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卷致辞 吴俊 【名家访谈】 立雪程门薪火传 ——莫砺锋教授访谈 莫砺锋 黄伟豪 【学术致辞 · 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专辑】 “鲁迅精神与上海城市品格”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董炳月 鲁迅喜不喜欢上海 —— 一种地域文化的观察 刘勇 鲁迅精神对提升上海城市品格的启示 刘国胜 鲁迅眼中的上海人 王锡荣 鲁迅和他身后的上海 ——鲁迅与上海文化关系断想 张全之 【学案追踪】 “历史”底蕴与“重写文学史”理论旅行的国际视野 ——贾植芳与20世纪80—90年代的上海文学批评 汪静波 【古典新义】 《玉篇》发覆 吕浩 汉文佛典随函音义衍变史管窥:写本时代(一) ——《金光明最胜王经》随函音义探源 马进勇 是故恶夫佞者 潘星辉 浅析朱子之诗学人格及诗艺思考 陈酌箫 【文学人类学】 人类长寿神话:现实与虚拟现实 叶舒宪 探索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基因 ——从哈克文化玉石器发现的意义谈起 唐启翠 【审美新场域】 数字人文新场域 :神话幻想驱动下的元宇宙 梅雪容 【历史现场】 民刊《今天》新诗的传播与阅读 张志国 【创意写作】 非虚构与非虚构写作工坊模式与特点 谭旭东 龚然) 规训与倦怠 ——解读麦尔维尔短篇小说《抄写员巴托比》 郑小驴 【书评】 哲学鲁迅研究的新地基 ——从《阿Q一百年》说开去 曹禧修 寇爱艳 编后记 张全之 稿约 吴俊 上海交通大学自南洋公学创校起,就重古今中外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现代传承。百余年之后,薪火相传,人文学院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大学文学教育、文学研究和人文综合科研的鲜明特色,特别是已经充分体现出了崭新的、生机勃勃的成长态势。 学术论丛的创设,既是科学研究体系性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科研成果发表的主要平台,体现的是主办方的学术观念和学术意志。 《文治春秋》即为缅怀、承传唐文治校长的文史学术贡献,追慕一代教育大家对于中国大学现代化建设的事功伟业,进而促使反躬自省,明确我们在当今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文治春秋》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设主办,旨在以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中心,兼顾一般文史学术。内容上既以本土、传统资源的更新再创为本,也重文明互鉴、融汇世界学术;推崇高水平研究成果,鼓励新学术、新思想的探索。春华秋实,学术绵延,《文治春秋》一年两卷,各以春秋卷名之。今起面世,期待学界同人垂注。 21世纪以来,中国人文学术在自主知识体系、学科更新和话语权的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提升方面,正在国际学术领域不断产生出强有力的挑战影响和引领作用。在肇始南洋的历史延长线上,面向广阔的未来,我们与《文治春秋》携手同行,脚踏实地,走向无穷之远。 2024年5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