这么一段来,用最刻骨的方式对《孝经》完成了解构和反讽——你不是说骨肉是父精母血,当子女的没有私自处置权么?那我都还给你,还我灵魂的自由,这总可以了吧?
所以中国人在诸多的神话人物当中最崇拜悟空和哪吒,以至于时至今日依然让这两个IP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总觉得饿着绝对不是偶然的,恰恰是中国古代对忠孝的强调太过,使人本能的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在现实乃至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都无法发泄,那就只有在神魔小说中完成最极致的逆反和复仇……这话说着说着,就有点奔着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路子去了。
说回哪吒的故事本身,小时候看动画片《哪吒闹海》,看到电影里的哪吒对李靖决绝的说:“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时,觉得这对父子的决裂已经很过分了。但是后来看了《封神演义》原文,才发现原版李靖和哪吒的父子关系紧张,其实比电影改编的还要过分。
哪吒自戕之前李靖对哪吒的逼迫已经算是下死手了,哪吒死后,魂魄未散,想要得个庙宇供奉、将来转生天界,就直接跟母亲托梦,话说的也非常决绝:“我求你数日,你全不念孩儿苦死,不肯造行宫与我,我便吵你个六宅不安!”
说白了,不给就闹,已经没有任何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恩情。
而哪吒的母亲没有办法暗中使人修造了哪吒的寺庙供奉,不想此事很快被李靖侦知,马上过去亲手把自己儿子的庙给砸了,砸完之后立刻回家骂老婆。
李靖这个时候说了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我觉得它解释了这对恩怨父子关系为何如此紧张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靖骂到:“你生的好儿子,遗害我不少,今又替他造行宫,煽惑良民,你要把我这条玉带(指官位)送了才罢!如今权臣当道,况我不与费仲、尤浑二人交接,倘有人传至朝歌,奸臣参我假降邪神,白白的断送了我数载之功。这样事俱是你妇人所为!今日我已烧毁庙宇,你若再与他起造,那时我也不与你好休。
这里需要提一点,就是《封神演义》中的李靖,并不是历史上那个军事奇才李药师,也没有神话中托塔李天王的威风。小说写的明白,他就是个守陈塘关的总兵。总兵这个职位在明清官职序列当中大体相当于师长,但它只是一个差遣,并非正经官职、更别说爵位,跟崇侯虎、西伯侯姬昌那种差的很远。
图片
说的简单点,李靖这人在《封神演义》当中属于纯纯的高阶打工人——就像他自己说的,上面没人,别人有背景他只有背影。这样一个人想在《封神》那个抽象的世道里混,那当然是压力山大,半点差错都不能出的。
于是故事中的李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套中人”,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怎么把官位保住,别断送了自己的毕生奋斗,有余力的情况下再保一保陈塘关这一境百姓的平安就得了。
说白了,他是一个看透了当时的世道,并决定接受之、在其中活下去的人。
但好巧不巧,他生了哪吒这么个惹是生非的“孽障”。有一种矛盾就一定会在这对父子之间发生——李靖要代替大商这个社会,完成对哪吒这个逆子的规训,这个过程间接的就把人与社会的矛盾内化到父子之间的矛盾关系里来了。
而更加灾难性的,是《封神演义》所立足的古代文化,并没有给处理如此尖锐的矛盾一个良好的方案。
我们常说“家国同构”,其实在大多数社会当中,家庭关系确实很容易成为该社会政治关系的倒影和缩现,古代中国因为需要不断加强皇权,所以在家庭叙事当中也相应的不断神化,到了明清时代已经真正延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程度。明清时很多家庭伦理的所谓“佳话”,放到今天来讲述,其实都是非常恐怖的。
比如著名的大清官海瑞,曾经因为自己五岁的女儿亲手接了一个男仆递来的糕饼,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就下令让女儿不吃不喝,最后把她饿死了。
但今天看来简直时衣冠禽兽的故事,在当年时被作为海瑞是大好人的光辉事迹来宣传的。
大家似乎都觉得海瑞事母至孝、为臣至忠,至于为了一块糕饼就要了自己女儿性命么,这本来就是为了女儿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么——退一万步讲,就算海瑞饿死女儿不是为了女儿好,那也是为了保住家族和自己的名声,而家族和父亲的名声,在明代的官方价值排序当中,是高于一个女童的生命的。父亲以爱子女的名义杀害子女。——这就是鲁迅为什么要痛骂古代中国礼教“吃人”的原因。
理解了这些事情,你再回看《封神演义》中哪吒父子之间发生的那些事情,就会发现它真的只是明代现实一个不足为奇的倒影。李靖是一个被大商的世道已经驯化到循规蹈矩的人,他生活在对压力与惩戒的恐惧中,面对哪吒的叛逆,他起初想的还是在保家族的同时保一保这个逆子,但等到意识到这个逆子无论能力还是思想他都管不住时,他立刻决定抛弃哪吒,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毕竟儿子没了可以再生,消息传到朝歌去,我这一辈子功业乃至小命可就都没了。
图片
所以李靖不仅要逼死自己的儿子,而且要毁了他的庙不许他投胎,用这种最残酷的方法和自己的至亲骨肉“划清界限”。《封神演义》中商末的那种社会矛盾与刚性统治逻辑,至此完全内化到了李靖父子的关系中。
而透过对李靖父子的观察,我们其实也能理解为什么现实中中国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为何如此难解。
首先就是中国的家庭教育承载了太多让孩子接受社会、适应社会的职能。在一个完善的现代社会中,这部分教育本来是可以通过例如公民课等社会实践去进行的,但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把这个职能内化到家庭中,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习惯说这样的话:“你在家就这样不听话,将来到了社会上,面对领导上级可怎么办?社会上可没人会惯着你。”
这个教育听上去语重心长,但实际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一个现代社会中究竟谁应该服从谁,本不应该是谁是上级、谁掌握权力谁就说了算的。应当服从的是理性的讨论和合法的决策。第二,父母在这种说教过程中不自觉地把自己类比为了社会中的领导、上级和公权力,这个类比是不当的、也无形中将社会中的压力引入到了家庭里。让原本单纯的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权力的压迫感。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受过太多平等关系的训练的,如果我们在亲子关系之外的社会实践中就已经习惯了对上唯命是从而对下说一不二,那我们其实很难与自己的子女或父母相处当中凭空发明出一种平等的、理性讨论的关系。

谈到家庭关系,托克维尔在他的名著《论美国民主》曾有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论述,他说:
在美国,始终就不存在罗马人和贵族就家庭这个词的含义所理解的那种家庭。美国人只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才具有家庭意识。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亲实行家庭专政,子女不得抗拒。子女的年幼无知,这是必要;而子女们的利益,以及父亲的无可争辩的优势,又使这成为合理合法。
但是,美国人达到成年之后,子女必须服从父母的关系便日渐松弛。他们先是在思想上自己做主,不久便在行动上自主。严格说来,美国人没有青年时期。少年时代一结束,人便自己闯天下,开始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果认为这是一场家庭内部斗争的结果,做儿子的在这场斗争中以违反道德的办法取得了父亲拒绝给予他们的自由,那将是错误的。促使做儿子的要求自己独立的那些习惯与原则,也在使做父亲的承认儿子享受独立是他的不可抗拒的权利。
因此,前者绝对不会有那种人们在摆脱压制他们的权势之后还将长期怀恨在心的愤懑感情,而后者也决不会产生那种在失去权势之后通常会随之而来的痛苦和气愤的遗憾感觉。这就是说,做父亲的看到他的权威总有一天期满,这个期限一旦到来,他便自愿放权;而做儿子的也已事先知道,他自主的日子必将到来,可以十拿九稳地获得自由,就象一份财产必归他所有,谁也不想来抢似的。
……
图片
我想,托克维尔所描述的这种亲子关系,其实是所有现代社会处理原生家庭与子女之间难题的终极解法。
而两相对比,我不得不说一个担忧,那就是我认为很多人对“哪吒精神”过度推崇,其实未必能终结中式亲子矛盾的死循环。因为无论原著小说中还是改编电影里,哪吒都是用一种非常暴力和仇恨的方式去反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父权的。
就像电影《哪吒1》走红之后,爆火的那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图片
我总觉得,这句口号中所潜藏的那种恨意和狠劲,其实暗含了这个故事最终的走向,哪吒在通过自己实力和愤恨推翻了他所痛恨的父权、乃至“天”之后,自己最终会难免成为新的父与天,因为他能做到这一切来源于他极致的力量,而对极致力量的崇拜,恰恰是父权叙事最根底的逻辑。
实际上,这种“哪吒”现象,在我们社会中已经正在悄然发生了,今年春节初二,“春节吵架”这个词汇意外冲上了微博热搜首位,很多年轻子女趁着休假千里迢迢赶回家中跟父母团聚,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压住火气和性子和父母相处,甚至为了催婚、催生、过年几点起床、怎么打扫卫生这种小事,双方也很容易爆发一点就着的争吵。
在这样频发的“过年吵架”里,其实每个父母都是李靖,社会给了他们压力和威权式的亲子关系方式,他们只会用这种模式与子女相处。而每个子女又何尝不是哪吒,工作赋予他们独立的经济地位,就像太乙真人用莲藕帮哪吒重塑的肉身,重生后的他们已经不甘于再接受父母单方面的训教了。
何必去电影院看《封神》《哪吒》,这个春节里,每一个过年吵架的家庭,都在上演类似的故事。
图片
所以让我们再重读一下托克维尔所称赞的那种亲子关系:“子女绝对不会有那种人们在摆脱压制他们的权势之后还将长期怀恨在心的愤懑感情,而父母也决不会产生那种在失去权势之后通常会随之而来的痛苦和气愤的遗憾感觉。这就是说,做父亲的看到他的权威总有一天期满,这个期限一旦到来,他便自愿放权;而做儿子的也已事先知道,他自主的日子必将到来,可以十拿九稳地获得自由。”
我想,什么时候我们实践了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国人一代又一代李靖与哪吒的父子仇恨轮回,才会真正走向终结。
总的来说,我不知道社会是否由于这种变化而受到了损失,但我确信个人却由此得到了好处。我认为,随着民情和法制日益民主,父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和温和,而不象以前那样讲究规矩和仰仗权威;他们之间的信任和眷爱将更加坚定。
——托克维尔
全文完
本文5000字,感谢读完,愿读到它的朋友们新春快乐,家庭和睦,
宽容自己的父母与子女,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我们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彼此都不容易。
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