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百姓虽然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但也能感觉到身体里气血在流动。就像家里自来水管一样,水要流到每个水龙头,得有主管道和支管道。黄帝就想搞明白,咱身体里这“水管”是怎么接的,气血从哪儿流到哪儿? 黄帝问:“我听说五脏六腑的脉气,从荥穴输入而归于合穴,它是从哪条通道进入合穴的?进入后又与哪些经脉有互相连属的关系?想听听其中的缘故。” 哎,这老祖宗说话就是文绉绉的,咱来给它翻译成大白话: 那这中间是怎么走的?它又是怎么跟其他'水管’接上的?我想知道这里头的道理!” 岐伯呢,那是黄帝的御用医生,医术高超,听完黄帝的疑问,就回答说: “这就是手足各阳经,由别络进入其内而与六腑相连的过程。” 这话听着是不是更懵了?别急,咱慢慢捋。 “手足各阳经”,啥意思?咱身体里有很多条“水管”,这些“水管”中医叫“经络”。有些在胳膊上,有些在腿上,胳膊上的叫手经,腿上的叫足经。它们又分阴阳,阳经一般在身体的外侧,比如手背、腿外侧,阴经在身体的内侧,比如手心、腿内侧。岐伯说的是“阳经”,也就是在手背、腿外侧的那些“水管”。 “别络”,这又是啥?咱可以把经络想象成高速公路,别络就是高速公路上的岔道口。它把高速公路上的气血分出去,送到“六腑”。 “六腑”,又是哪六个?就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排泄,就像家里的厨房、厕所这些地方。 岐伯的意思就是说:手上的阳经和脚上的阳经,都通过它们身上的“岔道口”(别络),把气血输送到“六腑”里。 举个例子,比如咱手上的大肠经,它属于手阳明经,它上面有个“别络”会把气血分出去,输送到大肠,让大肠有劲儿去消化食物。腿上的阳经也是一样,比如足阳明胃经,它上面的“别络”会把气血分出去,输送到胃,让胃有劲儿去磨食物。 总结一下:
对咱老百姓的启示:
咱老百姓学中医,不是要成为专家,而是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像黄帝一样,多问问为什么,多思考一下,咱也能成为自己的“家庭医生”。 记住,健康第一! |
|
来自: 见青黄 > 《按时辰气血运行路线·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