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3月5日清晨,江苏淮安城中驸马巷里的一所宅院中,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传遍街巷。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就是日后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伟人——周恩来。 作为长子,周恩来的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对他的未来更是充满希冀。可是,究竟为何,周恩来还不满一岁时,就被父母过继给了旁人呢? 01 周恩来的父亲名叫周贻能,上过私塾,获得过清代教育制度的最高学位“国学生”,当过师爷。如此一个有学问的人,给儿子取名字自然颇有讲究。 在家谱中,周贻能的孩子这一辈儿属“恩”字辈。又经过一番思量后,贻能用“来”与“恩”相配。来者,未来也。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充满了父母对第一个孩子的美好期望,也预示了这个孩子的未来。 但鲜为人知的是,父母还给周恩来取了一个小名,叫大鸾。那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传说中,这种鸟一出现,天下就太平安宁。 02 周恩来的母亲姓万,小名冬儿,家中排行十二,因而大家习惯称呼她为万十二姑。她美丽、善良,读过五六年家塾,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家庭的影响,万十二姑性格开朗、精明果断、乐于助人,嫁给周贻能后,更是贤惠能干。 就在周恩来不满一岁时,最小的叔父周贻淦病危,膝下无子女。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周贻淦无后,不仅祖宗的祭坛上不能拜访他的牌位,他的遗孀也会一直被族内外的人看不起。 这时,一位信神的亲戚给周贻淦的妻子陈氏出了一个主意:“要是能把大鸾过继给你们,就能冲喜,免了贻淦的灾,他的病很快就能好起来了。” 陈氏把过继之事与兄嫂商议,周恩来的父亲强烈反对。但生母万氏是个通情达理又顾全大局之人。同为女人,她理解弟媳陈氏的苦楚。更为挽救小叔子被肺痨折磨的生命,万十二姑极力说服丈夫周贻能,忍痛将亲生儿子大鸾过继给了小叔子家。 但是事与愿违,过继儿子的喜悦,也没能留住重病的叔父。周恩来过继给周贻淦两个月后,贻淦去世了。嗣母陈氏在悲痛之后,担负起了精心抚养周恩来的任务。 此后,周恩来改称生母为“干妈”,称养母陈氏为“娘”。年少守寡,陈氏鲜少出门,终日守在家中与养子大鸾相依为命。她把全部的感情、心血都倾注在了抚养和教育周恩来上。也正由此,周恩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为了哺育周恩来,陈氏还托人在当地农家为他找了一位乳母蒋江氏,三人一同生活。乳母同样淳朴慈爱、宽厚老实。她那劳动人民勤俭质朴、行善积德的美好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周恩来。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遭遇,周恩来的性格从小便深深地打下了生母、嗣母的烙印…… 03 说到鲁迅与周恩来的叔侄关系,还要从周氏的家族渊源讲起。 淮安周家,发于浙江绍兴,世代师爷。在绍兴周家祖居“百岁堂”,周树人(鲁迅)的周家和周恩来的周家,都尊奉一个始祖。 对于和鲁迅的这种渊源,周恩来曾多次提及。 那是1952年的一天,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家做客,彼时已是国家总理的周恩来恭恭敬敬地对许广平说:“广平同志,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哩!” 后来,在1969年4月上旬,中共九大期间,周恩来在北京饭店看望鲁迅的弟弟周建人时,曾风趣地说:“建老,我已查过哉,您是绍兴周氏20世孙,我是绍兴周氏21世孙,您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呢!……” 就是这不同寻常的家庭和家族源远,为周恩来不平凡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