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曾说:
父母在孩子12岁之前,应该着重培养他们以下7种能力,助力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面对成长挑战,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受益一生。 独立能力 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父母要学会示弱,孩子才会变强。父母把责任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独立。 父母需要适时退出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学会自理,包括基本生活技能,如洗衣、整理房间、做饭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不依赖老师,哪怕离开父母也能自理生活。 独立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适应能力也更强,不管去到哪里都能表现出色。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父母的负担,还同时可以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抗挫能力 人生中,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需经历“成对”的教育。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没有抗挫力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崩溃。 教会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予他们坚持的勇气,孩子自然会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人们常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抗挫力,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逆风翻盘的力量之源。 自律能力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自律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父母不停的催促、唠叨,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烦躁,降低孩子日常的学习效率,还会破坏孩子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会形成厌学的恶性循环。 亲爱的父母们,想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让孩子更自律,请学会适当闭嘴。 当发现孩子的不自律行为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进行复盘,寻找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孩子既不会反感,也能够从内心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并主动改进。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促使一个人集中注意力,主动地探索与研究。 兴趣,能让一个人更好地抵制住玩乐的诱惑,也能让一个人长期坚持下去。 任何人一旦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当中,都会全力以赴,并且乐在其中。 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适当制定学习目标并给予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自己也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时间管理能力 合理安排时间,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和引导,更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和鼓励。 家长也需要发挥示范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时间安排方面比较得当,处理家庭事务高效优质,因而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亲子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时间管理带来的益处,有效地激发起孩子参与时间管理的兴趣。 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具备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人,将来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更容易获得成功。 孩子的情绪确实需要有宣泄的空间,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他们养成调节、控制情绪的好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对话和亲子互动,让孩子首先认识到各种情绪的存在,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其次,还应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爱发脾气并不是本性使然,是因他们心里没有调节、控制的概念。 最后,家长需要不间断地引导孩子养成控制及管理情绪的习惯。比如,告诉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选择先冷静一下,去运动、去唱歌,待情绪稳定之后,再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想发脾气时,先心中默数10个数,然后再进行沟通及交流…… 社交表达能力 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 父母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良好的表达,能够让人走出困境,能够使人更有信心,也能影响他人,最终获得幸福。 社会学研究也发现,会表达的孩子,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受到委屈,或者遇到矛盾冲突时,都能更轻松自得,更应付自如。 心理学家卡耐基就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语言表达。” 在孩子12岁之前,教会他们这些能力,不仅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迎接青春期的挑战和未来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