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会让教师职业消失吗?DeepSeek的回答让我错愕又惊喜!

 嶅山村夫 2025-02-04

原创 张飞 中国教师报

 2025年02月03日 13:29

你认为呢?

有人说,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世界的元年。起初我还不相信,直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刷屏网络,我才发现人工智能早已经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作为教师,我不禁思考,当拥有强大知识储备、情绪稳定又能及时进行精准数据分析并且永远不会疲惫的AI教师或AI助教全面普及之后,我们的这份职业是否会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01

教师必须要进行角色转型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往往被概括为“教书育人”四个字,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教师的功能更多地侧重于“教书”,即知识的传授,而这种知识的传授又因为诸多原因不断窄化为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
如今我们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他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否拔尖。学生分数成了衡量教师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教育的筛选功能远远大于其育人功能,这也是当下教育现实极度内卷的原因之一。
可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授、题海战术、强化训练乃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测验评分等,这些偏重应试技巧的工作内容许多可以由AI来辅助完成,并且有时比我们这群人类教师完成得更快速、更精准、更高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思考,我们所拥有的哪些核心能力是不能被AI取代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这份工作时曾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到之处是,为了未来而工作。教师是最人道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人打交道的。每个人从儿童时期开始,知识领域的开拓,文明习惯的养成,以至个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教师都起着主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
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份人与人相互影响的工作,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AI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提升学生应试的能力,但只有作为人类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情感的共鸣、道德的感染、榜样的示范和有温度的学习体验。
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业已到来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型。我们要从一个会教书、会上好课、能带出好成绩的优秀教师转变成一个会育人、会培养学生习惯、能够带给学生价值观引领的教育家型教师。
我们要从一个注重知识传授、注重应试技巧训练、注重学业水平提高的教师转变成一个注重儿童心理、注重情感培育、注重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师。我们要从一个为眼前而教、为饭碗而教、为上级而教的教师变成一个为未来而教、为孩子而教、为生命而教的教师。

02

善用AI的教师才不会被淘汰

无论我们作为教师对AI抱持何种看法,我们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重塑当下的教育现实,也会给我们这些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拥抱AI,把各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构建出一套AI加人类的协同教学模式,我想我们不仅不会被AI所取代,AI技术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专业。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AI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准备,当我在DeepSeek中输入:帮我写一份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几秒钟之后,一份包含教学重点、互动环节和审美教育的教学设计就新鲜出炉。不得不说,这份教学设计相当专业,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份如此完善、准确又紧扣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我们还可以利用AI做很多事情:批改作业、学生管理、专业成长、家校沟通等。总之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AI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绝不能过度依赖AI,更不能让AI代替我们思考和教学。
因为无论是AI生成的教案、课件,还是AI设计的作业和任务,都和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如果每次我们都是直接拿来用,不仅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会束缚我们的专业发展。

做一个善用AI的教师,要明白AI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可以替代教师的主导者。做一个善用AI的教师,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而不是被技术所操控。做一个善用AI的教师,我们要学会用科技传递课堂的温暖,用智能滋养学生的成长,用大数据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与评价,而不是迷失在人工智能的洪流里,丧失了深度思考、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03

人工智能时代的好老师什么样

1200年前,韩愈为老师下了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今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授业、解惑这两项教师的基本职能都可能被AI取代,唯有“传道”这件事,AI无法完成。这里的“道”就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人性化关怀、价值观引领和创造力培养,是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取代的。
所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好老师,他的第一个特质就是始终把“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
人工智能可以对班级的学情进行分析,但是分析不出学生那颗因家庭变故而受伤的心。大数据可以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份堪称完美的单词复习计划,但是却激发不了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与信心。AI可以设计一份完美的家长会发言稿,但是却无法缓和亲子之间的矛盾与纠葛。
这些AI做不到的,真正的好老师却可以做到。他们可以在学生失落的时候带给学生温暖,在学生沮丧的时候带给学生信心,在家庭出现隔阂的时候消除亲子之间的分歧。
人工智能时代下,好教师的第二个特质是他始终在用思想点燃思想。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好的教育一定是点燃而不是灌输,一定是激励而不是命令,一定是唤醒而不是强制。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智能时代,更是如此。
学生如今所缺少的不是知识和信息,而是筛选和甄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如今所急需的也不是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而是面对未知世界的巨大勇气与精神担当。因此,作为教师,在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给予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我们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告诉学生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我们必须要启发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拼搏,去相信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我们还要用真善美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让他在经历过痛苦与失望过后,依然不会迷失,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怀揣着理想与信念继续热爱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下,好教师的第三个特质就是自己要有创造力,同时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工业化时代需要的是大规模、标准化的人才,而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更多是创新型、个性化的人才。所以未来教育的竞争,不是分数的竞争,不是成绩的竞争,也不是学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除了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深刻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运用AI技术对自己教授的课程进行整合与创新。我们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创造性课程,我们必须要掌握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我们必须要扮演好课程的开发者、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道德的引路人等多重角色,而不是仅仅做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我们自己要走在创造与革新的路上,才能带领学生去创造。我们自己要具备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思考与兴趣。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创造力越强,我们作为教师的地位才始终不会被AI撼动。
当我问DeepSeek:在未来,人工智能会让教师这个职业消失吗?它给我的回答是:AI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帮教师挣脱“流水线教育”桎梏的盟友。当机器接管了知识搬运,人类终于能回归教育的初心——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
面对这个答案,我错愕又欣喜。
你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