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发烧38℃、上吐下泻、一天无法进食、全身酸痛:经方覆杯而愈

 医林独啸斋 2025-02-04 发布于湖北

作者导读

最近很多流感都会导致呕吐、腹泻、发热。此时不要惊慌,用药物分清别浊、调整脾胃即可。吐泻消解、知饥思食,自然能够汗出热退!

医案要点有二:

1.脾胃逆乱而兼有肌表症状的时候,要选择解表和胃两不误的“多面手”药物。

2.可以类比古人对霍乱的治疗,必须要重视蚕砂!

流感发烧38℃、上吐下泻、一天无法进食、全身酸痛:经方覆杯而愈

作者:tsp南极

2025.1.14

缘起

一天,一位朋友请我江湖救急:

“南极老师,孩子被传染感冒了,怀疑是甲流,现在体温38度,今天一天上吐下泻,没有吃东西,能不能麻烦您帮忙开个方子,万分感谢”。

我心想,还愣着干啥啊,赶快填写问诊单啊,又不是第一次求诊啦!

刻下症状

头疼,四肢酸痛。

头里面和后脑勺疼。

无汗

现在体温38度。不怕冷,也没有怕热,就是发烧。

最近一断时间总流鼻血,今天也流了,有点清鼻涕。

无食欲,今天一天没吃东西、没喝水。

没饮水欲望。

头部沉重、有朦胧感。

胸口不畅快,要深呼吸才舒服

恶心呕吐。

疲劳乏力

平时怕热,爱出汗

腹泻,今天拉肚子5次,水样便

补充:今天早上4点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6点起来喝了一包小柴胡颗粒全吐了,因为今天期末考试,考试期间不能集中精神,下午5点回来就出现发烧、头疼,四肢酸痛的情况。

辨证

不得不说中国的学生娃真的很辛苦,这孩子又吐又拉的,而且还没吃东西,硬生生撑了一天,完成了期末考试。

唉,赶紧处方治疗,尽快解决病痛吧!

  1. 呕吐、腹泻,这是典型的胃肠道症状,脾胃逆乱的时候,必须优先稳固脾胃,才能顺利退烧

    小孩高烧、呕吐、腹泻,优先稳固脾胃才能覆杯而愈!

    我在以上的文章里头反复讲解了这一治法,请一定要掌握!

  2. 头部沉重、有朦胧感——湿邪性质黏腻沉重,湿邪充斥头部,自然会觉得头部沉重、昏蒙如裹

    胸口不畅快、要深呼吸才舒服——湿邪阻塞胸腔,胸中气机不畅快,自然觉得闷

    没饮水欲望、腹泻水样便——可见胃肠道对水液吸收的能力已经非常差了——必须使用苍术、茯苓等药物健胃利水,促进胃肠对水液的消化吸收

    舌苔白厚腻如同奶油——这也是湿邪严重的铁证——对于舌苔非常厚腻的人,要使用芳香化浊药物,例如藿香、石菖蒲、佩兰等。即可迅速褪掉舌苔、调节胃肠道、改善吐泻、解除胸闷

    茯苓与佩兰都可以治湿,但是原理是不同的,其适应症也有一些区别。

  3. 四肢酸痛、头里面和后脑勺疼、无汗——

    湿邪满溢四肢、侵蚀头部,故而出现四肢酸痛、头部昏蒙疼痛等肌表症状

    此症候非常像是表实证,但是不应该使用麻黄剂。这孩子平素是易汗体质,现在出不来汗只是因为脾胃出故障了——

    汗液来自于津液,津液是脾胃吸收而来的。对于吐泻严重的患者,身体津液从里部迅速丢失,肌表缺乏营养,自然就不容易出汗。

    我们只需要把脾胃调节好了、湿邪消除了,自然就可以汗出、热退、消除头身痛。

    所以没必要使用麻黄剂强力解表发汗
    。处方的时候以调节脾胃为主,配合一点既可以走表、又可以和胃整肠的“多面手”药物即可。

处方

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加和胃解表三味、吐泻退热三味等药物

姜半夏18,炙甘草9,党参9,干姜6,黄芩9,黄连3,大枣4枚切开——半夏泻心汤原方。特意使用姜半夏,并且重用18克以强力降胃止呕。

葛根24——合黄芩、黄连、甘草,即为葛根芩连汤

藿香15,苏叶9,香薷9——和胃解表三味。重用藿香。


蚕砂18,陈皮15,竹茹15——吐泻退热三味。重用蚕砂。


苍术15,茯苓15——促进胃肠吸收水液,不令水泻

佩兰30——芳香化浊,强力褪苔

1剂

►►►

医嘱:

  1. 藿香,苏叶,香薷,佩兰后下。后下的药物,是最后10分钟后下。

  2. 吃了药之后按要求吃粥,泡脚,盖被子发汗。

    如果因为恶心呕吐而吃不了粥的话,那就泡脚盖被子。

  3. 四肢酸痛、头痛,但是不恶寒,这是湿邪侵犯四肢。发汗利水,分消湿邪。

解析

  1. 为何采用半夏泻心汤加葛根(即合方葛根芩连汤)为底方?

    单看刻下症状,确实热证不明显。但是平素怕热、多汗、舌面有不少充血的草莓点,还是需要顾及到寒热平衡的,所以使用寒热并用的半夏泻心汤:

    (1)小孩咽喉化脓、反复高烧40.5℃五天、上吐下泻:理法复合一剂热退人安
    (2)小孩高烧、呕吐、腹泻,优先稳固脾胃才能覆杯而愈!
    (3)老人高烧39.4℃、全身红疹瘙痒浮肿、肝功能受损:激素、抗过敏均无效,经方一剂而效
    (4)小儿反复高烧39℃四天、咳嗽、胃胀吐水、吃不下饭、屡经误治:一张遭人骂的方子覆杯而愈

    以上均是使用泻心汤为底方治疗发烧的,请诸位务必掌握这一治法。 

    而葛根芩连汤的用法,可参考:

    【葛根芩连汤治流感高烧】胡天雄老中医经验总结
    二阳发烧38℃、腹泻、燥热,柴葛芩连汤一剂速愈

    葛根寒性很弱,是最温柔的辛凉药物。可以促进胃肠吸收水液,并引导这些水液趋向体表。故可令泻止、汗出、热退。像钱氏白术散就用了葛根,这是非常妙的。

  2. 藿香、苏叶、香薷被我称为和胃解表三味。这三味都是多面手,既可以化湿和胃(呕吐、腹泻、舌苔厚腻),又可以辛温走表(恶寒、头昏蒙、鼻塞、流涕、身体酸痛/沉重痛/浮肿)

    用在这里非常合适的。

  3. 蚕砂、陈皮、竹茹被我称为吐泻退热三味。

    陈皮、竹茹是取法仲景的橘皮竹茹汤,我刚好有医案使用了此法:

    小孩剧烈呕吐、一天一夜无法进食、精神差:内外并治一剂愈

    而蚕砂自古以来就是治疗霍乱吐泻的重要药物,具体可见文末的讲解。

    这三味药物常用于治疗呕吐、腹泻、发热,由于药性平和、比较好入口,用对了之后见效神速、堪比经方,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

    与半夏泻心汤、和胃解表三味叠用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增幅疗效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蚕砂也是可以走肌表的!湿邪导致的四肢酸痛/沉重痛/抽筋痛,重用蚕砂一味即可搞定!真乃良药

  4. 此处特意用苍术,而不用白术,其中用意请诸位思考。结合苍术的性味即可理解。

2025.1.16

反馈

南极老师,孩子吃了两剂已经完全好了,谢谢您。

您的方子晚上吃完没多久,孩子就喊饿了,神了,吃了一碗面条,出了一身汗,再没有出现呕吐的情况

昨天一早体温也恢复正常,四肢酸痛减轻了好多,排便也成型了

昨晚又服用了一剂,今早孩子说全好了, 感恩南极老师的大爱。

解析

  1. 这个方子吃进去没多久,孩子就感觉肚子饿,不想吐了,开始能吃食物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么多功效相似的调和胃肠的药物叠加在一起,药物之间相互增幅,形成的合力是极大的!这可比一两个药物单打独斗效果好多了!

    如果你有药味情节(即对处方大小有审美的需求),一定要把药味精简到8味左右的话,也是可以的。只要符合理法就可以治好,只不过是速度快慢的问题。

  2. 胃肠的紊乱得到纠正、开始喝水进食之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会被脾胃消化吸收,成为津血。

    体内津血充沛,然后再经由葛根、藿香、苏叶、香薷等走表药物的引导,就会顺理成章的汗出退热!

  3. 体表的湿邪消退之后,四肢酸痛自然就会得到很大的减轻。

    胃肠道的湿邪减轻了之后,排便自然就成型了

南极按

一、麻黄的迷思

我常见书上说:“香薷是夏月的麻黄”。但是经过实践后,我感觉这不太严谨。

香薷(包括藿香、苏叶等药物)祛除湿邪、调节胃肠道、消解吐泻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解表发汗的力量还是不如麻黄的

比如一个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的患者,呈现出明显的太阳病表实证,用麻黄汤一副药就可以搞定。

如果用苏叶、藿香,有时候也是可以治愈的,毕竟他们也有辛温解表发汗的效果,但是由于力量比较小,所以见效速度就没那么快。

如果肌表闭塞严重,而苏叶剂量用少了,那就可能解表失败!

之前有人问我:“既然苏叶等药物这么好,既可以治表,又可以治里,那我以后再也不用麻黄了,所有的表实证我全都拿苏叶去治不就行了!”

我的回答道,你太聪明了,事实上后世很多医家就是这么想的——

一个本该用麻黄治的病,他改用用苏叶去治,可能一天能好的病拖到两三天才好。

虽然愈病速度慢了,但是很难把人治坏。即便没治好,患者看方子这么平和,也难以挑出毛病。

这也是为啥后世会用经方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使用麻黄是非常考验水平的!

麻黄用准了就是神药,覆杯而愈。用错的话,那心慌动悸、失眠、烦躁、全身脱力等副作用全部找上门来!

但是新冠疫情期间,我治疗了不少重症患者,也因此明白了仲景的苦心。

治疗很多重病的时候,三五克麻黄带来的效果,可能苏叶20克都达不到

这不是理法一致就完事了,药物的个性有时候是不可以替代的。

就像我(苏叶)与泰森(麻黄)都会拳击,如果只是为了揍小偷的话(治疗小病感冒),我们二人任选一个即可。但是如果是要参加国家级的比赛(治疗重症患者),能让我上吗!那肯定是选最强的啊!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会使用麻黄,都能够体会到仲景的意图。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拿中医养家糊口的话,很多药物不会用,照样是可以混好日子的,大批的中医都是这样的,这也正常

但是如果对中医的医理有更高的追求,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把自己不会用的药都慢慢学会

二、蚕砂须重用

王孟英在《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有详细记载: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第二治法篇·策应》

王孟英

原蚕沙一两,阴阳水煎,澄清、温服。

梦隐按:

蚕沙乃桑叶所化。夫桑叶主息风化湿,故《圣惠》方以之治霍乱转筋也。既经蚕食,蚕亦主胜风去湿。且蚕僵而不腐,得清气于造物者独纯。故其矢不臭、不变色,殆桑从蚕化,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

《金匮》以鸡矢治霍乱转筋者,鸡属巽,虽不溺而矢独干,亦取其胜风湿,以领浊气下趋也。蚕沙,既引浊下趋,又能化浊使之归清,性较鸡矢更优。故余用以为霍乱转筋之主药,颇奏肤功。

嗣见治痧飞龙夺命丹,用人中白一味,领诸药迅扫浊邪,下趋阴窍,较他方之藉硝以达下者,更觉贴切。故奏效尤捷。制方之义,可谓精矣。至来复丹之用五灵脂,亦从鸡矢白脱胎也。

王孟英说的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个药物可以分清别浊。

让食物中该被脾胃吸收的那一部分营养物质(即清气)被吸收掉,让体内的浊气(即食物中没有用的部分,以及湿邪等代谢废物)正常的下降外排

清浊分明,自然吐泻不作!

注意蚕砂要重用!太轻了效果不好!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