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舌病之治疗法

 幽默的数据线 2025-02-05

舌病治法,内服外涂,皆已详于前,兹摘录经验单方及针灸法、导引法,条列于后,以俾参考合用。

第一节舌病简效方

舌上生芒刺燥涩,或如杨梅刺者,皆热结甚也。宜用生姜切厚片蘸蜜、于舌上揩之。陶华云;伤寒舌上生苔,不拘滑白黄黑,用井华水浸青布片洗净后,用生姜切作片,时时浸水刮之。轻者其苔自退,重者难退,必须大下之后,津液还而苔自退矣。

舌生疮,或白苔干涩如雪,语言不清,薄荷自然汁和白蜜等分,调匀傅之良。又方如生姜蜜水揩洗后,用朱砂、雄黄、硼砂、脑麝各少许,为末傅亦良《三因》《得效方》内有结热,而舌生红粟点,宜竹沥调寒水石末掺之。《尊生》舌生芒刺,结热甚者也。若舌生红粟,以紫雪和竹沥涂之。《人门》

若劳心人,舌生疮菌,宜琥珀,犀角涂之。《人门》

脾热则舌苔干涩如雪,宜冰梅丸。口舌生疮如粟,宜冰柏九黄柏、薄荷、

硼砂等分,冰片减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含化。

心热,则舌裂而疮,无论重、木舌、宜三黄丸末,水调贴脚心;又用白矾、大黄、朴硝擦漱;又醋调五灵脂末、乌贼骨、蒲黄涂之;服清肝经实热之药,舌疮由虚阳上浮者,吴萸醋炒、干姜炮。各五钱、木鳖五枚,去壳研末,每用五分,水调纳脐中,外纸贴盖。《皆载》

舌肿塞满口,不能饮食,用真蒲黄一味,频刷舌上,甚则加干姜末从治之。若能服药,即以一味川连煎浓汁呷之,以泻心火。《送通》方

舌肿满不得息,因七情所郁,宜乌梅、姜末,贴两足心。

舌肿胀出口,硼砂为末,生姜片蘸药揩肿处,即退。《纲目》

重舌肿胀,因怒气而得者,取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一钱噙咽。

木舌肿胀,因痰气壅闭者,用生川乌尖、巴豆研细,醋涂调刷,涎出即愈。

木舌肿满,不治杀人。蚯蚓一条,以盐化水涂之良,久渐消。《圣惠方》

悬雍舌肿,咽生息肉,羊蹄草煮汁,热含,冷吐之。同上

小儿重舌,用三棱针于舌下紫筋刺出血,即愈;又用竹沥调蒲黄末敷舌,

立效。《动动近编》

舌上生疮,用羊胫骨中髓和胡粉涂之妙。《圣惠》

口舌生疮,烂久不瘥,用蔷薇根浓煎汁,稍稍含漱,温含冷吐,即效。冬聚、夏取茎叶用。《本草》

重肿出血如泉,海螵蛸、蒲黄各等分研末,井华水调敷。

舌硬出血不止,取刺蓟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

舌硬出血,取木贼草煎汤漱之愈。《圣惠方》

舌缩口噤,以生艾捣敷之,干艾浸湿亦可。《圣济总录》

飞丝入口,至舌间生泡,取苏叶嚼白汤送下,立效。丹溪

第二节舌病针灸法

东垣云;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刺疟论》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刺禁论》云:刺舌下脉太过,血不止为瘠。《刺节真邪论》云;取廉泉穴,血变而止。以明宜出血禁用针。或问取廉泉二说不同;一说取颔下结喉上,一说舌下两脉,何者为当?答曰;舌本者,乃舌根蒂也。若取舌下两脉,是舌梢也、舌标也,此法误也。当取颔下者为当,此舌根也。况足阳明之脉,根于厉兑,结于廉泉,颔下乃足阳明之所行也。若取舌下两脉。非足阳明经也。戊与癸合,廉泉足少阴也,治涎下解云:胃中热上溢,廉泉开,故涎下,当出血,泻胃中热。又知非舌下两脉也。颔下、结喉上者为准矣。《胀论》云: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按《针经》云:少阳结于廉泉。今日阳明者误也。景岳云:廉泉治舌下肿、口疮、舌纵、舌根急缩,金津、玉液两穴刺出血。

舌下肿难言,舌纵喝戾不端,通谷主之。《甲乙经》《千金》主廉泉、然谷。

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主阴谷。舌下肿难言,口疮,舌纵涎出,及舌根急缩,廉泉针三分,得气即泻,灸三壮。

舌肿胀甚,先刺舌尖或舌上、或舌旁出血,唯舌下廉泉穴禁针。《万病回春)

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肚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急以指刮破舌两边,去汁即愈;或以铍刀决两边破之,再以疮膏敷之。

又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篦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得效方》云:舌肿如猪胞,以针刺舌下两旁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中央脉,血出不止则死。急以铜箸火烧烙之,或醋调百草霜涂之,须臾自消。

凡舌肿,舌下必有禁虫,状如蝼蛄、卧蚕,有头有尾,少白,可烧铁烙,烙头上即消。

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大迎主之。

舌急则哑门,舌缓则风府。舌缓涎下烦闷,取足少阴。

舌缓,瘖不能言,舌急语难,主风府。

舌上黄,身热,主鱼际。舌本痛,主中冲。

侠舌缝脉青,主天突。舌干胁痛,主尺泽。重舌,刺舌柱以鲱针。

舌本出血,取扶突、大钟、窍阴。舌卷口干,心烦闷,主关冲。舌卷不能言,主复溜。

舌卷,独取手少阳络。《经筋》云:邪客手少阴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痢。又云“手阳明之筋,其病支痛,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是也。凡治重舌、木舌、紫舌胀等疾,肿胀疼痛、强硬不语,又兼舌根并两齿合径尽处作肿,瘀肉涂塞,口噤难开,俱用此法刺之。用粗绵针扎在箸头上,在患处点刺出血,红紫毒轻,紫黑毒重,患甚者数十点皆可。血尽温汤漱之,甚者金锁匙,轻者冰硼散搽患上,流去热涎,内服凉膈散。《医学纲目》

第三节舌病导引法

重舌擦法:重舌急证,用指去爪,先于舌下筋上擦至根,渐深深探入,如此三次;又用指蘸水,取项后燕窠上小坑中筋,自上赴下,至小屈深深擦入,亦三次。小儿若饮乳胜前,则病去矣。《得效方》

舌下重舌,先用患处推散,肾水升至舌下洗之;推开肺经,呵而吸之。《保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