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第二天,韦使君请求进一步的教诲,大师登上法座,对众人说:“大家要净心念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接着又说: “各位善知识!菩提般若的智慧,世人本来都具备,只是因为心被迷惑,无法自己觉悟,需要借助大善知识的引导,才能明心见性。要知道,愚人和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由于迷悟的不同,才有了愚智之分。今天我为你们讲解'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法门,让你们都能获得智慧。请专心听讲,我为你们解说。善知识!世人整天口里念着般若,却不认识自性中的般若,就像嘴里说食物却吃不饱一样。口里说空,却万劫不能见性,终究没有益处。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这需要用心去实践,而不是光靠口念。口念而心不行,就像幻影、化影、露水、闪电一样虚幻;口念心行,心口相应,本性就是佛,离开本性就没有别的佛。什么叫'摩诃’?'摩诃’是'大’的意思。心量广大,就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没有青黄赤白,没有上下长短,没有嗔恨和欢喜,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头尾,诸佛的净土,都像虚空一样。世人的妙性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也是如此。善知识!不要听我说'空’,就执着于空;最重要的是不要执着于空,如果只是空心静坐,那就是陷入了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包含万物,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都在虚空中。世人的性空也是如此。善知识!自性能包含万法,这就是'大’。万法都在人的自性中,如果看到一切人的善恶,都不取不舍,也不染着,心如虚空,这就叫'大’,所以称为'摩诃’。善知识!迷人口里说,智者心里行。还有一些人,空心静坐,什么都不想,自认为这就是'大’。这种人不可与之交谈,因为他们陷入了邪见。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及法界,运用时清清楚楚,应用时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这就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慧,都是从自性而生,不是从外而来,不要错用意,这就是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走小道。口里不要整天说空,心里却不修行。这就像普通人自称国王,终究不可能实现,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善知识!什么叫般若?般若,汉语就是智慧。在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这就是般若行。一念愚,般若就断绝;一念智,般若就生起。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里说般若,心里却常愚,常说自己修般若,念念说空,却不认识真空。般若没有形相,智慧心就是般若;如果能这样理解,就叫般若智慧。什么叫波罗蜜?这是西域的语言,汉语是'到彼岸’。理解其义,离开生灭,执着境界就会生灭,就像水有波浪,这叫此岸;离开境界,没有生灭,就像水常流通,这叫彼岸,所以称为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里念,念的时候有妄念和是非;念念若行,这就是真性。悟到这个法门,就是般若法;修这个行,就是般若行。不修就是凡人,一念修行,自身就是佛。善知识!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念迷就是凡夫,后念悟就是佛;前念执着境界就是烦恼,后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上乘、最第一的法门,无住无往也无来,三世诸佛都从中而出。要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这样修行,必定成佛,将贪嗔痴三毒转化为戒定慧。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智慧。为什么?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如果没有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到这个法门,就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性真如,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如果想进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就能见性。要知道这部经的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无法一一细说。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是为大智人、上根人说的,小根小智的人听了,心里会不信。为什么?就像大龙下雨在阎浮提,城邑聚落都会被冲走,像漂走枣叶一样;如果雨下在大海,海水不增不减。如果是大乘人、最上乘人听到《金刚经》,心里会开悟。所以要知道,本性自有般若智慧,自用智慧常观照,不依赖文字。就像雨水不是从天而来,而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都得到滋润。百川众流,最终汇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的般若智慧,也是如此。善知识!小根之人听到这个顿教法门,就像草木根性小的,遇到大雨,都会倒下,无法增长。小根之人也是如此,他们本来也有般若智慧,与大智人没有差别,为什么听到法门却不能开悟?因为邪见障重,烦恼根深。就像大云遮住了太阳,没有风吹,阳光就无法显现。般若智慧没有大小,只是因为一切众生自心的迷悟不同。迷心外求,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就是小根。如果开悟顿教,不执着外修,只在自心中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这就是见性。”善知识!内外都不执着,来去自由,能够去除执着的心,通达无碍。能够这样修行,与《般若经》的本意并无差别。善知识!所有的经典和文字,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十二部经,都是因为人而设立的,因为人有智慧的本性,才能建立这些法门。如果没有世人,一切万法本来就不存在。所以要知道,万法是因为人而兴起的,一切经书也是因为人的需要而说的。因为人中有愚有智,愚者是小人,智者是大人,愚者向智者请教,智者给愚者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就和智者没有差别了。善知识!不觉悟时,佛也是众生;一念觉悟时,众生就是佛。所以要知道,万法都在自心中,为什么不从自心中,立刻见到真如本性呢?《菩萨戒经》说:'我本来的自性是清净的,如果认识自心见性,都能成佛道。’《净名经》说:'立刻豁然开朗,回归本心。’善知识!我在忍和尚那里,一听他说就立刻觉悟,顿时见到真如本性,所以将这个教法传播开来,让学道的人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如果自己不能觉悟,就需要寻找大善知识,懂得最上乘法门的人,直接指示正路。这样的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都是因为善知识才能发起的;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来就有,不能自悟,需要求善知识指示才能见到。如果自己能觉悟,就不需要外求;如果一直执着于需要他人的善知识,指望得到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自心中有智慧可以自悟。如果起了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然有教授,也无法救你;如果起了真正的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都会消失。如果认识自性,一悟就能达到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认识自己的本心。如果认识本心,就是本解脱;如果得到解脱,就是般若三昧,就是无念。什么叫无念?如果见到一切法,心不染着,就是无念。用的时候遍一切处,也不执着一切处。只要净心,使六识从六门出去,在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叫做无念行。如果什么都不想,让念头断绝,那就是法缚,叫做边见。善知识!悟到无念法的人,万法都能通达;悟到无念法的人,见到诸佛境界;悟到无念法的人,达到佛的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到我法的人,将这个顿教法门,与同见同行的人一起,发愿受持,像侍奉佛一样,终身不退,必定进入圣位。但必须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能隐藏正法。如果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害前人,终究无益。怕愚人不理解,诽谤这个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善知识!我有一个无相颂,大家都要诵取,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依照这个修行;如果不自己修行,只记住我的话,也没有益处。听我的颂:大师又说:“今天在大梵寺说这个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当时,韦使君和官僚、道俗听了大师的话,无不省悟,一时作礼,都赞叹说:善哉!没想到岭南有佛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